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41-60 of 109
[ABSTRACT] 今年10月29日是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李大钊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先驱者。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他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第一传人。他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学术研究,是名重当世的学
[KEYWORDS] 中国现代哲学; 学术研究; 人生修养; 郭湛; 中国革命实际; 社会主义道路; 主要创始人; 中国哲学; 马克思学说; 辩证法思想
[ABSTRACT]
[KEYWORDS] 文化科学; 西方哲学; 哲学文化; 中国哲学; 高尔吉亚篇; 不等于; 希腊哲学; 奎因; 英国谚语; 不可比性
[ABSTRACT] 人类的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其民族生活的式样。例如我们吃饭用筷子.西方用刀叉:又如,我们的文字是方块字,西方(例如英文、拉丁文)是用字母拼音写成。我们的建筑有许多是大屋顶.西方的建筑有哥特式的和巴洛克式的等等。这些不同文化的传统都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
[KEYWORDS] 民族生活; 用筷子; 非物质形态; 巴洛克式; 非物质遗产; 汉族地区; 中国哲学; 走向世界; 口头创作; 佛教哲学
[ABSTRACT] 汤用彤(字锡予)先生生於一八九三年,今年是他诞生的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纪念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他论到近现代学术大师和前此的学术大师的不同,他说:
[KEYWORDS] 汤用彤先生; 中国佛教史; 印度哲学史; 魏晋玄学; 佛教宗派; 印度佛教; 素位而行; 哀江南; 中国哲学; 隋唐佛教史稿
[ABSTRACT] 一朱谦之先生在“哲学研究”1957年第4期发表了“十八世纪中国哲学对欧洲哲学的影响”一文,里面充满了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史实的错误和逻辑的矛盾也是层出不穷,是一篇用资产阶级血脉贯串起来的学术论文。在批判之前,必须打破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束缚,这就是:以马列主义词句做标签;以烦琐、冷僻的史料、许多外...
[KEYWORDS] 朱先生; 中国哲学; 欧洲哲学; 吴尔夫; 学术论文; 马克思主义观点; 希腊哲学家; 四十年代; 贴春联; 扯法
[ABSTRACT] 把思维方式、现实世界与后现代哲学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但细细推敲就会发现,这 三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内在的关系。新近出版的王治河同志所著《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一书正是从思维方式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入手,分析考察了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产生、特征、实质在其价值,读来颇受启发。 本...
[KEYWORDS] 后现代哲学; 内在的关系; 当代西方哲学; 哲学文本; 现代解释学; 治河; 思潮研究; 后人道主义; 中国哲学; 思想运动
[ABSTRACT] 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是一场深刻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革命。它的影响远远大于当时的政治、宗教改革,虽然它作用的方式比政治、宗教改革要平和得多。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从根本上动摇和改变了西方哲学界。从此,哲学低下了高贵的头,科学主义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立场。这是哲学的一大变革与进步。中国哲学迄今尚未发生...
[KEYWORDS]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哲学教科书; 近代科学; 普遍必然性;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 纯粹理性; 批判哲学; 玄学家
[ABSTRACT] 20世纪40年代,冯友兰先生就提出&quot;世界哲学&quot;的概念,并阐述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提出中西哲学互补和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可能有的两点贡献.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的<总结>中,冯先生又把中国哲学和世界哲学的未来归结为&quo...
[KEYWORDS]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未来; 冯友兰
[ABSTRACT] 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汤一介《中国文华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是钱穆先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在该文的“前言”中钱先生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归宿处。”又说:“我深信中国...
[KEYWORDS] 钱穆先生; 人类未来; 钱先生; 汤一介; 天人关系; 西洋人; 王阳明; 中说; 中国哲学; 花树
[ABSTRACT] 应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关于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几点意见朱伯崑从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领域看,孔子、老子乃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分别开创了中国哲学的传派,后来各自形成和发展为两大流派,即儒家和道家。汉朝以后,伴随印度佛教的传入,又形成了中国...
