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 of 7
 | 
[ABSTRACT] 
[KEYWORDS] 实践观念; 理论观念; 外部世界; 认识观念; 设计蓝图; 内在尺度; 精神领域; 引者; 《逻辑学》; 理论与实践
[ABSTRACT]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既多处使用了"交往形式"、"交往方式"、"交往关系"这些术语,又多次使用了"生产关系"概念(据我统计,至少使用十一次)。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交往形式&quot...
[KEYWORDS]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交往形式; 市民社会; 中央编译局; 物质利益; 资产阶级社会; 物质生产过程; 施蒂纳; 阶级对立; 交往关系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家祥
哲学动态
1996
[ABSTRACT] 1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分岐和激烈的争论。分岐的焦点在于对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可以归结为实践本体论、物质本体论和实践超越论这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笔者认为实践本体论和实践超越论有其合理之处。在马克思、恩格...
[KEYWORDS] 实践观; 实践本体论; 革命变革; 本体论研究; 普列汉诺夫; 人类社会; 自在自然; 超越论; 客观实在性; 客观性原则
[ABSTRACT]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本文仅就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这一关系到对历史本质的正确把握的相关问题,谈些个人看法,以期进一步推进研究的深入。一、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
[KEYWORDS] 历史唯物主义; 主体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家祥; 姜健
哲学动态
1991
[ABSTRACT] 构成人类社会的各种要素,大致可以区分为三种类型:(1)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层次,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等,这些层次形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等诸种社会矛盾。它们已经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体系的稳定内容。(2)各种人群共同体和社会组织,包括氏族、...
[KEYWORDS] 自我调节功能; 人类社会; 社会矛盾; 人群共同体; 社会预测; 社会管理; 人民群众; 社会有机体; 经济学手稿; 关系范畴
[ABSTRACT]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应该自觉坚持互补性思维方式,克服“非此即彼”的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所谓互补性思维方式,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根据不同的实践目的,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讲法,...
[KEYWORDS] 新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小平理论; 互补性思维方式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家祥
哲学动态
2007
[ABSTRACT] 一 鲁克俭同志在<哲学动态>2007年第4期发表的<"古典古代"等于"奴隶社会"吗?--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古代生产方式">(以下简...
[KEYWORDS] 
Results 1-7 of 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