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 of 5
[ABSTRACT] 人类属于生物,生物多样性内在地就不应排除人类文化。按广义的理解,文化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作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拓展视野,要落到实处,就要重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不能脱离传统和实际讲所谓的"科学"。
[KEYWORDS] 生物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人与自然; 人类文化; 生态保护; 生态系统; 云南旅游业; 分形结构; 生态环境质量; 宗教与科学
[ABSTRACT] 科学技术日趋成为了现代性的标志,掌控着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话语权。我们既不能说科技的无度发展导致了环境问题,也不能简单地说科技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中国人对科学、科技缺乏质疑精神和能力。科学、科技的客观性值得质疑,其领域同样存在着话语权之争。面对未来中国的环境与发展,要警惕科学话语权中的恶的角色,...
[KEYWORDS] 环境问题; 现代性; 质疑精神; 环境保护政策; 中国科技界; 科学知识社会学; 同行评议; 科学实在论; 第一生产力; 道德素养
[ABSTRACT] 生活方式相当程度上受制于时代物质基础、社会制度、习俗等,同时与个人理想、思维方式(即个体想怎样生活、对生活有哪些期望)有关。如何生活,使自己变得崇高,不需要讲更大的道理,只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上一点。博物学生存方式是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的。博物学培养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情感和价值观;博物学生存不...
[KEYWORDS] 个人理想; 元性; 博物学家; 是非之心; 羞恶之心; 向善; 辞让之心; 家庭条件; 活着; 利奥波德
[ABSTRACT] 提倡绿色生活,对于学者,要认真讨论"论证";针对社会上的一般成员,要用"说服"代替"论证"。想通过严格推理给出必然性论证,是不可能的。接受、践行绿色生活先要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即我们的信念是什么,我们想做什么样的人,想过怎样的生活...
[KEYWORDS] 绿色生活; 生态环境; 逻辑关系; 上层社会; 气候变化; 金戒指; 鉴赏水平; 极简单; 讲道理; 会说话
[ABSTRACT]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于饮食文化空前热烈的兴趣与讨论。田松和刘华杰两位学者由这部纪录片说开去,从生态学、人类学、文化等多样性视角,对食物的属性、人与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常识问题"进行了不一样的解读与探析,为我们理解食物、理解自然、理解生态、文化相关命题,提供了...
[KEYWORDS] 饮食文化; 华杰; 地方性知识; 云南香格里拉; 食材; 松柏钝果寄生; 西方科学; 话语方式; 革叶荛花; 生存智慧
Results 1-5 of 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