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80 of 131
 |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0
[ABSTRACT] 一个人创新潜能的实现 ,以其独特个性的发挥为必要条件。而一个人个性的发挥程度 ,又取决于他所得到的自由的程度。于是 ,说到底 ,自由便是创新的根本条件 ,二者成正相关变化 :一个人越自由 ,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 ,他的创新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
[KEYWORDS] 创新; 个性; 自由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ABSTRACT] 共同道德的不同和变异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一个社会究竟推行何种共同道德完全依该社会人们的意志而转移.但是,一个社会究竟具体地制定和推行哪一种特定道德,则与社会的不同和变异无关,而完全决定于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的不同和变化.道德规范是主观任意的,因而有优...
[KEYWORDS] 道德规范; 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判断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ABSTRACT] 一个人之所以无私利他,是因为他有完善自我品德之心、他爱人而生同情心和报恩心;他所以会目的害人,是因为他恨人而有嫉妒心和复仇心;他所以会有利己目的,是因为他爱自己,是因为他爱自己的生命而有求生欲和爱自己的人格而有自尊心;他所以会有害己目的,是因为他的恨转向了自己而有内疚感、罪恶感和自卑感.因此,...
[KEYWORDS] 目的利人; 目的害人; 目的利己; 目的害己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2002
[ABSTRACT] 以德治国的最重要原则是公正 :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完全平等———每个人一生下来便都同样是缔结社会的一个股东———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 ,这是“完全平等”的公正原则 ;另一方面 ,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也就是说 ,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的...
[KEYWORDS] 公正; 平等; 人道; 自由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
[ABSTRACT] 一个人追求美德 ,是因为美德就其自身来说 ,虽然是对他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 ,因而是一种害和恶 ;但就其结果和目的来说 ,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 ,因而是净余额为利的害 ,是必要的害 ,说到底 ,也就是一种真正的利 :美德乃是一个人利己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手段。把美德作...
[KEYWORDS] 美德; 恶德; 目的; 手段; 自律; 他律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5
[ABSTRACT]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种相关性.一种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关系:一个人的权利,必然是他人的义务;反之亦然.这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必然的、客观的、事实如何的关系,亦即所谓"权利与义务的逻辑相关性".另一种则是基于这种逻辑相关性的&q...
[KEYWORDS] 权利; 义务; 完全义务; 不完全义务; 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义务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7
[ABSTRACT] 孙志海如果研究过元伦理学,恐怕就不会质疑"行为事实属性"概念.因为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应该"、"价值"能否从"是"、"事实&am...
[KEYWORDS] 元伦理学根本问题; 行为的应该属性; 行为的事实属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思想战线
2004
[ABSTRACT] 道德既具有适用于一定社会的特殊性、相对性,因而存在特殊的、相对的道德,又具有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普遍性、绝对性,因而存在共同的、绝对的道德。伦理相对主义只看到道德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而抹煞道德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错误地认为不存在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共同的和绝对的道德,不存在对于一切社会都是正确的普遍正...
[KEYWORDS] 道德目的; 道德终极标准; 道德价值; 道德规范; 伦理相对主义; 伦理绝对主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
[ABSTRACT] 自由是自我实现的根本条件,二者成正相关变化:一个人越自由,他的个性发挥得便越充分,他的创造潜能便越能得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的程度便越高.自由是每个人自我实现、发挥创造潜能的根本条件,同时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根本条件.因为社会进步的一切要素,都不过是人的活动的产物,都不过是人的能力发挥之结果,因而...
[KEYWORDS] 自我实现; 自由本身; 利用自由的能力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思想战线
2001
[ABSTRACT] 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有利于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属性:善就是欲望的满足.所以,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分为道德善与非道德善.道德善是行为主体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道德目的的行为....
