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80 of 352
 | 
期刊文章
朱效民
天津科技
2021-06-15
[ABSTRACT] 从科普主体、内容、媒介、对象4个方面,对基层社区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层科普"四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体职业化、内容生活化、媒介多元化、对象中心化。
[KEYWORDS] 基层科普; 科普主题; 科普内容; 科普媒介; 科普对象; grassroots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ubjec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ontent; science popularization media;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bject; G315; 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期刊文章
李易雨篪
世界宗教文化
2021-06-15
[ABSTRACT] 俄国教会在继承拜占庭东正教传统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解释,"火窑礼仪"中的"迦勒底人"形象即是本土化的产物之一。"迦勒底人"的形象体现了罪人必遭惩罚的末世论观念,也暗示着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对抗,其中又包括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两种地方传统的不同阐释。随着沙皇宫廷与普通民众加入了"迦勒底人"意义的解...
[KEYWORDS] 俄罗斯东正教; 火窑礼仪; 迦勒底人; 本土化; B978;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常文琦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8-09
[ABSTRACT] 康德的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并对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做出反驳。关于康德与贝克莱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但都各有不足,尤其是没有注意到物自身在康德对贝克莱的反驳中所起的作用。文章结合学界的...
[KEYWORDS] 康德; 贝克莱; 物自身; 空间; Kant; Berkeley; the thing itself; space; B516.31; 0101 哲学;0401 教育学;
[ABSTRACT] 本文试论述闵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为一种基于康德主义的电影本体论。闵氏借助一种主体主义的认知框架来界定电影表象的本质元素。其电影心理学与隔绝美学的理论框架源于康德主义。对于闵氏而言,电影表象在本质上是心灵的图像。这种主体主义确立了一种电影—心灵的类比,苏格拉底式的理想"认识你自己"成为了电影空间...
[KEYWORDS] 闵斯特伯格; 电影哲学; 康德主义; 隔绝美学; J90-02;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期刊文章
张梧
社会科学文摘
2021-03-31
[ABSTRACT] <正>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曾把表象思维和形式推理视为思辨思维的对立面。不过,黑格尔认为,形式推理才是思辨思维的真正对手。与形式推理相比,黑格尔对表象思维的批判仅仅只是片言只语。这是因为,表象思维的缺陷显而易见,即沉迷于个别事物的表象而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KEYWORDS] B804; 010104 逻辑学;
期刊文章
吴小安; 张瑜
科学·经济·社会
2021-03-15
[ABSTRACT] 对因果的理解是人类认知最普遍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让蠢笨的机器人理解因果、进行有效的因果交流是实现智能的关键一步。图灵奖得主珀尔(Judea Pearl)给出了因果"推断引擎"的蓝图,而这个蓝图最关键也是最初始的设想就是因果语言的构建。首先,本文将阐述因果语言的源起;其次,通过与物理语言和...
[KEYWORDS] 图灵测试; 推断引擎; 随机对照实验; 结构因果模型; turing test; causal inference engine;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s; structural causal models; TP18;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ABSTRACT] 文章对宗白华的中国形上学思想做了初步探索。宗白华中国形上学的理论要点是"象即道",以象为本体。从含义来看,象是可由感官感觉的图形,同时也是法象。象的构成原理是"生生条理","生生条理"为宇宙中先验的生命节奏和规律,"象即道"实际上是以象之"生生条理"为道。"象即道"思想的展开,体现在万物、人和...
[KEYWORDS] 宗白华; 形上学; 象即道; 生生条理; 意境; B261;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社会科学文摘
2021-03-31
[ABSTRACT] <正>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作鸟瞰式勾勒,可以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对周文疲敝的不同应对之道。儒家主张对周文进行损益,奠定了温和政治和士大夫精神修养的基础,并确定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系统。墨家用俭约、功用来反对靡费、虚文,用大众趣味反对精英文化。
[KEYWORD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王中江
社会科学战线
2021-04-01
[ABSTRACT] 庄子思想中最显赫的符号之一是"齐物"或"齐同",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庄子思想同时包含着与之相对的万物殊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概念。庄子不仅提供了一幅世界丰富多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图像,而且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万物为什么具有差异性,为什么是多样的和不同的。这不仅取决于万物的内在之德和...
[KEYWORDS] 庄子; 差异性; 不齐; 德; 理; 观; B223.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叶朗
曹雪芹研究
2021-03-15
[ABSTRACT] <正>我在《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一书中,谈到清代小说批评家张竹坡在评点《金瓶梅》时提出了一个"点睛之笔"的概念。《金瓶梅》创造了一个市井帮闲的典型:应伯爵,这是小说中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张竹坡认为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着一种很特殊的作用:"点睛"的作用。他说:"伯爵,乃作者...
[KEYWORDS]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期刊文章
冯子龙
理论界
2021-03-20
[ABSTRACT] 清楚分明是《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判断何物为真的标准。清楚分明是理智能力正常使用的结果,通过这一标准可以达到认知对象的确定性,并确定其为真。但从文本来看,理智清楚分明地知觉到的东西即是真的这一标准的得出十分可疑。甚至在清楚分明这一标准上,第三沉思和第四沉思构成了一个"笛卡尔循环"。本文认为,假如不...
