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21-40 of 64
 | 
[ABSTRACT] 通过比较分析法藏对"如来藏缘起"的解释演变,揭示了其与"性起"的融合趋势。法藏在《起信论义记》中指出如来藏缘起是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实现的染净缘起,属于心生灭门,区别于心真如门的性起。而《法界无差别论疏》改将净法缘起置于心真如门,等同于性起。《入楞伽心玄义》又改称"如来藏缘起宗"为"实相宗",认...
[KEYWORDS] 法藏; 如来藏缘起; 性起; 染净缘起; B948;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哲学研究
2021-11-25
[ABSTRACT] 哲学可大别为纵、横两个系统。纵的系统以精神的创发为内涵,以概念的逻辑演进为特征,表达对人类文化成果的历史性反思。横的系统以对认知活动的分析为主,探求主客体的性质,知识之所以发生的要素及其确定性的根据。中国哲学家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牟宗三、张世英对哲学定义的探寻,是不同时期中国哲学世界化的表现...
[KEYWORDS] 哲学; 中国哲学; 纵的形态; 横的形态; 反思; B0;B2;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王中江
中州学刊
2021-11-15
[ABSTRACT] 在儒学延长线上的韩愈,面对儒学内部的单向度发展和萎靡的现状,面对佛学和道学的挑战,以别开生面的魄力和使命担当,苦心建立儒学的道谱和自我认同,阐扬儒家的精神和价值,以无畏的道德勇气实践和证成儒家的入世苦行。作为一位真正的儒者,其言其行都具有典范性。一些儒家的批评者,只看到儒者积极入仕、求取权力的...
[KEYWORDS] 儒学; 新开展; 道谱; 实践; 典范性; Confucianism; new development; Taoist notation; practice; exemplification; B241.9; 0101 哲学;
[ABSTRACT] 陈亮不仅反对朱熹将历史截然划分为王道与霸道两个世界,而且主张从实然世界出发的"时行"与"随分点化"等王道实现策略。但据此便将其说轻易判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尚欠妥当,毕竟陈亮之王道观不仅是以"至公"为其根本的价值追求,而且以"礼"作为王道实现的制度支撑与基本途径。陈亮之"道"与"至公"并非单...
[KEYWORDS] 陈亮; 朱熹; 王霸; 至公; 理一分殊; B244.91;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吕欣
中国哲学史
2021-11-25
[ABSTRACT] 朱熹对《论语》"学文"之意的解读,有其明"圣人之言"、回归经典本义的追求。而在回应《论语》"学文"之他解及弟子提问的同时,朱熹也顺势发展出一套自己对"学文"或"文"本身的解释。关于"文"的界定和论说,在朱熹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与其经典系统的构建息息相关。朱子自身对"学文"的强调也充分体现其理学思...
[KEYWORDS] 朱熹; 学文; 《论语》; 孔子; “文”; 经典与解释; B244.7;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陈晗倩
中国哲学史
2021-09-25
[ABSTRACT] 本文以公孙龙的"正名"为中心,着重铺展开公孙龙在名实问题上隐含的思想逻辑,包括公孙龙所主张的名实专对关系的内容、原则及其实现方法。本文考察了《名实论》与《指物论》中诸多重要的思想范畴,譬如名、实、位、物、指等,揭示出其在公孙龙哲学中组织与推进的方式,以及由此而突显的公孙龙对于"正名"的政治秩序...
[KEYWORDS] 正名; 名实; 唯谓; 指; 物; B225.4;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志刚
世界宗教文化
2021-10-15
[ABSTRACT] "本土化"(localization)是世界宗教史研究中常用的一个普遍概念。通过深析"佛教中国化"概念的主要涵义,进而援引"中国化佛教"在海外"本土化"的典型例证,可以推出这样一个"双向印证的认知结论":"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在海内外的传播发展,皆是合乎世界宗教史所揭示的"本土化共相及...
[KEYWORDS] 世界佛教史; 佛教中国化; 海外本土化; B948;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贺敢硕
哲学动态
2021-06-26
[ABSTRACT] 王弼在以注释形式表达哲学思想时,其对概念术语的拣选、运用具有清晰的系统与脉络,这尤其体现在他意图在无形无名者与有形有名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理论视野上。"物之极"这一术语在王弼的哲学思考中具有特殊的表达作用,它能够在政治秩序的论述语境里将问题意识延伸到"物"的心性维度,成为联系"道"与"物"的中...
[KEYWORDS] 物之极; 极; 太极; 一; 玄; B235.2; 0101 哲学;
[ABSTRACT] "理"是黄老道家学派的又一个标志性的概念。《黄帝四经》在"道"的视域下提出了"理","理"是用来指称万事万物各自特有的法则和规律,是万物适合于自身的分际与分度。相对于宇宙的统一性和普遍的自然法则来说,"理"被设定为自然万物各自不同的性质和规律;相对于社会的统一性和统一的政治秩序来说,"理"又是...
[KEYWORDS] 理; 道; 黄老学; B223;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志刚
中国穆斯林
2021-07-31
[ABSTRACT] <正>现有的世界宗教概论或通史著作中,汉斯·昆所著《世界宗教寻踪》可谓以"思想性、客观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四者并重见长。这一特色鲜明的世界宗教知识读本,不仅把伊斯兰教安排在全书的最后一部分,而且是以如下视野来观察这一世界性宗教的:只要看一眼世界地图,我们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从非洲的大西洋...
