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2 of 12
[ABSTRACT] 贵刊1982年第8期发表了周国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价值观》一文。周文为了证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类历史上从未真正实现过的自由自觉活动视为人的本质,然后从这种理想化的观念出发,把与之相抵触的现实的劳动宣布为异化劳动,把人的现实的存在方式看作对人的理想本质的疏远和否定...
[KEYWORDS] 哲学手稿; 异化劳动; 德意志意识形态; 经济学手稿; 《手稿》; 周国平; 物质生产; 米海洛夫斯基; 费尔; 格律恩
[ABSTRACT] 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的基石。考察唯物主义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弄清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需要明确的一些界限,对于我们深入地了解唯物主义的实质,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有一定的意义。
[KEYWORDS] 客观实在性; 思想路线; 爱尔维修; 思想关系; 从实际出发; 哲学基本问题; 可知论; 精神现象; 哲学派别; 普遍必然性
[ABSTRACT] 一 康德在1784年发表的《什么是启蒙?》一文中,结尾是这样写的:“当大自然把它无微不至关怀着的嫩芽——自由思想的天性和职责,从如此坚硬的外壳底下揭露出来时,于是这嫩芽又逐渐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就越来越能够运用自由),终于也会影响到统治者的行动方针,统治者发觉对待人如果能合乎其所具有...
[KEYWORDS] 论人; 实践理性; 道德律; 物自身; 道德神学; 现象界; 实在性; 行动方针; 经验世界; 感觉世界
[ABSTRACT] 向雷锋同志学习什么?我们认为,主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的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雷锋是道德的楷模,是心灵美的典型。学习雷锋对于提高全国人民和青年的道德觉悟,提高全社会的伦理水平是有重大意义的。雷锋精神的价值就在这里。有人认为,雷锋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战功卓著的英雄。他是一...
[KEYWORDS] 雷锋精神; 向雷锋同志学习; 道德价值; 战功卓著; 道德品质; 雷锋日记; 道德觉悟; 生活目标; 纪念白求恩; 心灵美
[ABSTRACT] 近年来,在关于辩证法的讨论中,许多争论都涉及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问题。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核心是什么?是对立面的统一还是否定之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法的核心的观点,同黑格尔的观点是否一致?对立统一規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这
[KEYWORDS] 黑格尔主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 精神哲学; 前进性; 辩证法思想; 《逻辑学》; 谈谈辩证法问题; 《反杜林论》; 合题; 《自然辩证法》
[ABSTRACT] 60—70年代,系统科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同控制论、信息论一起,崛起在现代科学的舞台上,并且日益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乃至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系统科学的出现不仅引起了人类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而且推动了人类的哲学理论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KEYWORDS] 现代科学; 哲学问题; 哲学理论;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科学思维方式; 文化生活; 贝塔朗菲; 结构方法; 语言科学
[ABSTRACT] 近年来,关于形式逻辑教学中的问题,展开了一些讨论,这篇及下面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参考。
[KEYWORDS] 推理形式; 实践证明; 逻辑体系; 演绎逻辑; 归纳逻辑; 对当关系; 带证式; 检验真理的标准; 科学发展过程; 辩证关系
[ABSTRACT] 十九年前,一个响亮的名字——雷锋,在中国的土地上广泛传颂着,可以说,家喻戶晓,妇孺皆知。雷锋作为一名杰出的解放军战士,作为一名卓越的共产主义者,他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体现者,他是工人阶级道德的光辉典范。他的模范事迹、先进思想、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曾经激励着、鼓舞着亿万青少年和全国人民奋发向上,...
[KEYWORDS] 共产主义风格; 模范事迹; 解放军战士; 体现者; 时代精神; 道德品质;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精神; 我为人人; 利害冲突
[ABSTRACT] 研究十七世纪中叶明清交替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大动荡的历史阶段内,明朝势在必亡,初建的大顺和新兴的满清都肩负着再造统一,稳定社会秩序,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的神圣职责,二者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历史的进程已表明的民族融合、混一的必然趋势抛开了人们的偏见、狭隘与保守。因之,在讨论大顺政权的成败时,...
[KEYWORDS] 刘宗敏; 荆襄; 十七世纪; 迁都北京; 清都; 顾君恩; 明王朝; 庚戌之变; 土木之变; 均田
[ABSTRACT] “阶级美”是否存在?或者说“阶级美”的命题是否科学?建国三十年来,从未有人公开提出否定性的疑义。然而,自从开展了“共同美”问题的讨论后,一些对“共同美”的存在持否定观点的同志,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勇敢地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其中,有些同志使用反证法,用证明作为“共同美”前提和反题的“...
[KEYWORDS] 审美对象; 反题; 美的本质; 正确与错误; 十年; 审美感受; 审美者; 精神愉悦; 人类社会; 主观反映
[ABSTRACT] 近年来,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讨论中,许多同志把兴趣放在给实践下一个正确的定义上。在他们看来,似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观七与其它哲学理论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此,似乎我们只要把握了这个定义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认为这是不适当的。关于实践的科学定义固然重要,但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我们...
[KEYWORDS] 实践观; 哲学理论; 革命变革; 辩证关系; 历史过程; 科学定义; 唯物主义历史观; 市民社会; 价值学说; 理论体系
[ABSTRACT] 1981年5、6月,我们在上海、大连召开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现代自然科学”座谈会。11月中旬,我们在北京再次就这个问题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对如何认识智能机器给人类认识带来的新特点,以及认识主体-客体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现将这次座谈会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予以发表,供大家研究参考。
[KEYWORDS] 现代自然科学;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智能机器; 哲学认识论; 认识过程; 认识论研究; 现代科学; 运动形式; 认识系统
Results 1-12 of 12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