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156
 | 
会议论文
陈志尚
2013
[ABSTRACT] [前言]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出现不过几十年,迅速传遍全世界,几乎为所有人(无论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阶层)所接受和支持,因为它是每个人即全人类获得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基本条件和唯一可行的道路,真正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然而行动起来,从生态不文明、恶化、危机转变到生态文明困难重重。为什么?我认...
[KEYWORDS] 生态文明; 物质文化; 环境恶化; 需要观; 人类社会; 战略地位; 主体性; 片面发展; 历史过程; 人民群众
[ABSTRACT] 按照牟润孙先生的理解,《易》学与《春秋》学是两宋经学的两大主流。程颐唯一的成书著作就是关于《周易》的《程氏易传》。对于《程氏易传》,哲学界给予的关注较多,有不少研究性文章和论文,其中唐纪宇的博士论文就是以《程氏易传》为对象展开的专门性研究。但是,关于程颐的《春秋》学,据笔者了解,在哲学界关注的...
[KEYWORDS] 朱子; 程氏易传; 《易》学; 研究性文章; 专门性研究; 伊川; 唐纪; 宋经; 文王之化; 政治理想
[ABSTRACT] Marx's philosophy includes three dimensions of critique:the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which is also the major premise from which Marx pushes the...
[KEYWORDS] critique of metaphysics; capital logic; totality; social critique theory
[ABSTRACT] 一、引言陈荣捷先生1974年发表的"欧美之朱子学"一文,详细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之前西方世界朱子研究的历史和概况,对于我们了解欧美的朱子研究极有帮助。但1980年代迄今,西方的朱子研究又有了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段时间,西方的朱子学研究既有以往研究方法和侧重的继续,也有一...
[KEYWORDS] 朱子学; 朱熹研究; 英语世界; 陈荣捷; 中国哲学研究; 易学启蒙; 狄百瑞; 博士论文; 新儒学; 比较宗教学
会议论文
林月惠
2011
[ABSTRACT] 一、前言在东亚儒学的发展中,不论中国的明(1368-1643)、清(1644-1911)时代,或是韩国朝鲜时代(1392-1910),乃至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8),朱熹(号晦庵,1130-1200)思想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在朱子学往东亚传播的过程中,明代朱子学大家罗钦顺(号整...
[KEYWORDS] 朱子学; 罗钦顺; 困知记; 林罗山; 整庵; 儒学思想; 王阳明; 传习录; 阳明学; 藤原惺窝
[ABSTRACT] 近年来俄罗斯哲学界出现了哲学人类学三个学派:霍鲁日研究制定的协同人类学深入挖掘东正教苦修文献资源,并运用现象学、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的现代哲学话语工具加以重新解释,从汲取一般人类学原则,制定了人通过临界境遇中的敞开来塑造自己的人类学模型;以波多罗加为代表的分析人类学提倡的哲学人类学研究方法不是...
[KEYWORDS] 协同人类学; 分析人类学; 复古先锋派
会议论文
Fulltext
姚卫群
2011
[ABSTRACT] 《药师经》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经典。这一经典中展示了佛教所追求的净琉璃世界,强调要努力听闻佛教正法,获得智慧,使众生从种种痛苦中解脱出来。《药师经》及其后世的一些注释等形成了大量民众中的药师信仰。这一信仰在历史上和现代都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分析和探讨这些作用,对于吸收借鉴已往人类的文化遗产,促进...
[KEYWORDS] 《药师经》; 药师信仰; 净琉璃世界; 净土; 佛教
[ABSTRACT] 在《圣经》中,神是一切权力的来源。神不但赋予权力,而且帮助、监督和制约权力主体的权力行使,也会收回他所赐的权力。最终对权力使用进行评价的亦是神。本文主要以探讨《圣经》所描述的王权的赋予、收回、制约为内容。此外,关于先知、祭司根据律法制约王权的问题,笔者认为需要指出迥异的看法:惟独权力的赋予者才...
