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9
[ABSTRACT] 内容提要行为之应该如何的道德价值,说到底,不过是行为之事实如何对于道德最终目的--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和增进每个人利益--的相符抑或违背之效用,因而是通过道德最终目的,亦即道德终极标准,从行为事实如何中产生和推导出来的:符合道德最终目的的行为之事实,就是行为之应该,就是具有正道德价值的行为;违背道...
[KEYWORDS] 优良道德; 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 是与应该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5
[ABSTRACT]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可以归结为两种相关性.一种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关系:一个人的权利,必然是他人的义务;反之亦然.这是一个人的权利与他人的义务的必然的、客观的、事实如何的关系,亦即所谓"权利与义务的逻辑相关性".另一种则是基于这种逻辑相关性的&q...
[KEYWORDS] 权利; 义务; 完全义务; 不完全义务; 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义务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7
[ABSTRACT] 孙志海如果研究过元伦理学,恐怕就不会质疑"行为事实属性"概念.因为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应该"、"价值"能否从"是"、"事实&am...
[KEYWORDS] 元伦理学根本问题; 行为的应该属性; 行为的事实属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2
[ABSTRACT] 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因此,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
[KEYWORDS] 道德; 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规范; 道德价值判断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8
[ABSTRACT] 自省具有双重源头:道德感情--或道德志向--和道德智慧.因此,一个人要做到经常且深刻的自省,一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智慧,树立诸如"美德乃是每个人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的道德信念;另一方面,必须扩充和强大"做一个有美德的人&amp...
[KEYWORDS] 动机; 效果; 道德认识; 道德智慧; 道德感情; 道德意志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伦理学研究
2003
[ABSTRACT] 中国民族之精神,可以归结为四个字:无私利他或利他主义。因为儒家的“仁”与墨家的“兼”以及我国现行道德总原则,大体说来,乃是同一概念:无私利他或利他主义。 孔子对管仲在礼仪上的僭越极为不满,几度斥责他不知礼,然而却唯因其有功利于民而许其仁:“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
[KEYWORDS] 利他主义; 中国民族; 召忽; 许其仁; 同一概念; 桓公; 交相利; 爱无差等; 为己; 子墨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