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322
 | 
[ABSTRACT]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和“人”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关系”问题则是历史上我国哲学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司马迁说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书;董仲舒答汉武帝策问时说,他讲的是“天人相与之际”的学问;杨雄说:“圣人……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何晏说另...
[KEYWORDS] 儒家思想; 天人关系;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之际; 魏晋玄学; 中国哲学; 《系辞》; 知天; 哲学讨论; 爱人利物
[ABSTRACT] 古代儒家的历史哲学,常用“理-势”的分析框架来观察历史。所谓势,就是说,成为一种现实的趋势,所谓理,就是规律、原则、理想。势往往与现实性、必然性相关,理则往往联系于合理性而言。二者有分有合。离开历史的发展现实,空谈理想和正义,就会被历史边缘化。但如果认为“理势合一”是无条件的,那就意味“凡是现实
[KEYWORDS] 理势合一; 古代儒家; 传统文化价值; 历史哲学; 世界化; 世界历史性; 生存形式; 道德秩序; 儒家哲学; 地方性知识
[ABSTRACT] 熊十力是当代中国对本体论最为关注的哲学家,也是对知识论问题醒觉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他在酝酿《新唯识论》之初,便有撰写量论之构想。自始至终,常系念不忘,在与学生、友朋的通信中, 亦多次提到撰写量论之必要。但终其一生,量论迄未作出。熊十力的知识背景,以唯识学为根荄。所以他造新唯识论,亦拟有境论量
[KEYWORDS] 熊十力; 量论; 新唯识论; 量智; 性智; 知识论; 牟宗三; 唯识学; 体用不二; 中国哲学
会议论文
李根德
2005
[ABSTRACT] 1.引言谢良佐,字显道,寿春上蔡人。与杨时、游酢、吕大临,在程门同被称为“四先生。”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在《上蔡学案》按语中说“洛学之魁,皆推上蔡,晦翁谓其英特过于杨、游,盖上蔡之才高也。”程颢在知扶沟县时,谢上蔡往从问学,那时程明道对弟子们
[KEYWORDS] 谢良佐; 天理论; 谢上蔡; 程明道; 游酢; 洛学; 吕大临; 四先生; 程门; 二程
[ABSTRACT] Even though we assume that human rights(or human rights claims) as such are of universal validity in some sense,there still remains to be some rema...
[KEYWORDS] moral; universal; tradition; figure; claims; something; awareness; validity; embodied; assume
[ABSTRACT] 2005年11月5—6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哲学会、南阳市政府、南阳理工学院和冯友兰研究会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
[KEYWORDS]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 民盟中央主席; 南阳理工学院; 逻辑分析方法; 吴志攀; 新世训; 河南省南阳市; 宗璞; 任继愈
[ABSTRACT] 《新世训》是冯友兰先生“贞元六书”的第三部著作。在这部书中,冯友兰把人的本质明确定义为理性,并提倡一种理性自觉的人生精神;在此前提下,冯友兰结合现代生活情境,通过理性清明的分析方法,多角度地阐发了以宋明理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新世训》一书对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KEYWORDS] 冯友兰; 新世训; 传统道德
[ABSTRACT] 在冯友兰的学术体系中,大致可以梳理出逻辑分析的方法论、唯物史观的方法论、由“正”入“负”的方法论等。本文认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冯友兰就已经开始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并逐渐将唯物史观作为其分析历史、社会、文化以及进行哲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成为当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个范例,这为我们进一...
[KEYWORDS] 冯友兰; 唯物史观; 方法论
[ABSTRACT] 全球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阶段,表现为世界层次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增强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如果我们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文化”这个概念,那么不难看出全球化同时也是
[KEYWORDS] 文化景观; 中国民族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主体; 人类社会; 国家文化; 我国民族文化; 中国社会文化; 生态文化; 全球文化
报纸
张祥龙(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2005
[ABSTRACT] 
[KEYWORDS] 
会议论文
王宗昱
2005
[ABSTRACT] 山东潍县的全真史迹已经见于《道家金石略》的有多篇,而尹志平及其弟子的活动只是留在残存的碑刻上尹志平在这里经营了20年。就是贞祐以前的20 年。玉清观的创建大约是在1195年前后,是全真教在山东的发展时期。1219年以后,尹志平基本上就离开了玉清宫,尹志平觐见成吉思汗归来以后对玉清宫的建设做了哪...
[KEYWORDS] 全真教; 玉清宫; 尹志平
会议论文
徐向东
2005
[ABSTRACT] 即使我们假设人权(或者人权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是普遍有效的,就人权的实际落实和应用而论,仍然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令人困惑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全球的语境中。就我所能领会到的而论,一些这样的复杂性体现在下列问题当中,或者涉及到这些问题,尽管这个列举并不是完备的,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和补充。
[KEYWORDS] 儒家传统; 西方自由主义; 儒家伦理; 权利概念; 社群主义; 正义概念; 道德化; 国家意识形态; 实践合理性; 人类价值
[ABSTRACT] 随着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技术已经替代了传统形而上学,成为支配社会的主导力量。技术的支配作用使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们越来越认同当下的社会,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力图恢复以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现实与潜能...
[KEYWORDS] 单向度; 形而上学; 否定性; 技术
会议论文
丰子义
2005
[ABSTRACT] 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也是理论研究历久弥新的重大课题。对于这一课题,国内外学术界已经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做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但要把这一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除了要加强基本理论研究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扩大视野,把人的发展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考察,据此调...
[KEYWORDS] 重要研究成果; 人的发展; 基本理论研究; 最终决定力量; 人才发展战略; 交往对象; 西方文化; 网络交往; 民族国家; 社会心理基础
会议论文
赵敦华
2005
[ABSTRACT] 提到“人的发展”,我们都会想起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即共产主义的原则是“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确实,我们熟悉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所达到的人类自由的论述,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自由是马克思终身追求的目标,关于自由的理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
[KEYWORDS] 著名论断; 前资本主义; 人的发展; 书报检查令; 人类解放; 劳动异化; 类本质; 哲学批判; 青年马克思; 人类的解放
报纸
Fulltext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
2005
[ABSTRACT] 
[KEYWORDS] 
报纸
Fulltext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李忠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郭建宁 驻司法部纪检组组长 岳宣义 中央党校教授 青连斌 红旗出版社副总编 黄苇町 中央纪委研究室副局级检查员,监察专员 邵景均
2005
[ABSTRACT] 
[KEYWORDS] 
报纸
Fulltext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郭建宁
2005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学术性不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致命的症结,虽然我们不能认同学界单纯根据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水准所作出的评判,但从自身的角度检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确实到了需要认真反省其研究方式的时候了。"研究方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所指,着眼于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本文特...
[KEYWORDS] 西方马克思主义; 非学术性; 学术态度; 文本世界; 晚期资本主义; 科拉科夫斯基; 意识形态批判; 文本研究; 社会主义史; 马尔库塞
[ABSTRACT] 近两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之说的兴盛,马克思文本研究格外引人注目。目前讨论的重点是马克思文本研究方法论问题,特别围绕有学者提出的"以文本为本位"研究纲领,展开了富有意义的学...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本研究; 中国化; 对话; 当代形态
Results 1-20 of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