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40 of 262
 | 
期刊文章
Fulltext
曹玉文
理论探讨
1986
[ABSTRACT] 人类历史在前进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发展着,而它在实践中发展的同时遇上了新技术革命潮流的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兴起了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它在技术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形成强大的生产力,引起了新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微电脑等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以系统论为...
[KEYWORDS] 新技术革命; 信息革命; 技术史; 人类智力; 苏联模式; 运动形式; 技术群; 人类劳动; 技术创造; 信息技术
[ABSTRACT] 今年是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诞生340周年和逝世270周年。在哲学上,莱布尼茨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齐名,是欧洲三大哲学泰斗之一。在数学上,他与牛顿相互独立地创建了微积分,并且是数理逻辑这一重要学科的...
[KEYWORDS] 莱布尼茨; 单子论; 弗里德; 认识论问题; 普遍必然性; 人类理智新论; 哥特; 隐德来希; 知识分子家庭; 数学史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7
[ABSTRACT] 教条主义僵化理论的危机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生机——这是当前理论战线形势的本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口号,也许可以具体化为一个新的口号: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吸收全人类最新文化成果,创造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
[KEYWORDS] 理论战线; 认识过程; 现代理论; 认识主体; 主体论; 主体能动性; 现代科学; 主体创造; 主体活动; 物质生产
期刊文章
Fulltext
朱伯崑
哲学研究
1984
[ABSTRACT] 《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出版后,曾有法文、意大利文和南斯拉夫文的译本出版。但此书过去无中文译本,现由涂又光...
[KEYWORDS] 中国哲学; 冯友兰先生; 小史; 英文本; 中国传统哲学; 新儒家; 中文译本; 意大利文; 麦克米伦; 中西哲学
期刊文章
Fulltext
齐良骥
哲学研究
1987
[ABSTRACT] (三) 哲学的目的康德指出,关于哲学有两种不同观点:学院派观点(schulbegriff)和世界的观点(conceptus cosmicus,Weltbegriff)。学院派观点虽然主要是在狭窄的学院圈子里的思想,但当时仍占统治地位。这种观点着眼于知识体系,把哲学只当成一门科学,目的不外是追求...
[KEYWORDS] 实践理性; 道德形而上学; 独断论; 纯直观; 物自身; 第欧根尼; 我自己; “至善”; 学习不能; 内在目的
[ABSTRACT] 《现代哲学》1986年第2期上王若水同志对我关于异化概念的一点自我批评提出了批评。我近年来的文章曾受到许多作者的批评。这些批评不管我同意还是不同意,都是作者针对我的某些观点,就某些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对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都是有益的。可惜,王若水同志的文章没有指出我对异化概念的理解错在何...
[KEYWORDS] 王若水; 异化概念; 劳动异化; 现代哲学; 哲学手稿; 《手稿》; 人类社会; 费尔; 异化劳动; 非人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来
哲学研究
1985
[ABSTRACT] 理气先后的讨论,是研究朱熹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朱熹的理气观是理在气先的理一元论。作者认为,朱熹理气先后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朱熹早年从理本论出发,主张理气无先后;由南康之后经朱、陈之辩到朱、陆太极之辩逐步形成了理在气先的思想;晚年则从逻辑上定论...
[KEYWORDS] 朱熹理气观; 太极解义; 无极而太极; 《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解; 理先气后; 陆九韶; 万物之理; 易学启蒙; 南康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鼓应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ABSTRACT] 庄子的哲学可以说是一种境界的哲学。他所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之扩展。在他看来,外在知识的探求只是用来安顿人的内在生命。所以他所着重的“知”,是主体性的知——它必须落实到生活的层面上,消入生命的层域中.这种知,和客观性的科学之知无关,用庄子的名词,他所肯定的是“大知”“真知”。所谓“大知”或“真知...
[KEYWORDS] 庄子哲学; 认识系统; 齐物论; 西方哲学; 天地万物; 坐忘; 心斋; 知鱼之乐; 精神自由; 主体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施肇域
社会科学
1987
[ABSTRACT] 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出发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的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但是要想突破现行的哲学体系,必须从弄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入手。
[KEYWORDS] 哲学变革; 一般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革命变革; 哲学教科书; 内在统一性; 社会历史领域; 对象化活动; 普列汉诺夫
[ABSTRACT]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军事著作里吸收过不少中国古代优秀军事著作和言论中的合理思想。其中较突出的如孙子、孙膑、老子、岳飞等等。在这篇短文里,不想一一论列,只想通过他对待中国著名军事学家孙子和著名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探索到一点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方法。这个方法,当然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首先,以孙...
[KEYWORDS] 军事著作; 兵学; 著名军事家; 兵圣; 军事哲学; 辩证分析; 孙武子; 战略思想; 李卫公问对; 《毛泽东选集》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教学与研究
1984
[ABSTRACT] 《哲学笔记》是列宁探索辩证法科学的思想实验室,凝聚着列宁对时代课题——当代科学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沉思。至今它仍是一个尚待继续发掘的哲学宝库,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深思。为了把《哲学笔记》研究引向深入,就必须区分“苏联编者后来编辑的《哲学笔记》”和“列宁自己命名的八个《哲学笔记本》”,真正...