[KEYWORDS] 老子思想; 朱伯崑; 中国哲学; 孔子学说; 道家学说; 印度佛教; 老学; 《易传》; 解老; 无为而无不为
[ABSTRACT]
[KEYWORDS]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阳明学; 传习录;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三松堂全集; 汤一介; 儒家哲学
[ABSTRACT]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哲学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时代应有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转变的世纪。
[KEYWORDS] 中国哲学; 理在事中; 哲学思潮; 《易传》; 冯友兰先生; 时代精神; 熊十力; 新唯识论; 金岳霖; 中国传统哲学
[ABSTRACT] 老儒家思想是春秋大相径期思庭。他提家、哲出以“道”家,他为核心的为道家哲学体派的创系,并用人,其“道”来说创立的明宇宙万想体系物的本质、变化和本原,使中国哲学突破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范围,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人学思想亦突破了殷周以来的天鬼人神之辨,提出了诸如“人法地,地法天...
[KEYWORDS] 道法自然; 道家哲学;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人学思想; 常善; 十八章; 以道; 小国寡民; 天下无道
[ABSTRACT] “传统”(tradition)与“过去”(Past)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受到高度尊重,以至有学者称中国哲学为“过去取向的”或“崇古”的。可以说,中国哲学这种对于作为传统的过去的崇敬的取向,既是它源远流长、连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它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本文的目的是简略...
[KEYWORDS] 中国哲学;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十九世纪中叶; tradition; 价值理想; 价值理性; 新理学; 百世可知; 朱子
[ABSTRACT] 随着纪元转换的临近,在两个世纪的交汇点上审视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文化选择的哲学阶段。中西文化论战及其哲学意蕴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题,文化选择从总体上看,形成了陈独秀、李大钊激进主义文化观、梁漱溟保守主义文化观与胡适自由主义文化观三足鼎立的局面...
[KEYWORDS] 中国哲学; 新唯识论; 新理学; 熊十力; 新心学; 冯友兰; 梁漱溟; 金岳霖; 贺麟; 世界哲学
[ABSTRACT]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随着时代的前进,哲学思维应有新的发展。这是合乎规律的。回忆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中国的哲学园地中曾经出现新
[KEYWORDS] 中国哲学; 生生不已; 四十年代; 市场经济体制; 周易大传; 中西哲学; 冯友兰; 中国历史; 原始儒学; 贺麟
[ABSTRACT]
[KEYWORDS] 汤用彤; 文化理想; 新人文主义; 白壁德; 同情原则; 中国哲学; 哲学底蕴; 学术论文集; 文化守成主义; 印度佛教
[ABSTRACT] 学点哲学少受蒙蔽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于民中西思维两条路,“内通”、“外通”各不同;学点中哲基本理,易悟道来少受蒙。怎样看待气功这种神秘现象?或者说,沿着什么思路才能想得通。比如“隔墙发气”、“远距离发气”、“千里遥视”,以及更奇妙的“搬运”、“钻墙”、...
[KEYWORDS] 哲学系教授; 遥视; 中国古代哲学; 人体科学; 两条路; 古代养生; 养生学; 人体大脑; 中国哲学; 内视
[ABSTRACT] 我们经常可以在汉学研究的书籍或论文中看到对白诗朗(John H.Berthrong)《普天之下:儒耶对话中的典范转化》(All under Heaven,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4)一
[KEYWORDS] 汉学研究; 儒家传统; 中国儒学; 过程哲学; 牟宗三; 杜维明; 新儒家; 中国儒家; 中国哲学; 柏克
[ABSTRACT] (李景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哲学乃是一种以个性化的方式表出其普遍性理念的学问。该书是《教化的哲学》的承继之作,也是对以"教化"作为核心观念揭示儒学哲学个性的深入思考之结果,分别讨论了以儒家教化为核心的形上学与心性论、德性论与价值观、儒学与中国文化、儒学与哲...
[KEYWORDS] 价值方向; 先秦儒家; 景林; 理论深化; 德性论; 心性论;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 表出; 宗教性
Data Facts
Keyword
Publisher
Date issued
- 17 2020 - 2023
- 19 2010 - 2019
- 37 2000 - 2009
- 25 1990 - 1999
- 9 1980 - 1989
- 2 1958 - 1959
Indexed Database
ISSN
Content Type
- 100 Journal
- 9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