[KEYWORDS] 善; 恶; 需要; 欲望; 目的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2
[ABSTRACT] 科学是一个具有二重性的概念:当我们说"伦理学是一门科学"的时候,我们所说的"科学"是广义的,是指关于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体系;当我们说"科学的伦理学"的时候,我们所说的&...
[KEYWORDS] 科学; 学科; 宗教; 经验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社会科学
2003
[ABSTRACT] 义务论的道德标准,一方面,对每个人的欲望和自由侵犯最为严重:它侵犯、否定每个人的一切目的中利己的欲望和自由;另一方面,它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为缓慢,因为它否定目的利己、反对一切个人利益的追求,也就堵塞了人们增进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最有力的源泉.于是,合而言之,义务论道德是给予每个人的害与利的比...
[KEYWORDS] 道德终极标准; 道德目的; 道德自律论; 道德他律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人文杂志
2007
[ABSTRACT] 五四运动否定儒家道德是科学的和正确的.因为孔子和儒家的思想体系固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甚至包藏诉说不尽的真理和善;但是,它的基石和核心--义务论、利他主义和专制主义--却是谬误和负价值.所以,就孔子和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真与谬以及恶与善的净余额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谬误和极大的负价值;因而就其整体...
[KEYWORDS] 道德终极标准; 道德总原则; 社会治理道德原则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中国大学教学
2008
[ABSTRACT] 言教是提高受教育者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却不足以使受教育者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身教是引导受教育者将道德认识付诸实行的方法,因而可以使受教育者将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的道德认识付诸行动,从而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这样一来,只有就道德的实...
[KEYWORDS] 优良道德; 道德契约; 道德智慧; 道德意志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人文杂志
2008
[ABSTRACT] 市场经济能够迅猛增加和公正分配财富,因而能够使国民的物质需要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从而必定极大地增进国民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最终势必普遍提高国民品德.
[KEYWORDS] 市场经济行为; 非市场经济行为; 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 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
[ABSTRACT] 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虽然都是人制定的、约定的;但是,只有那些恶劣的、不科学的道德规范才可以随意制定、约定.反之,优良的道德规范决非可以随意制定,而只能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来:所制定的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规范之优劣,直接说来,取决于对行为应该如何的道德价...
[KEYWORDS] 固有属性; 关系属性; 第一性质; 第二性质; 第三性质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ABSTRACT] 所谓"宪政民主",就是遵循名副其实的宪法之指导原则--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与公正诸社会治理道德原则--而受其限制的民主,因而也就是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的普遍的必然的根源.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国家实现...
[KEYWORDS] 国民总体品德; 德福一致; 道德需要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ABSTRACT] 贵生之真谛,在于视自己生命为自己最宝贵东西,而不仅仅是宝贵东西.生命之所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直接讲来.是因为生命的快乐是人生的最重要最根本最大的快乐;根本讲来,是因为生命能满足人的最重要最根本最大的欲望:求生欲.
[KEYWORDS] 贵生; 利生; 乐生; 养生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8
[ABSTRACT] 如果一个国家奉行义务论和利他主义以及专制主义道德,那么,该国所奉行的道德,就其基础或核心来说,便是最恶劣道德:一方面,它对于国民的压抑、限制和损害必定极大,给国民的利益和快乐必定极少;另一方面,它必定背离行为的客观本性而难以被每个人实行.于是,人们遵守这种道德从而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动力、欲望、...
[KEYWORDS] 国民品德; 义务论; 利他主义; 专制主义; 功利主义; 自由主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
[ABSTRACT] 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少,谁与我必较远,我对谁的爱必较少,我必较少地为了谁谋利益;谁给我的利益和快乐较多,谁与我必较近,我对谁的爱必较多,我必较多地为了谁谋利益.于是,说到底,我对我自己的爱必最多,我为了我自己谋利益必最多,亦即自爱必多于爱人、为己必多于为人,说到底,每个人必定恒久为自己,而只能...
[KEYWORDS] 伦理行为目的; 伦理行为手段; 伦理行为类型
Results 61-80 of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