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34
[ABSTRACT] 本文反思了自第二国际以来的马克思思想研究的两种主导模式:即主体—客体的历史辩证法模式与结构主义模式,认为马克思思想的根本主题是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资本逻辑体现为一个结构化的总体,主体与结构只在资本逻辑的结构化总体中才能得到充分理解。
[KEYWORDS] 主体; 结构; 资本逻辑; 结构化
[ABSTRACT] 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形成了近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资本逻辑对生产逻辑具有统摄作用.实践唯物主义建立在生产逻辑的基础上,以劳动本体论与主体性为其基本特...
[KEYWORDS] 实践唯物主义;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主体性
[ABSTRACT] 机器不仅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资本逻辑结构化在生产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马克思对机器的讨论,存在着从生产逻辑向资本逻辑的转变.在生产逻辑层面,机器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在资本逻辑层面,机器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建构,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自组织系统.当机器以及科学、技术与资...
[KEYWORDS] 机器;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科学技术; 《资本论》
[ABSTRACT] 《资本论》从总体上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构型。在日常生活层面,商品交换使人进入一个形式化、结构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中;在社会结构层面,资本逻辑的展开使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呈现出形式化、结构化特征;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的结构化运转,使得社会意识主要体现为拜物教意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构型的批判分析...
[KEYWORDS] 《资本论》; 资本逻辑; 拜物教意识
[ABSTRACT] 马克思的思想内在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蕴。一方面,马克思的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的社会一历史性质,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主义特征,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以及自然在生产中的地位这四重内涵是同环境哲学结合与对话的重要支点。另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立场上来看,要真正理解近代以来环境破坏的根源,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
[KEYWORDS] 自然观; 环境破坏; 资本逻辑; 生态马克思主义
[ABSTRACT] 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阐述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家①,他通过“社会自然秩序”这一线索阐释了分工何以最终促进社会全体的共同繁荣.而斯密作为马克思重要的理论参照系,马克思对他的分工理论的态度也标示着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就分工理论而言,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对“异化”概念的置换还不...
[KEYWORDS] 斯密; 马克思; 劳动分工; 自然秩序; 资本逻辑
[ABSTRACT] 马克思的拜物教理论具有特定的哲学基础.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批判中,马克思逐步完成了从"巴黎手稿"的人本主义异化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生产逻辑到《资本论》的资本逻辑的哲学变革与深化.基础性的生产逻辑与主导性的资本逻辑构成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
[KEYWORDS] 拜物教;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哲学基础
[ABSTRACT] 自《资本论》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形成了诸多解释构架。或者把《资本论》看做经济学著作,或者将之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运用与证明,或者从劳动辩证法出发,对之进行主体性的解释。从历史与思想史的内在关系视角来重新解读《资本论》,可以看出《资本论》体现了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哲学思路,这既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KEYWORDS]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历史性; 结构化
[ABSTRACT]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发展,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哲学变革就可以实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深度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相关联.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的理论高度直接影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一旦将资本逻辑批判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核,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具有了双重逻辑,一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人类学意义上...
[KEYWORDS]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经济学; 资本逻辑
[ABSTRACT] 本文主要讨论资本逻辑与空间规划之间的内在关系.资本逻辑的空间规划不仅体现为劳动空间的重构,而且体现为生活空间与城市空间、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建构.这是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新的社会结构.资本逻辑不仅改变了社会历史的空间样态,使自然变成与人工相关的“第二自然”,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心理与意识空间.这...
[KEYWORDS] 资本逻辑; 空间规划; 第二自然; 乌托邦
[ABSTRACT]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虽说人类社会的横向发展并非始自今日,但因其对当代社会发展格局以至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而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的社会历史现象,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新的课题。对于社会横向发展加以具体过程的实际考...
[KEYWORDS] 横向发展; 当代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 资本逻辑; 社会历史现象; 历史哲学; 追求价值; 跨越式发展; 人类交往; 经济联系
[ABSTRACT]
[KEYWORDS] 资本逻辑; 空间规划; 第二自然; 乌托邦
[ABSTRACT]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逻辑的批判虽然是正确的,但由于此时的马克思还无法从经济学—哲学的关联出发来理解黑格尔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还无法揭示黑格尔哲学的历史意蕴及其理论意图.只有到了后期的资本逻辑批判中,马克思才真正地超越了黑格尔.
[KEYWORDS] 市民社会; 经济学—哲学; 资本逻辑
[ABSTRACT] 历史上德国的"特色"之路表明,探求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道路,是后发展国家的理性选择。全球化下的资本逻辑不同以往,形势更加复杂,在当下的历史情境中,理性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构架及其内在逻辑,不仅有助于本土学术话语的建构,也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真正面对中国问题的起点。
[KEYWORDS] 资本逻辑; 中国特色; 历史情境; 学术话语; 马基雅维里; 人文社会科学; 当代社会发展; 《君主论》; 民族国家; 市民社会
[ABSTRACT]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陷入到一种条块分割的局面,这种学科壁垒的状态难以让人真正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思想的研究面临方法的转变,即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内在整合关系中来理解马克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对当时思想的超越.在这一过程中,揭示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哲学革命之间的关系,...
[KEYWORDS] 学科整合; 马克思思想研究; 政治经济学批判; 资本逻辑
[ABSTRACT]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过了两个大的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0年左右的第一个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始打破传统教科书体系,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实践唯物主义与人学的研究思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第二时段,在“...
[KEYWORDS] 实践唯物主义; 回到马克思; 资本逻辑
[ABSTRACT] 如何理解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思潮这三条线索的内在关系,是当前马克思思想研究中最为根本、也最为困难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这三大组成部分被划归为三个不同的学科,这种学科壁垒使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当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关系为主线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
[KEYWORDS]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逻辑; 历史性
[ABSTRACT] 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引起了学界的强烈关注,这些讨论对于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是非常有益的。透过目前的讨论,我们也可以看出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做进一步思考。
[KEYWORDS] 资本逻辑; 马克思思想; 物质生活资料; 国家问题; 市民社会; 哲学变革; 物质生产过程; 经济学手稿; 鲍德里亚; 马克思文本
[ABSTRACT] 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五个文本为基础,根据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联系与区分,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哲学意义进行新的探讨。在生产逻辑的视野内,马克思对分工的理解并没有真正与古典经济...
[KEYWORDS]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分工; 资本权力
[ABSTRACT] 按照传统的研究思路,《资本论》被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与证明,《资本论》本身的哲学意义并不能真正呈现出来.本文通过反思《资本论》研究的传统模式,从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区分入手,强调以资本逻辑为根本范畴来重新展现《资本论》自身的哲学思想,以新的理论来呈现《资本论...
[KEYWORDS] 《资本论》;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结构化
Data Facts
Publisher
- 3 哲学动态
- 3 山东社会科学
- 2 中国社会科学
- 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 哲学研究
- 2 学习与探索
- 1 《中国社会科学报》
- 1 《天津社会科学》
- 1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 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
- next >
Indexed Database
- 17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 12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 4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 2 其他
ISSN
Content Type
- 33 Journal
- 1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