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31 of 31
[ABSTRACT] <正>讨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古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
[KEYWORDS] 中华文明; 生道合一; 《太平经》; 中国化
[ABSTRACT] <正>李天纲教授《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书,田野勘察与文献征引相得益彰,由点及面,以江南桥乡小镇为舞台,展示了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在,妙趣横生而又时时发人深省,不禁令人难以释卷。以笔者陋见,作者创作的一个问题意识,在于揭示华人宗教自商周秦汉以来一以贯之的宗教祭祀传统,进而说明中国...
[KEYWORDS] 亚伯拉罕; 许理和; 民间祭祀
[ABSTRACT] <正>本文的标题引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的开场白:"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笔者深感,这段开场白的理论立意—...
[KEYWORD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 宗教观; 马克思
[ABSTRACT] <正>"壶天"与"洞天"大致都指以隐秘方式与现世相连接的某一神秘的宇宙空间,且此空间与世间完全同构。园林观念意义上的"壶天"和"洞天"观念共享类似的宇宙观意涵,但两者侧重点不同。"壶天&quo...
[KEYWORDS] 壶中天; 费长房
[ABSTRACT] <正>新近出版的《"宗教中国化"义理研究》一书,汇集了张志刚教授近年来在相关问题上的14篇专题论文,集中展现了他的学术研究重心从"国际宗教学界的百年探索历程",转移到"中国宗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重建"后的主要成果。
[KEYWORDS] 中国化; 中国民间信仰; 张志刚; 中国宗教学
[ABSTRACT] <正>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始终坚持中国化方向,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端正教风严格教纪,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才是更长远、更基础、更关键之举。近年来,个别歪曲宗教教规教义,"恶搞"宗教神灵和宗教人物...
[KEYWORDS] 法律法规; “恶搞”; 宗教信仰自由; 艺术家; 宗教感情
[ABSTRACT] <正>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以大量数据全面客观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白皮书全文约八千字,正文从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保障,宗教活动有序开...
[KEYWORDS] 宗教信仰自由; 白皮书; 宗教界; 信教群众
[ABSTRACT] 今年时逢丁光训主教倡导中国神学思想建设20周年。为什么要致力中国神学思想建设?为什么神学思想建设乃是办好中国教会的根本课题或关键任务?为什么中国教会不能没有自己的神学思想?为什么要通过神学思想建设来树立正确的圣经观与教义观?为什么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要植根中国土壤、吸收中国文化、走中国化道路?丁...
[KEYWORDS] 神学思想; 丁光训; 丁光训文集
[ABSTRACT] <正>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不仅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扎根到中华大地上,对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和生活习俗都影响深远。春节的习俗,也加入了许多佛教的元素。人们在春节里去寺院撞钟、敬香礼佛、燃灯祈福、逛庙会等,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净化了心灵,增添了生活乐趣,能够领...
[KEYWORDS]
[ABSTRACT] <正>丁光训与教会同工一起思考: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究竟何在?他明确地表示,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中国教会:能够帮助我们中国教会里的信徒爱国爱教,都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光荣;我们的神学思想要建设、要提高,使得我们中国的基督教变成"很有人性、讲道理、讲道德,为上帝...
[KEYWORDS] 丁光训; 神学思想; 上帝之爱
[ABSTRACT] 佛教传入中国,可谓"中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互鉴"。中外专家一般认为,在传入中国的几大宗教里,佛教不但堪称"宗教中国化的典型",且已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东晋高僧道安视为"佛教中国化的先驱",那么,他的弘法实践、思...
[KEY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