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2 of 12
 | 
[ABSTRACT] 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对待理性概念的"双重策略"贯穿始终并日益明确化.一方面,对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各种类型的"普遍理性"概念采取明确的批判态度,以唯心主义批判和意识形态分析为手段,集中批评其思辨的抽象性质和虚伪的普遍形...
[KEYWORDS] 马克思; 理性批判; 具体理性; 德国理性主义; 尼采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林锋
中州学刊
2007
[ABSTRACT]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观的第三个规定--"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以下简称"类本质异化"),是应用费尔巴哈的"类本质异化"思...
[KEYWORDS] 类本质; 异化; 费尔巴哈; 马克思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王晓红
教学与研究
2007
[ABSTRACT] 马克思与卢梭的关系具有二重性:继承渊源关系和创新超越关系.从前者可以看出,卢梭的哲学,尤其是政治哲学,是马克思现代世界新型政治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从后者可以看出,马克思根本性地改造和超越了卢梭的政治哲学:一方面,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学说的哲学基础--新唯物论、唯物史观;另一方...
[KEYWORDS] 马克思; 卢梭; 政治哲学; 国家; 民主
[ABSTRACT] 经过<论犹太人问题>和<神圣家族>的铺垫,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彻底了断了与布鲁诺·鲍威尔思想关系.本文通过对这一著述中的三个片段的解读,甄别了马克思、恩格斯论述问题的逻辑和方式,把握了其进行思想论战的特征和思路,指明他与鲍威尔思想之...
[KEYWORDS] 马克思; 鲍威尔; 思想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
[ABSTRACT]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点是某种抽象的理想人性,由于它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因此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以致于在不可遏止的技术进步之势面前,人本主义的技术批判论者往往对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前景感到悲观.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同样陷入了这种困境.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
[KEYWORDS] 人本主义技术批判; 马克思; 马尔库塞
[ABSTRACT] 《资本论》第一手稿(即《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创新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其哲学创新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是继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的初步哲学探索之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又一座高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第二阶段(《资本论》创作阶段)的奠基之作,也是其哲学创新第三阶...
[KEYWORDS] 马克思; 《资本论》; 《1857-1858年手稿》; 哲学创新
期刊文章
Fulltext
仰海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ABSTRACT] 从政治哲学传统出发,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以哲学的政治实现取代了形而上的思辨。马克思哲学中对劳动的历史观意义的论证、对暴力的颂扬和对自由的强调,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主题。出于对古希腊公共政治的推崇,阿伦特认为马克思虽然颠覆了柏拉图以来的传统,但又处于这一传...
[KEYWORDS] 阿伦特; 马克思; 劳动; 暴力; 自由; 形而上学
[ABSTRACT] 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已成为国内学界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重要生长点,"马克思学"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主办的"首届马克思学论坛暨《马克思学新奠基》出版座谈会",就"中国马克思学"有无必要、何以可能...
[KEYWORDS] 马克思; 马克思学; 奠基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家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
[ABSTRACT]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两种转变.第一种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这次转变开始于<莱茵报>时期的文章,完成于1845-1846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种转变是指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马克思恩格斯...
[KEYWORDS] 马克思; 恩格斯; 两种转变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东
河北学刊
2007
[ABSTRACT] 马克思的国家观对于探寻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道具有重大启迪意义,这些启迪是:实事求是、具体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对象;积极反思中国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战略选择;正确确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与战略选择;明确把握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与正、副主题;探寻发展新型民主、防止官僚腐败的新思路、新举措;建...
[KEYWORDS] 马克思; 国家观; 政治体制改革; 启迪意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郭丽兰
学术研究
2007
[ABSTRACT]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晚年所写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四个草稿与正式稿的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在结构、内容、思想上的差异,阐明马克思在俄国公社问题上所持的"基本态度"以及对俄国公社发展前景的总体思路,进而探析他最终没有公开全部...
[KEYWORDS] 马克思; 俄国公社; 《给维· 伊· 查苏利奇的信》
期刊文章
丰子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
[ABSTRACT]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不仅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研究的重要方法。唯物史观的最初创立就是借助"世界历史"的研究而形成的,离开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唯物史观。今天我们要深化和发展唯物史观,同样必须关注"世界历史...
[KEYWORDS] 马克思; 唯物史观; 世界历史; 全球化; 研究范式
Results 1-12 of 12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