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 of 7
 | 
[ABSTRACT] 2005年初中国媒体关于"敬畏自然"的大讨论,是环境伦理学与中国社会现实的一次全面接触的尝试。抛开唯科学主义扣帽子的言论,环境伦理的论证问题被突显出来。本文专门介绍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实验,但结论是谨慎的。仅仅依靠逻辑和自然科学的结果,不能有效解决伦理判断的论证问题。
[KEYWORDS] 敬畏自然; 论证; 自然主义的谬误
会议论文
Fulltext
刘华杰
2006
[ABSTRACT] 为部分拯救还原论而提出的“随附性”概念近年来在科学哲学和心灵哲学领域得广泛讨论。心理性质对神经生理性质的“P/F多重实现”已经得到普遍承认,但反过的情况却被禁止。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动态病”的研究成果,随附关系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事实上可以明确下来。于是,金在权描述的随附性模型就需要改进。
[KEYWORDS] 随附性; 动态病; 一对多实现
会议论文
Fulltext
刘华杰
2008
[ABSTRACT] 我坚持我在北京密云休闲论坛(2007年9月23日,北京密云瑞海姆田园度假村)上提出的一个观点:"休闲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克服,或者是这样的一种企图。"卓别林饰演的《摩登时代》中生产线上的工人也许还包括他的老板,都是没有良好休闲的。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人也是如此。现代性与休闲是矛盾...
[KEYWORDS] 现代性; 北京密云; 云瑞; 摩登时代; 体制化; 环境伦理学; 自然美学; 几乎处处; 民族文化多样性; 休闲学
会议论文
Fulltext
刘华杰
2000
[ABSTRACT] 本文论述了科学传播系统下的科普事业.科普的内容与形式应当多样化、多元化,既要有面向普通公众的科普,也要有面向知识阶层的科普.现代科普称“科学传播”更合适.
[KEYWORDS] 科学传播; 科普工作; 科学素养
会议论文
刘杰; 郑春苗; 张茂省; 刘华杰; 余成; 郑力
2007
[ABSTRACT] 本文主要介绍了榆林市的基本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管理现状,并从伦理角度分析了当前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才能建立一个符合伦理、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从该项目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将为中国以及世界上其他类似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KEYWORDS] 环境伦理 水资源管理 可持续利用
[ABSTRACT] "科学传播"在中国有两大传统:一是"科普";二是科技新闻.前者要早得多,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史.历届政府都很重视"科普",中国科协系统一直领导并承担着全...
[KEYWORDS] 科技传播 科学普及 科技新闻 人才培养
会议论文
Fulltext
刘华杰
2007
[ABSTRACT] 19世纪以来,面向公众的科学传播(广义的科普)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和有反省的科学传播。本文回顾了三阶段划分的标准和所对应的三种模型:中心广播模型、欠缺(也叫"缺失")模型、对话模型(或者民主模型)。在相当长时期内三种模型在我国均有用武装...
[KEYWORDS] 科学传播 传播模型 民主模型 中心广播模型 欠缺模型 对话模型
Results 1-7 of 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