[KEYWORDS] B969;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丰子义
哲学研究
2021-05-25
[ABSTRACT]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必须面对时代、关注现实。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既有大时代又有小时代,哲学应自觉作出理论回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哲学对于时代现实应重点加强规律性研究、战略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哲学对于时代现实的关注,在其方法上应当抓好哲学通向现实...
[KEYWORDS] 时代; 文明; 哲学智慧; 中国道路; B27;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爱德华·C.哈尔珀; 刘欣宇
现代外国哲学
2021-11-30
[ABSTRACT] 思想认知世界所形成的机制或方法与思想所要把握的物理过程并不相同,甚至并非同类,这种差距不取决于对思想的某种特定理解。关于思维(或者语言)是否与世界相对应这个问题有诸多论述。我认为,在某一领域发挥效用的机制与在另一领域展现它们自身的机制并没有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认为某些思维过程的结果应该表...
[KEYWORDS] 理性; 思维; 规律; 自然; 联系; B80-0; 0101 哲学;
[ABSTRACT] 阐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现代以来,人们一般将它的适用范围限定在文本解释的层面,但文本是对人在世经验的记录和阐明,所以阐释学的真正目标并不在解释文本自身,而在于通过文本解释世界。或者说,解释世界是阐释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在这一层面它才能真正成为哲学。从中国哲学史看,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理...
[KEYWORDS] 《周易》; 象思维; 强制阐释; 阐释学; 美学; B21;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王冠霖
怀化学院学报
2021-12-28
[ABSTRACT] 如何面对丧亲之痛是中国哲学不可回避的话题。儒释道三教根据各自哲学立场贡献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同中有异。孝道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哀伤是儒家丧礼的情感基石,但儒家加于情感上的规范化的伦理仪式难以真正解决丧亲之痛的问题。道家和佛教分别给出了两种思想进路排遣,但最终在王阳明"执中"的工夫论中得以完满疏解。
[KEYWORDS] 丧亲; 哀; 执中; 王阳明; bereavement; grief; Deity of the Middle; Wang Yangming; B248.2;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志刚
世界宗教研究
2021-12-15
[ABSTRACT] "本土化"(localization)是世界宗教史尤其是世界基督教史研究中常用的一个普遍概念。深析世界第一大教——基督教思想史上的三个典型阶段的关键性例证,我们可以发现,所谓的"本土化"不但有其错综复杂的概念涵义,而且横向交织、纵向关联,促使不同的时代、文化、国家、社会等背景下的研究者潜心探索...
[KEYWORDS] 世界基督教史; 本土化问题; 宗教中国化; B979;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姚卫群
科学与无神论
2021-11-18
[ABSTRACT] 古印度和古希腊是世界两大文明古国。两地哲人很早就对人死后的问题有思考,并且对人生命现象的主体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两地哲人都重视对灵魂问题的探讨,但在关于灵魂的本质是什么、灵魂的主要作用以及灵魂主导行为的善恶与生命形态的好坏之关系等问题上看法有差别。其中的一些观念将灵魂解释为是一种独立于物质事...
[KEYWORDS] 灵魂; 古印度; 古希腊; 东西方哲学比较; 文明古国; B12;B91;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南星
现代哲学
2021-11-25
[ABSTRACT] 按照一种常见的观点,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复兴古典政治经验的尝试;自由作为其中的核心概念,指的主要是所谓"积极自由"。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阿伦特的自由概念分为政治的和前政治的两个层次,这一结构可以类比于康德的先验自由和实践自由。对这一双层次结构的把握有助于我们认清阿伦特极权主...
[KEYWORDS] 阿伦特; 康德; 自由; 决定论; B712.59;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王天
现代哲学
2021-11-25
[ABSTRACT] 马里翁认为,哲学史上对笛卡尔的解释往往依据一种同一化的唯我论思路,这种思路将自我"封闭"起来。列维纳斯坚持的外在性和他异性哲学为打破这种唯我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且他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以下简称《沉思集》)第三沉思的无限上帝观念中找到了这一维度。马里翁的思考与列维纳斯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也...
[KEYWORDS] 唯我论; 笛卡尔; 外在性; 他异性; B565.5;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赵家祥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21-10-31
[ABSTRACT] 恩格斯说的"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包括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普遍联系的整体中抽象出来的个别事物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是这个事物发展的真正的终极原因;另一种是在普遍联系的整体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事物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是这个事物整体发展的真正的终极原因。本文主要考察第二种情况。既然这种...
[KEYWORDS] 相互作用; 终极原因; “恶无限”的思维方式; 物质生产; Interaction; Ultimate Cause; "Unlimited Evil" Thinking Mode; Material Production; B03;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匡钊; 景海峰; 李大华; 贡华南; 李庭绵; 戴兆国; 邓联合; 朱承; 李畅然; 魏宏远; 姜宗强; 李巍; 任蜜林; 王顺然
国学论衡
2021-12-31
[ABSTRACT] <正>主持人匡钊:各位老师,经过一天半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讨论,终于到了我们工作坊的最后一个环节。本来我们工作坊的原始设计,最后一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前面一切论文的发表都是为这个环节作铺垫,但可惜已经有同志离会了,不能再把前文的一些话题继续发展下去。不过不要紧,
[KEYWORDS] B22; 0101 哲学;
Results 21-40 of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