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40 of 352
 | 
[ABSTRACT] 哲学的普遍性问题在跨文化的视角中凸显出来,它揭示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举,也提出了哲学的普遍性内涵问题。就以中国生活经验为内容的哲学活动而言,哲学的普遍性、中国思想的特殊性、汉语表达的独特性共同构成了一种持久的理论张力。在区分哲学的普遍性与普遍哲学的基础上,哲学的普遍性从理性能力的普遍性预设出发...
[KEYWORDS] 哲学的普遍性; 普遍哲学; 理性预设; 规范性; B01;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期刊文章
陈千千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03-17
[ABSTRACT] 有两种关于前向反事实条件句解释的观点,一种认为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有且只有一种解释,以刘易斯、杰克逊、本内特为代表;另一种则认为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有两种解释,在不同的解释下可能有不同的真值,以权、邱等人为代表。分析可知,前向反事实条件句本质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奇迹因果解释和纯粹因果解释,它们分别是...
[KEYWORDS] 前向反事实条件句; 奇迹因果解释; 纯粹因果解释; 缺省解释; forward counterfactuals; miracle-causation interpretation; pure causation interpretation; default interpretation; B812; 010104 逻辑学;
期刊文章
张志刚
宗教学研究
2021-03-15
[ABSTRACT] 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建构,既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全面建设的迫切需要,又是中国宗教研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宗教学的建构,要立足"宗教研究的中国国情",着眼中国宗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主要致力三个逻辑环节: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潜心构筑中国特色宗教概念。
[KEYWORDS] 中国特色宗教学; 问题意识;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华文化传统; 中国宗教概念; B920; 010107 宗教学;
[ABSTRACT] 若从人类文明的长时段历史看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就会发现,生命原则仍需要被置于一般正义原则的首位,而保护生命的法律正义也应该放在分配正义之前来考虑。但这些方面的内容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是相对薄弱的。罗尔斯的"原初状态"论证是精致的,但其中"最大最小值"的价值取向导致了他的正义理论,尤其是第二个正义原...
[KEYWORDS] 生命原则; 法律正义; 分配正义; D90; 030101 法学理论;
[ABSTRACT] <正>故宫长春宫壁画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以《红楼梦》为主题的宫廷壁画,对研究《红楼梦》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020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故宫长春宫《红楼梦》壁画考察暨学术研讨会",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协同组织了此次考察活动和学术会议。
[KEYWORDS] I207.411;K879.4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期刊文章
陈倩
衡水学院学报
2021-04-01
[ABSTRACT] 觉浪道盛生死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儒到佛的变化过程。在早期的学儒经历与后期的佛教转向的共同影响下,道盛最终形成了以佛教理论为基础、同时不排斥儒家理论的生死观。其生死观以佛教的心性理论为基础,认为"明心性"即"了生死",同时吸收了儒家的入世理论,看到了"人伦""身命"对于"了生死"的积极作用。在确...
[KEYWORDS] 觉浪道盛; 生死观; 佛教; Juelang Daosheng; view of life and death; Buddhism; B248.99;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王中江
衡水学院学报
2021-04-01
[ABSTRACT] "自然"和"人"作为近代中国的两个重要观念,既同中国古典中的天和人的观念有关联,又受到了西方近代自然和人的思想的影响;既有复杂的演变,又有丰富的内涵;既在许多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表现,又同一些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对此进行概要性的论说,可以对这两个观念获得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KEYWORDS] 自然; 人; 物质; 生命; 精神; nature; man; material; life; spirit; B2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岱年
衡水学院学报
2021-04-01
[ABSTRACT] <正>《易经古歌考释》序《周易》古经的卦爻辞,文句简奥,含义幽晦,自汉魏以来,经学家各有不同的理解。汉儒偏重象数,宋学偏重义理;或引史事诠释卦义,或以易象文饰术数。至于近代,更出现史学家之《易》、古文字学家之《易》。史学家引用《易》经辞句来论证古代历史;
[KEYWORDS] 《易经古歌考释》; 《周易》; 易学; 古代诗学; B221;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杜佳峰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1-02-16
[ABSTRACT] 16世纪初,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君主的统治下,走上了发展近代国家的道路。而以佛罗伦萨为代表的意大利城邦共和国却遭遇严重危机。为了克服危机,3位佛罗伦萨政治家提出3种改革设想,形成了3种政治模式:吉罗拉莫·萨沃纳罗拉的市民共和国模式、弗朗切斯科·圭恰迪尼的温和兼容模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的富...
[KEYWORDS] 近代民族国家; 市民共和国模式; 温和兼容模式; 富民强兵模式; Modern Nation-state; Citizen Republic Model; Model of Compatibility; Model of Enrich People and Strengthen Soldiers; D754.6;K546.3; 060108 世界史;
期刊文章
黎萌; 陆丁; 刘畅; 孙骞谦; 赵斌
文艺研究
2021-01-10
[ABSTRACT] AI是目前的热门概念,电影研究中一些相当有影响力、相当流行的学说也关注这个话题,形成了"后电影""后人类电影"等广为人知的理论。AI电影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论题,是今天的电影与计算机科学、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哲学等众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围绕这个问题也出现了一些争议,诸如此类电影的可能性与伦理性。为...
