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61-80 of 163
[ABSTRACT]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使历史走向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趋势是走向共产主义.这一理论成为他晚年提出跨越论的依据.跨越论是世界历史理论的辩证的、具体的运用,同时也是对它的发展.
[KEYWORDS] 马克思; 世界历史; 跨越论
[ABSTRACT] 面对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应当给出自己的回答.在《资本论》第一手稿创作过程中,马克思在分析1857年世界经济的普遍危机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危机理论的雏形.这一危机理论雏形有六个层面,包括危机的可能性、必然性和现实性、危机和比例失调的关系、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导致危机的四大矛盾以及作为危机深层次的...
[KEYWORDS] 《资本论》第一手稿; 危机论; 马克思
[ABSTRACT] 国内外学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所依据的版本无一例外都是根据德文或俄文的“逻辑编排版”翻译而成的.但实际上,1982年出版的MEGA2第1部分第2卷刊出了两个版本,除“逻辑编排版”外,还有一个“原始顺序版”.后者是根据留存下来的“三个笔记本”的原始手稿排版的,可以说是马克思当时...
[KEYWORDS] 马克思; 逻辑编排版; 原始顺序版; 残存文版; 编辑文版
[ABSTRACT]
[KEYWORDS] 马克思; 马克思文本; 马克思文本解读
[ABSTRACT]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要创新,首先应实现解读模式的根本突破与重大创新,即要突破&quot;以苏解马&quot;、&quot;以恩解马&quot;、&quot;以黑解马&quot;、&quot;以费解马&quot;和&qu...
[KEYWORDS] 马克思; 哲学观; 实践观; 历史观; 新唯物主义; 辩证法
[ABSTRACT] 时序推进到 2 1世纪 ,在与过去不同的际遇与氛围中 ,作为一名学者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态度和规范去对待作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及其文本 ?本文陈述了作者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路径 ,分析了目前构成马克思主义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内在阻障 ,说明在历史性与现实性、学术性与思想性、本真性与主体性、公度性...
[KEYWORDS] 马克思; 文本研究方式; 马克思主义文献
[ABSTRACT] 从政治哲学传统出发,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以哲学的政治实现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辨。马克思哲学中对劳动的历史观意义的论证、对暴力的颂扬和对自由的强调,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出于对古希腊公共政治的推崇,阿伦特认为马克思虽然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但又处于这一传...
[KEYWORDS] 阿伦特; 马克思; 劳动; 暴力; 自由; 形而上学
[ABSTRACT] 维科和马克思同属于超越了自己时代的具有独创精神的伟大思想家。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之谜” ,维科提出了从天神意旨到民政社会的思想 ,而马克思却认为 ,共产主义才是历史之谜的最终解答。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以及维科与马克思就这一问题的回答进行初步探讨 ,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
[KEYWORDS] 维科; 马克思; 历史之谜
[ABSTRACT] 我国有些学者把马克思所说的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起源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制在西欧各国的范围内"的论述,理解为马克思是说只有西欧各国具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西欧以外的其他国家都不具有产生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认为马克思只研究了资本主义...
[KEYWORDS] 马克思; 资本主义起源; 历史必然性
[ABSTRACT] 关于恩格斯对创立与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作用的评价,在前人的研究中,曾经长期流行着两种不加分析、各执一端的看法,它们都缺乏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具体分析。马恩关系具有根本一致性,这是不可否定的基本事实;其基本特点是在根本一致的基础上有个性差异;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哲学文本在历史作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独...
[KEYWORDS] 恩格斯; 马克思; 马恩关系; 贡献
[ABSTRACT] 五种社会形态是连续两次划分的结果,不但每一次划分都使用同一标准,而且穷尽了母项&quot;社会&quot;的全部外延,因而完全符合概念划分规则.退一步说,也许会有一天,人们发现了新的私有制或公有制社会,因而五种社会形态便没有穷尽母项&quot;社会&quot;的...
[KEYWORDS] 五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 大同社会; 封建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ABSTRACT]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探索的阶段性重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形成.但这种哲学形态不是通过这一部著述就完成了建构的,其中相当多的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 斯以后思想发展中、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变迁中得到拓展、深化、变革和修正的.从思想史的视角就“意...
[KEYWORDS]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史
[ABSTRACT] 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已成为国内学界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重要生长点,"马克思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主办的"首届马克思学论坛暨《马克思学新奠基》出版座谈会",就"中国马克思学"有无必要、何以可能...
[KEYWORDS] 马克思; 马克思学; 奠基
[ABSTRACT] <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中内在地蕴涵着发展观,其研究对象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核心是人的发展理论,主线是社会有机体理论,并且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发掘<资本论>中的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KEYWORDS] 马克思; 发展观; 社会有机体; 人的发展
[ABSTRACT] 在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KEYWORDS] 马克思; 异化劳动; 以人为本
[ABSTRACT] 对于马克思的重要手稿——《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国内外学界曾流行两种观点。一是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他们主张将《批判》归入所谓“不成熟著作”之列;二是以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他们认为,《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这两种观点,要么是过分贬低了《批判》的历史地位,要么是不恰当地拔高...
[KEYWORDS]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 哲学创新; 唯物史观
[ABSTRACT] 自由是近代以来西方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但对自由的追求却陷入一种二律背反之中:人们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却又感到深深的孤独和不安,正是这种孤独与不安,使人们逃避自由,甚至放弃自由,这是法西斯主义得以产生的心理学基础.通过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弗洛姆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自由时的这...
[KEYWORDS] 自由; 二律背反; 法西斯主义; 精神分析; 马克思
[ABSTRACT] 德里达的解构概念旨在针对西方哲学的形而上学传统,消解本质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解构不仅是一种文本的话语分析,更是对既有文化逻辑和社会建制的颠覆;不仅不会导致虚无主义,而且正是对虚无主义的清理;不仅是宣告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而且也呼唤新的哲学写作和阅读样式的诞生.解构不同于批评,但解构的适当运用...
[KEYWORDS] 德里达; 解构; 马克思; 社会批判
[ABSTRACT]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历史形成过程.认为马克思的道德观曾受到基督教神学道德现、黑格尔唯心主义道德观、康德自律论伦理观、费尔巴哈观点等诸多观点的影响,最终又与他们分道扬镳,确立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历史唯物论基本原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道德观已出...
[KEYWORDS] 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ABSTRACT]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两种转变.第一种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这次转变开始于<莱茵报>时期的文章,完成于1845-1846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种转变是指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马克思恩格斯...
[KEYWORDS] 马克思; 恩格斯; 两种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