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33
[ABSTRACT] 一、科学传播的方式简单地说,科学传播就是科学知识的交流和科学信息的传递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以进行传播和交流的科学信息,包括一定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假说,或一定的研究方法、科学观点、认识材料等;二是用以传播和交流科学信息的物质手段,包括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等。科学传播...
[KEYWORDS] 物质手段; 传播活动; 科学假说; 传播原理; 传播过程; 传播链; 受传者; 传递活动; 研究方法; 传播功能
[ABSTRACT] 黎澍同志论历史创造者的两篇文章(《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历史研究》1984年第5期;《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光明日报》1686年7月30日)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参加讨论。一、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讨论理论问题,必须明确概念,并保持其内涵前后一致...
[KEYWORDS] 人民群众; 历史创造者; 黎澍; 《历史研究》; 理论体系; 理论命题; 历史活动; 刘少奇选集; 历史说; 历史事件
[ABSTRACT]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对此,列宁曾作过这样的说明:“要正确评价马克思的观点,无疑需要熟悉他最亲密的同志和朋友恩格斯的著作。不了解恩格斯的全部著作,就不能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但是,在当前恩格斯哲...
[KEYWORDS] 哲学基本问题; 《反杜林论》; 机械决定论; 费切尔; 马克思学; 青年马克思; 哲学手稿; 《自然辩证法》; “形而上学”; 费尔
[ABSTRACT]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说:“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落后了。辛亥革命、五
[KEYWORDS] 中国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 古代文明; 传统思想文化; 西方文化; 世界文化发展; 中国新文化; 人类文化发展; 小农经济基础; 文化类型
[ABSTRACT] 正如一部交响乐有其必不可少的主题一样,《中国美学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书也贯穿着两个主题,即: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本质特点问题;二、中国美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的问题,后一个是隐藏在全书背后的主题。我国文化发展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摆在现代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在近代思想...
[KEYWORDS] 中国美学史大纲; 中国古典美学; 近代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美学体系; 美学领域; 审美意象; 现代学者; 美学家们; 《大纲》
[ABSTRACT] 教条主义僵化理论的危机和创造性马克思主义的生机——这是当前理论战线形势的本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个口号,也许可以具体化为一个新的口号: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吸收全人类最新文化成果,创造马克思主义现代理论。
[KEYWORDS] 理论战线; 认识过程; 现代理论; 认识主体; 主体论; 主体能动性; 现代科学; 主体创造; 主体活动; 物质生产
[ABSTRACT] (三) 哲学的目的康德指出,关于哲学有两种不同观点:学院派观点(schulbegriff)和世界的观点(conceptus cosmicus,Weltbegriff)。学院派观点虽然主要是在狭窄的学院圈子里的思想,但当时仍占统治地位。这种观点着眼于知识体系,把哲学只当成一门科学,目的不外是追求...
[KEYWORDS] 实践理性; 道德形而上学; 独断论; 纯直观; 物自身; 第欧根尼; 我自己; “至善”; 学习不能; 内在目的
[ABSTRACT] 如何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出发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的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理论和实践都要求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本质重新设计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但是要想突破现行的哲学体系,必须从弄清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入手。
[KEYWORDS] 哲学变革; 一般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哲学; 哲学基本问题; 革命变革; 哲学教科书; 内在统一性; 社会历史领域; 对象化活动; 普列汉诺夫
[ABSTRACT] 在现代西方哲学和伦理学的发展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特别是他的自由理论,无疑是最有影响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几乎影响到现代西方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萨特的自由理论对欧美社会和人们生活实际的影响,远远超过现代西方哲学的其它派别.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方面的...
[KEYWORDS] 自由观; 现代西方哲学; 欧美社会; 个人自由; 存在主义哲学; 事实性; 绝对自由; 市民阶层; 价值规范; 虚无化
[ABSTRACT] 编辑部诸同志: 谢谢您们常年惠赠贵刊,从中我学到不少东西。但真要谈点意见,却又说不出什么中肯的意见来。第一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很狭,除了哲学以外其他东西我很少看。第二是因为忙于系里的杂务,即使哲学文章也看得不细。
[KEYWORDS] 一封信; 朱德生; 不容怀疑; 思想倾向; 现代科学; 地区史; 地方特色; 理论建设; 历史经验教训; 地区问题
[ABSTRACT] 作者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际上对社会作了两种形态的区分:一种是以经济特征划分的“经济社会形态”;另一种是以生产的技术特征划分的“技术社会形态”。这是两个具有不同意义,但又有着内在联系的概念。文章具体论述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强调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通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直接...
