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40 of 58
[ABSTRACT] 最高政治权力如何转移,在古代传统文明的不同地域大多以世袭制为其基本方式。古代中国王权的转移也是采取这种制度,但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所谓的"禅让制",这种说法不仅见之于传世的战国子学文献中,又见之于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唐虞之道》中。根据这一文献,并结合传世文献,称之为"禅...
[KEYWORDS] 《唐虞之道; 》王权; 禅让; 退休制
[ABSTRACT] 在现代中国的体系化哲学中,金岳霖的哲学最具体系性。在这一方面,他是能够让西方哲学的体系化特征在中国哲学中充分表现出来的真正代表性人物。①金岳霖通过现代逻辑分析方法层层抽绎哲学概念和问题,使得他的哲学体系很严密。他的三部书——《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分别代表了他在
[KEYWORDS] 金岳霖; 逻辑分析方法; 无极而太极;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体系性; 知识论; 现代中国; 生物进化; 共相
[ABSTRACT] 在对简帛中的哲学史和思想史文献展开微观和局部研究的基础上,如何从相对整体和宏观的立场上把握出土文献对认识古代中国哲学和思想带来的变化变得迫切起来。反过来说,相对整体视野的建立也有助于对局部问题的认识。通而观之,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上博楚简《恒先》和《凡物流形》等文献都是有关宇宙生成新模式的,...
[KEYWORDS] 简帛文献; 古代思想世界; 新视野
[ABSTRACT] 汉简《老子》是继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简《老子》之后的又一个出土的《老子》传抄本,将它同其他三种出土文本和传世本比较,其中的“异文”就是一个重要的现象.这些异文的一部分,有的是有关宇宙观方面的,有的是有关美德和治道方面的,它们是否带来了义旨上的变化,不可一概而论,只有从文字、义理两方面进行细...
[KEYWORDS] 汉简; 异文; 义旨; 考辨
[ABSTRACT] 只要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殷海光不是那种伴随一个时代而出现也伴随一个时代而逝去的人物,他一生的奋斗具有超越具体历史空间和时间的不朽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对"人"的终极关怀。在人类从事的各种事务和目标中,一种是属于短期性的目标,一种则是属于长期性的目标。殷海光探讨和追求的&quo...
[KEYWORDS] 殷海光; 终极关怀; 文明反思; “人”的理念
[ABSTRACT]
[KEYWORDS] 唐虞之道; 王权; 禅让; 退休制
[ABSTRACT] 张岱年的“进化”思想,是其“新唯物论”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进化”思想,很有个性。其主要特点是:宇宙或宇宙之大全是以“物质实在”为根本;物质不是“一大机械”的、“被动”的,而是“进化”的;进化不是“一大有机体”,而是“发展历程”;历程是由“一般物质”到“有生命的物质”,再到“有心知...
[KEYWORDS] 张岱年; 进化; 物质实在; 生命; 人; Zhang Dainian; evolution; material reality; life; man
[ABSTRACT] 对张申府的哲学,已有的说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行重新界定。从一些内容看,张氏的哲学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新实在论和唯物论这两种哲学运动的一部分,但它的主要倾向是来自罗素的朴素实在论。用“解析的方法”加上唯物论,显然遮蔽了他的实在论立场。通过对张氏哲学的根本信念的“实”以及他的这一概念的来源及其所...
[KEYWORDS] 张申府; 实在论; 遮蔽; 唯实世界观
[ABSTRACT] 考察《太一生水》这篇文本的篇章结构,仅从义理上来看确实有局限性,它保留下来的章节符号也是重要的信息.它的义理脉络和概念层次,从这一文本自身和它的学派谱系这两者的分析中,可以达到比较清晰的认识.
[KEYWORDS] 太一生水; 篇章; 构成; 义理; 概念
[ABSTRACT] 三、儒家经典诠释学和孔门后学的性情论出土简帛文献为古代中国思想世界带来的第三个新视野是有关儒家经典诠释学和孔门后学性情论方面的。在早期儒家的发展中,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这是一条基本的线索。《史记.儒林列传》称,孟子和荀子"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
[KEYWORDS] bamboo-silk literatures; world of ancient thoughts; new vision
[ABSTRACT] 儒家伦理与西周文化的紧密关联已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情,在一般的儒家伦理研究中,我们很少去关注它跟周部族拓荒时代的关联.儒家伦理如何受到周部族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中可以认识到.尤其是《幽风》,《幽风》反映了周族先贤在幽地的经历、生活和文化,儒家伦理受《幽风》诗的影响集中体...