[KEYWORDS] J905;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ABSTRACT] 戏曲表演的"功法"和中国绘画的"笔法"是非常重要的美学问题。本文从中国美学的角度,以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为对象,着重探讨戏曲表演的"功法"和中国书画的"笔法"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中是如何融通的。论文从"戏曲和绘画的相通""由技入道的艺术境界""意在笔先与传神写照"以及"文戏武...
[KEYWORDS] 中国美学; 梅兰芳; 戏曲表演; 中国绘画; 笔法; 功法; J212;J821; 050403 美术学;050405 戏曲学;
期刊文章
张颖
文艺争鸣
2021-01-25
[ABSTRACT] <正>一、表现的歧义与同情的转型"表现"是美学与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门罗·C.比尔兹利在其《美学:批评哲学中的诸问题》一书中规定,艺术的"表现理论"(Expression Theory)关联起两种观念:其一,艺术作品表现什么;其二,艺术家表现什么。他认为,表现理论的本质在于根据观念二来解释观念...
[KEYWORDS] B83-091; 010106 美学;
期刊文章
赵家祥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1-01-30
[ABSTRACT]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所提出的"三位一体"公式,指出这个公式在理论上主要有以下几个错误:第一,否认了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各种收入的唯一源泉,把收入的来源与剩余价值的创造混为一谈;第二,否认了产业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把商业资本、生息资...
[KEYWORDS] “三位一体”公式; 资本—利润(利息); 土地—地租; 劳动—工资; 剩余价值; "trinity formula"; capital-profit (interest); land-rent; labor-wage; surplus value; F091.91; 020102 经济思想史;
期刊文章
沈沫
中国文学研究
2021-01-30
[ABSTRACT] 清前中期是才媛诗歌创作的繁盛期,此时还出现了大量序、跋、诗话、诗评、论诗诗等体裁的才媛诗学批评。这些著作集中对才媛诗美学特质、诗教观念及诗文创作进行讨论。综合来看,这一时期的才媛诗人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诗论观点,但也存在争论和思考。在创作上,才媛主天籁重性灵,学古不溺于古。在诗学批评上,出现从重...
[KEYWORDS] 清代诗学; 才媛; 诗学批评; 述论; Qing Dynasty; Gifted Lady; Poetics; aesthetics; criticism; I207.22;K249;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060106 中国古代史;
期刊文章
吴飞
社会科学文摘
2021-02-28
[ABSTRACT] <正>一赵汀阳先生的《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以下简称《疑案》)一文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哲学要研究本源问题,本源问题必须具有直接性、自明性和普遍性。基于以上思路,赵先生认为,中国思想虽然本来具有理论性,但"经学传统和心学传统对学术的轮流统治导致了理论性的退化"。《疑案》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其中的观点...
[KEYWORD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汪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1-02-15
[ABSTRACT] 《道德经》的重心为其政治理论;其政治理想是,以大国之君为圣人,通过守道而取天下,促成和睦的邦交和各国的无为而治。圣人虽是诸侯共主,却不能以大一统范式下一君治万民的两极格局来理解老子的政治逻辑。因为,其一,"取天下"并非"治天下",而是指春秋背景下的争夺天下共主;其二,有善士集团负责对外战争、对...
[KEYWORDS] 圣人; 取天下; 邦国关系; 善士; 小国寡民; D092; 030201 政治学理论;
[ABSTRACT] 传统注家对"彼是相因"的理解,未能恰切地呈现《齐物论》的根本哲学形态。从《齐物论》的文本逻辑来看,"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从日常经验出发,将某物及其反面纳入到同一个关系序列中,且"是""彼"双方借由这一相互关系获得各自的规定性。但这一关系的本质是自身之"是"的外化,所实现的万物"为一"仅是一种...
[KEYWORDS] 彼是; 通为一; 指马之喻; 寓诸庸; B223.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Schonherr, Julius
SYNTHESE
2021-03
[ABSTRACT] Salience reasoning, many have argued, can help solve coordination problems, but only if such reasoning is supplemented by higher-order predictions,...
[KEYWORDS] 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何怀宏
东吴学术
2021-05-15
[ABSTRACT] 面对一个急剧变化的世界,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础无疑具有根本性的支撑作用,对其内容也需要结合传统和现实做各方面的深入细致的探讨,尤其是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探讨。为此,也需要一方面拒斥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在另一方面对过于高调的形而上学保持警醒。
[KEYWORDS] 应变; 纲常; 底线; 伦理; B82-0; 010105 伦理学;
期刊文章
方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20
[ABSTRACT]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所论及的政治解放实际上基于一个理论虚构,即政治国家作为普遍性领域与市民社会的分离,这是黑格尔为了拯救共和主义的普遍政治理想所作出的理论建构。马克思拒绝了黑格尔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的制度设想,却将这一分离当成一个前提用以论证政治解放。马克思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批判并超越政治...
[KEYWORDS] 政治解放;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普遍政治; political emancipation;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state; universal politics; A811;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2 政治学;
Results 21-40 of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