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4 of 4
[ABSTRACT] 工业东亚(Industrial East Asia)在学术文献中是一个晚近出现的词汇,用以指日本、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的兴起。关于儒家伦理与东亚经济现代化的讨论,仅在美国即已有30多年的历史。到80年代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成为国际公认的严肃的
[KEYWORDS] 儒家伦理; 儒家文化; 儒家传统; 经济现代化; 新儒家; 学术文献; 新教伦理; 儒家哲学; 文化论; 现代化理论
[ABSTRACT] 一、挑战与回应近代史学者曾习惯应用“西方挑战——中国回应”的模式描述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发展。近几十年,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这不仅因为汤因比的挑战回应理论不断受到批判审查,而且因为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课题并不能归结为对西方代表的近代文明作外在的回应,而是要通过自身的现代化解决彼此的冲突。然而...
[KEYWORDS] 中国近代思想; 近代中国文化; 汤因比; 近代文明; 文化保守主义; 模式描述; 儒学思想; 前现代; 西方文化; 儒家传统
[ABSTRACT] “传统”(tradition)与“过去”(Past)在中国哲学中一直受到高度尊重,以至有学者称中国哲学为“过去取向的”或“崇古”的。可以说,中国哲学这种对于作为传统的过去的崇敬的取向,既是它源远流长、连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使得它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受到现代化和西方文化的巨大挑战。本文的目的是简略...
[KEYWORDS] 中国哲学; 孔子思想; 儒家思想; 十九世纪中叶; tradition; 价值理想; 价值理性; 新理学; 百世可知; 朱子
[ABSTRACT] 今天,海内外的学术界仍有为数甚多的学者坚持认为,以“伦理本位主义”(或“伦理中心主义”或“泛道德主义”)为主要特色的儒家思想,不仅在历史上抑制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而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仍是经济、政治、法制的进步与改革的主要障碍。由此主张“彻底打破”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的价值系统...
[KEYWORDS] 儒家思想; 当代新儒家; 韦政通; 道德主义; 中国近代化; 中国论坛; 文化结构; 中国文化; 儒家哲学; 杜维明
Results 1-4 of 4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