[KEYWORDS] 新技术革命; 特征划分; 物质技术基础; 技术社会; 雇佣劳动关系; 自然历史过程; 发展阶段; 第一次技术革命; 社会发展问题; 资产阶级社会
[ABSTRACT] 读了江畅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道主义吗?——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实质和核心》(载上海《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深受启发,但同时又感到文中的基本观点及其论据值得商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质和核心不能仅仅归结为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它有两个既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的方面,一个是作为最...
[KEYWORDS] 思想实质; 人类的解放; 人类解放; 青年马克思; 马克思思想; 三个组成部分; 社会形式; 物质力量; 《反杜林论》; 消灭私有制
[ABSTRACT]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运动的深入进行,人们对很多理论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探索意见,对这些意见的争鸣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的争论便是当前理论界突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这个问题又集中在对其体系出发点的不同看法上。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的几种看法
[KEYWORDS] 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研究工作; 当前理论界; 物质生产活动; 物质生活条件; 实践形态; 社会矛盾; 自身解放; 有机系统; 变化性
[ABSTRACT] 古代希腊罗马毁灭已有一千多年了。在这古老的废墟上残存的艺术,却给人类以永恒的魅力。探讨这些古代艺术的奥秘,认识积淀在它们背后的审美观念及其形成、演化、发展的规律,对于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美学事业,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阎国忠先生的《古希腊罗马美学》(北大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美学》)就是我国第...
[KEYWORDS] 古希腊罗马美学; 阎国忠; 《美学》; 古代艺术; 审美观念; 审美世界; 审美活动; 美的本质; 西方美学史; 关于美
[ABSTRACT] 李英杰同志的《相对绝对论》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著作,作者提出了人们有意回避的一些问题和自己关于这些问题的独立见解,这表现出作者有很大的理论勇气。列宁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许多同志写过文章论证和发挥这一思想。毛泽东认为“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的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有许多同志写过文...
[KEYWORDS] 理论勇气; 李英杰; 一本; 哲学专业; 数学教学; 运动物体
[ABSTRACT]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是一个发展着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如何进行分类,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两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而又有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着眼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运用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矛盾结构体系的观点。
[KEYWORDS] 政治生活领域; 社会辩证法; “左”的错误; 正确与错误; 社会生活领域; 半封建社会; 社会自我; 物质文明建设; 人民群众; 能动因素
[ABSTRACT] 1986年10月20日至25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在浙江宁波召开了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的论文及与会者的讨论和发言,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黄宗羲学术研究方面的新探索。本刊为了推动对黄宗羲学术的进一步研究,这期在“浙东学派研究”专栏中,选登部分与会学者的演讲和论文,以飨读者。
[KEYWORDS] 黄梨洲; 浙东学派; 学术讨论会; 学术研究; 民为贵; 中国传统思想; 日至; 西方文艺复兴; 浙江宁波; 邓牧
[ABSTRACT]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矛盾问题进行了再认识。现在,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系统、矛盾层次以及矛盾诸方面的关系,比过去揭示得更深刻、更清楚了;对处理这些矛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政策,更符合实际、更正确得多了。这些矛盾关系的揭示,正是我们党运用唯物...
[KEYWORDS] 十一届三中全会; 指导思想; 现代化建设; 人民群众; 主要政策; “七五”计划; 辩证统一; 赵紫阳; 战略重点; 经济发展水平
[ABSTRACT] 近两年,知识界掀起“文化热”。人们热烈、诚挚地追求、探索文化问题,很发人深思。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问题的大讨论,常常是变革旧观念的舆论准备,是社会革新的思想先导,近代文化史上,东方传统面临西方文明的挑战时尤其是如此。因此,我们回顾一下近代西学在中国和日本的境遇,也许有些意义。中国和日本与西...
[KEYWORDS] 社会革新; 思想先导; 舆论准备; 十六世纪; 西方文明; 批判继承; 杉田玄白; 奕诉; 东方传统; 近代思想
[ABSTRACT] 变革的时代给美学带来了空前的兴旺和繁荣。短短几年,以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为先导,有关美学基本理论著作一部接着一部纷至沓来。在同类著作中,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导论》首先从把握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将其作为认识美学之网的网上纽结,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基点,逐一透视其丰富复杂的内涵,从而把...
[KEYWORDS] 吉林人民出版社; 王朝闻; 纽结; 审美意识; 理论著作; 审美心理学; 主体创造; 艺术审美; 心理动态; 审美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