[KEYWORDS] 清楚分明; 真; 笛卡尔循环; clear and distinct; true; Cartesian Circle; B565.21;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使真者理论是当代本体论讨论中的热门主题,但是传统上对使真关系的刻画面临相关性难题。为解决这一困难,许多哲学家试图用关涉性限制使真关系。这是使真者理论中最主流的路径之一,但它面临一个显著问题,即所有真理都需要使真者,但并非所有真理都具有存在的主题。本文尝试讨论三种对这一问题的可能回应,并论证这三...
[KEYWORDS] 使真者; 使真关系; 关涉性; 真理; 本体论承诺; truthmaker; truthmaking relation; aboutness; truth; ontological commitments; N02; 071101 系统理论;
期刊文章
范筱斐; 周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03-10
[ABSTRACT] 202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发现丙肝病毒(HCV)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哈维·阿尔特(Harvey J. Alter)、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然而,从1989年霍顿捕获HCV到1997年赖斯证明HCV能引发肝炎...
[KEYWORDS] 丙肝病毒; cDNA克隆; 科赫原则; 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 自然科学史; hepatitis C virus(HCV); cDNA clone; Koch's postulates;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Nobel Prize; history of natural science; R373.21; 100103 病原生物学;
期刊文章
姚卫群
科学与无神论
2021-03-18
[ABSTRACT] 佛教中存在无神的观念,也存在有神的观念。出现这种状况既与佛教产生时提出的一些核心理念相关,也与佛教在后来的发展中需要扩大影响,争取更多信众有关。佛教的无常、无我和性空等思想支持该教主张无永恒之实在神的思想。而佛教在发展中需确立一个无所不能的超自然存在或主宰者,借以吸引更多的佛教信众,这种需求又...
[KEYWORDS] 无神观念; 有神观念; 佛教; 宗教哲学; 东方文化; B948; 010107 宗教学;
期刊文章
邵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1-04-25
[ABSTRACT] 自由主义有着许多不同形态。在自我、权利与正义这三个当代政治哲学关心的核心议题上,密尔式自由主义都给出了与康德式自由主义非常不同的思考。密尔认为自我既不是一种超越于经验之上的先验性个体,又不是一种必须依附于所处社群而存在的身份性个体。密尔将权利与善的关系转化成了自由与善的关系,自由能够让善多元化...
[KEYWORDS] 约翰·密尔; 自由主义; 自我; 权利; 正义; John Mill; Liberalism; self; rights; justice; D091; 030201 政治学理论;
期刊文章
安乐哲; 田凯文
国际汉学
2021-03-20
[ABSTRACT] 本文是安乐哲(Roger T. Ames)教授在"2020年第十届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暨十周年纪念会"闭幕式上的致辞。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由国际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nfucian Association)副会长、北京...
[KEYWORDS] B222;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袭业超
管子学刊
2021-04-30
[ABSTRACT] 荀子人性论不仅是目的论,更因主体择善的偶然性与习善的过程性,成为一理想。人性中无先天之善,却先天禀有为善之能。通过积习礼法,善性由外到内的化成,此即"内化的生成、生成的内化"。善不积不成,性不为不化。善性乃"性伪合"之再生,因与初性或"朴"性内容相异,我们称之为"第二性"。荀子之性非静态的善恶...
[KEYWORDS] 荀子; 人性; 礼法; 天生人成; 化性起伪; B82-061; 010105 伦理学;
期刊文章
锺福强
管子学刊
2021-04-30
[ABSTRACT] 善辩如孟、庄,其实都处于不辩与不得不辩的张力之中:"不辩"的观念来自于学术渊源与自身思想对言辩本身的警惕和省察,而"不得不辩"的行动则是对战国时期风行的公共论辩的现实回应。欲理解孟子与庄子言辩观念的内在张力,有必要先考察孔子与老子围绕"言"与"名"的言辩观念以及好恶情感的介入。孟子与庄子分别绍...
[KEYWORDS] 孟子; 庄子; 言辩; 好恶; B222.5;B223.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黄越泓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04-23
[ABSTRACT] 起源于西方的生态中心主义认为应将道德关怀从人类拓展至整个生态系统,这是对以往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的巨大超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理论从深层生态学、自然价值论和大地伦理学三个维度强调了自然万物都有其本身的价值属性,主张人类应承担起对非人类存在物的责任。从生态中心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家思想,不难发...
[KEYWORDS] 道家; 生态中心主义; 深层生态学; 自然价值论; 大地伦理学; Taoism; ecological centralism; deep ecology; theory of the value of nature; land ethic; B82-058; 010105 伦理学;
期刊文章
彭锋
艺术评论
2021-04-20
[ABSTRACT] 解释与描述不同,描述旨在转述事实,解释旨在阐发意义。比较而言,描述比解释更为客观,解释比描述更有弹性。如果仔细区分,解释还可以分为形式分析、意义解释和理论阐释。我们可以将意义解释称之为低度解释,将理论阐释称之为高度解释。低度解释通常表现为意图主义解释,高度解释通常表现为反意图主义解释。通过解释...
[KEYWORDS] 解释; 风格; 范畴; 意图; 反意图; J05; 050401 艺术学;
Results 61-80 of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