[KEYWORDS] 诗经; 儒家伦理; 周部族; 文化
[ABSTRACT] 在东周子学乃至整个中国思想的大传统中,说到人性问题,我们想到的往往总是儒家,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需要加以调整了。且不说在佛学世界中有一个复杂的"佛性论"①,就是在道家、道教的思想世界中,"人性"(可称为"德性"、"道性&quo...
[KEYWORDS] “德性论”; “人情论”; 老子; 庄子; 黄老
[ABSTRACT] 由孔子彰显的"人"自身的道德主体和自觉,在他之后的那些早期继承者们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转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从"人"的"内面"基础和"身体上"的表现这两者的结合上来思考人的"道德"...
[KEYWORDS] 《五行》; 习性; 和; 乐; 天道
[ABSTRACT] 作为新出土的儒家文献之一,《穷达以时》对人的美德与幸福关系的思考与传世文献留下的记忆具有多重关联,其中之一是,它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种特殊境遇之下进行反思的产物。在这种反思中,《穷达以时》同其他相关文献一样没有再把德福、德命看成是一致的,而且它们对什么是穷达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使之具有了新的意...
[KEYWORDS] 境遇 德福 穷达 自足
[ABSTRACT] 晚清中国通过翻译《万国公法》,产生了约束和规范国际关系的新概念——“万国公法”.对于这一构建世界新秩序(具体说是中国如何处理与列强之间的关系)的新概念,晚清士大夫一方面立足于正义和道德将之合理化、正当化,但另一方面又以权力、强权为由对之保持戒心,甚至完全不信任.这两种矛盾的立场,既有历史和传统...
[KEYWORDS] 世界秩序 “万国公法” 道德 权力
[ABSTRACT] 熊十力的形而上学,既是本体论,又是宇宙论.因为他坚持认为宇宙是进化的,是不断变化生成和创新进化的过程,其根本是"本心"的进化."物质"在宇宙进化过程中既是"本心"进化的依凭,但又对&am...
[KEYWORDS] 本心 进化论 翕辟 证成
[ABSTRACT] 为了促成人们的伦理实践,孟子提出了一个比他的性善论更为复杂的伦理选择论。这一伦理选择论既有抽象的一般性的正当选择原则,也有比较具体的可欲之善和更具体的作为"良贵"的仁义等价值;既有对人性的相似性和人能够做什么的说明,也有如何实践伦理的方法。在层层推论和类比中,孟子令人信服地...
[KEYWORDS] 伦理选择; 可欲; 能; 践行
[ABSTRACT] 晚清中国通过翻译《万国公法》,产生了约束和规范国际关系的新概念"万国公法"。对于这一构建世界新秩序(具体说是中国如何处理与列强之间的关系)的新概念,晚清士大夫一方面立足于正义和道德将之合理化和正当化;另一方面又以权力、强权为由对之保持戒心,甚至完全不信任。这两种矛盾的看法,...
[KEYWORDS] 世界秩序; 万国公法; 道德; 权力
[ABSTRACT] 作为许多生命主义中的一种,梁漱溟的生命主义关注的既是生物和不同物种的生命进化,更是人的生命的进化,特别是人的伦理生命和人的心灵和精神的进化,更具体说是儒家伦理生命和伦理心灵的创造.在伦理生命主义的构建中,梁漱溟主要是立足于儒家"世间法"的伦理传统和价值,为生命、直觉、理性、...
[KEYWORDS] 梁漱溟; 生命; 创造; 灵性; 伦理; 情理; LIANG Shu-ming; life; creation; spiritualization; ethics; sense
[ABSTRACT] 在章太炎变化复杂的思想中,有一条类似于现代“祛魅”的用“自然”和“唯识”拒绝、颠覆东西方各种“超自然”实体的理性主线.这条理性主线并没有走向现代性的“工具理性”,而是迈向了“价值理性”之路,为获得革命的主体而首先进行的主体道德建构之路,人从“超自然”中、从自然性和非自性中解放出来的独立、自立之路.
[KEYWORDS] 自然 唯识 超自然 人性 自立
Data Facts
Publisher
Indexed Database
- 24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 19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 5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 5 其他
ISSN
Content Type
- 42 Journal
- 11 Newspaper
- 3 Compile Book
- 1 Book Chapter
- 1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