[KEYWORDS] 狄慈根; 《逻辑学》; 资产阶级社会; 普列汉诺夫; 参考资料; 体系构想; 创作动机; 总体结构; 一本; 马恩
期刊文章
Fulltext
万俊人
江汉论坛
1987
[ABSTRACT] 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自由理论,无疑是最有影响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几乎影响到现代西方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萨特的自由理论对欧美社会和人们生活实际的影响,远远超过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它派别.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方面的...
[KEYWORDS] 自由观; 现代西方哲学; 欧美社会; 个人自由; 存在主义哲学; 事实性; 绝对自由; 市民阶层; 价值规范; 虚无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朱德生
青海社会科学
1987
[ABSTRACT] 编辑部诸同志: 谢谢您们常年惠赠贵刊,从中我学到不少东西。但真要谈点意见,却又说不出什么中肯的意见来。第一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很狭,除了哲学以外其他东西我很少看。第二是因为忙于系里的杂务,即使哲学文章也看得不细。
[KEYWORDS] 一封信; 朱德生; 不容怀疑; 思想倾向; 现代科学; 地区史; 地方特色; 理论建设; 历史经验教训; 地区问题
期刊文章
Fulltext
丰子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87
[ABSTRACT] 作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际上对社会作了两种形态的区分:一种是以经济特征划分的“经济社会形态”;另一种是以生产的技术特征划分的“技术社会形态”。这是两个具有不同意义,但又有着内在联系的概念。文章具体论述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强调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通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直接...
[KEYWORDS] 新技术革命; 特征划分; 物质技术基础; 技术社会; 雇佣劳动关系; 自然历史过程; 发展阶段; 第一次技术革命; 社会发展问题; 资产阶级社会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常林
马克思主义研究
1986
[ABSTRACT] 马克思早期著作是马克思丰富思想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它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其中的一些重要论断已被广泛引用。正确地理解它们,对于我们很好地继承马克思的思想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人们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一些重要论断的理解很不一致,有深入研究的必要。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KEYWORDS] 《莱茵报》; 费尔; 思想关系; 摩塞; 法哲学; 思想遗产; 书报检查令; 青年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检查制度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新权; 郝振省
社会科学
1983
[ABSTRACT]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上曾几易其形式,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必然要以新形式代替旧形式。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著名论断是这样的:“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而且从历史也被唯物主义地解释的时候起,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
[KEYWORDS] 路德维希; 著名论断; 费尔; 自然科学领域; 改变自己; 文中; 卷第; 人类社会; 认识发生; 古代朴素
[ABSTRACT] 李奇同志的《道德与社会生活》是一本赋有时代感的著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值得一读。此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十篇和一个绪论。从内容上,大致可归为三大方面:即道德与经济(利益、产品分配)的关系;道德与其它社会意识(包括科学)的关系;以及道德与婚姻家庭和人生观的关系。通过对道德与社会生活...
[KEYWORDS] 道德与社会生活; 李奇; 道德论; 婚姻家庭; 理论联系实际; 现实生活; 道德意识; 性无善恶; 人性善恶; 一本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群言
1986
[ABSTRACT] 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远景是与现代科技革命进程融为一体的,它赋予科学以新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科学在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这是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社会科学是科学、也是生产力,这是现代科学认识和生产力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是生产力"这一点,...
[KEYWORDS] 经济体制改革; 现代科技革命; 发展远景; 现代化建设; 现代科学; 社会功能; 经济发展; 中介环节; 现实生活; 大机器生产
期刊文章
Fulltext
刘笑敢
哲学研究
1985
[ABSTRACT] 《庄子》外杂篇中的《天道》诸篇是黄老之学的作品。《天道》诸篇站在道家的立场,吸收融合儒墨法各家,体现了黄老之学的主要思想特点。“天道”诸篇提出以自然之天为宗的思想,是理解老庄唯心主义如何转化为黄老唯物主义的一个契机。《天道》诸篇提出的因时应物的思想是先秦思想史的精华,是黄老之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KEYWORDS] 庄子思想; 黄老之学; 杂篇; 天地万物; 先秦思想; 墨法; 去知; 儒法; 自本自根; 形名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来
哲学研究
1986
[ABSTRACT] 熊十力先生(1885~1968),湖北黄冈人,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代哲学家。熊氏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究心哲学,平生著述颇多。熊氏学术,大抵以出入华梵为主,欲冶儒佛于一炉,并受到西方近代哲学的某些影响。当今海外一些学者认为,熊十力的思想在近现代中国哲学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熊十力思想,本...
[KEYWORDS] 熊十力; 体用论; 体用不二; 乾坤衍; 现代哲学家; 大海水; 近现代中国; 空宗; 大乘佛教; 万法
Results 21-40 of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