人文学部 > 歌剧研究院 [35]
Institute of Opera
(Sorted by Submit Date in Descending order): 1 to 20 of 35
Issue Date | Title | Author(s) |
---|---|---|
20-Aug-2022 | 新媒体时代声乐艺术传播路径分析——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 | 李杨; 张秋艺 |
10-May-2022 | 高校美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研究——以艺术歌曲的美育教育为例 | 荀卓; 李鸿 |
30-Mar-2022 | 歌剧剧本 许仙 | 刘俊梓 |
20-Jul-2022 |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声乐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评《高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李杨; 李云 |
25-Mar-2021 | 图说“新女性”:民国时期广告中女性图像的海外研究概述 | 于也力 |
18-Oct-2020 | 这是我心中的启明 歌剧《五星红旗》第四幕选曲 | 李长鸿; 朱嘉禾 |
15-Feb-2020 | 文旅融合背景下儿童音乐歌舞剧的创意探索——《奇幻音乐之家》成功经验谈 | 李长鸿; 孙若维 |
25-Jun-2020 | 浅谈声乐演唱案头工作的三要素 | 王朝阳 |
30-Jun-2020 |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对普及中国歌剧教育的意义 | 王朝阳 |
2018 | 从瓦奈和尼尔森透视瓦格纳女高音 | 裴修文 |
2018 | “涛声”的启示 | 蒋一民 |
2019 | 互联网视阈下中国原创音乐的审美构建 | 李长鸿 |
2019 | 戏剧性在歌剧中的现实意义 | 彭奕璇 |
2018 | 蒋一民:要站在国际化层面思考民族歌剧问题 | 蒋一民 |
2018 | 瓦格纳和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兼评国家大剧院现代版演绎 | 裴修文 |
2018 | 关于改编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的创作体会 | 武丹宁 |
2017 | 以美声承载音乐剧——北大歌剧研究院牵手“堂吉诃德” | 裴修文; 赵鹏 |
2017 | 中国歌剧需要找到自己的世界形态 | 蒋一民 |
2017 | 传统与现代融合民族与世界牵手 ——第二届北大歌剧论坛综述 | 李烨; 王颖倩 |
2017 | 首届“北大歌剧论坛”:以“中国歌剧”和“中国美声”为核心主题 | 朱茜 |
(Sorted by Submit Date in Descending order): 1 to 20 of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