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ABSTRACT]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这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问题是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呢?学界发表了不少见解.我以为,所谓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相对于过去把马克思主义分割为几个孤立的组成部分且自成体系而言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孕育、形成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又经历了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都...
[KEYWORDS] 科学实践观; 整体视野; 整体性研究; 价值学说; 郭大俊; 共产主义制度; 历史过程; 人类解放; 逻辑联系; 感性活动
[ABSTRACT]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准确理解其原意,不要读出原著中所没有的东西.但在国内外理论界,误读和误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意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经验,用国内外理论界误解和误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具体实例,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误读和误解...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准确理解; 原意; 误读; 误解
[ABSTRACT]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彼此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看马克思...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ABSTRACT]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这个范围,这个真理就不适用了.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外去运用这个真理,这个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毛泽东的《矛盾论》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最全面、最深入、最系统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但其中关于矛盾...
[KEYWORDS] 真理; 适用范围;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互相转化
[ABSTRACT] 马克思1847年7月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第一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错误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批判了蒲鲁东构造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方法,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通过政治...
[KEYWORDS] 蒲鲁东; 贫困的哲学; 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ABSTRACT]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如果把这种复杂的关系简单化,就可能产生两种片面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理论的重要性、轻视实践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另一种是片面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忽视或不能全面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能动作用的“唯实践论”倾向.实践检验理论,理论也检验实践,人的“全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
[KEYWORDS] 理论; 实践; 真理标准; 人的全部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