[KEYWORDS] 神; 王权; 先知; 祭司
会议论文
Fulltext
陈志尚
2010
[ABSTRACT] 2003年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把它放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执政理念的重要位置,实际上成为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核心范畴。六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拥护。但在理论上,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解释不完全一致。主要涉及如何认定以人为本的内涵,...
[KEYWORDS] 中国特色; 人民群众; 分清是非; 民本主义; “人本主义”; 社会历史观; 人本学; 思想解放; 费尔; 社会进步的动力
会议论文
Fulltext
黄楠森
2010
[ABSTRACT] 我很想来参加这次盛会,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只得作罢。一段时间以来我老在捉摸几个人学问题,本想在这次会议上与同志们就这些问题交流看法,不能来了,只好写个书面发言,请同志们批评指正。第一,关于价值观与历史观的关系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曾经有一次关于人道主义的热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人道主义与马克思...
[KEYWORDS] 批评指正; 胡乔木; 书面发言; 观点分歧; 人权理论; 中青年学者; 女性学; 伦理原则; 我自己; 人类社会
[ABSTRACT] "真"、"真理"(truth)是带有某种伟大与神圣意味的字眼。"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人类文明中一个深厚久远的传统,甚至是其传承之正脉。"追求真理",是许多智者、仁者、勇者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是赋予其生命以...
[KEYWORDS] truth; 推理形式; 理论体系; 当且仅当; 符合论; 融贯论; 三重; 逻辑公式; 命题逻辑; 保真性
会议论文
Fulltext
徐春
2010
[ABSTRACT] 在全球环境危机日益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条件的现实境况下,一些地区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剥夺弱势群体生命权的地步,生命权、生存权与环境权已经三位一体,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确认环境权属于基本人权,每个人、每个社会群体都有平等享用干净的土地、清洁的空气、无污染的水和其他自然环...
[KEYWORDS] 环境权; 欧洲人权委员会; 全球环境; 环境侵害; 人类环境宣言; 实有权利; 东京宣言; 国际社会; 生存质量; 民事行为
会议论文
Fulltext
钱雪松
2010
[ABSTRACT] 基督教信念的合理性证成是启蒙运动以降基督教哲学面对的最大难题之一。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尔文·普兰丁格晚近通过其"保证"思想为基督教信念拥有"正面的认知地位"作出有力辩护。简言之,他辩护的是如下"普兰丁格论题"(PT),即:若给定基督教信念...
[KEYWORDS] 基督教信仰; PT; 普兰; 加尔文; 信仰者; 改革宗; 合理性问题; 耶稣基督; 相信自己; 护教
会议论文
Fulltext
丰子义
2010
[ABSTRACT] 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再度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理论定位及其相关重大问题成为讨论的热点。这实际上仍是关涉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问题,其讨论无疑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化和发展。在讨论中,尽管观点各异,但均是力求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的"原初语...
[KEYWORDS] 思想解读; 理论定位; 市民社会; 实践观; 《莱茵报》; 解释方法; 实质问题; 异化劳动; 问题域; 马克思哲学思想
会议论文
Fulltext
王晶
2010
[ABSTRACT]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也就是说,判断一个物种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动的形式。动物是在消极的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动物的存在方式就是其本能活动。与此不同,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KEYWORDS] 人类实践活动; 劳动方式; 社会交往关系; 社会结合; 使人; 历史进程; 产业关联; 历史时代; 生产效率; 原始社会末期
[ABSTRACT] 鉴于文明对话和宗教对话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国内外学术界近十几年来越来越注重反思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以发掘有助于促进宗教对话、化解文明冲突、共建和谐世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本文所评论的是中国老一代著名学者所做的相关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关于中国宗教文化历史特点的重新认识;二是,关于...
[KEYWORDS] 宗教对话; 宗教文化; 中国佛教哲学; 探索成果; 前辈学者; 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经验; 中国宗教; 概括总结; 宗教史
会议论文
Fulltext
丰子义
2010
[ABSTRACT] "生态文明"的提出,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升华,又是人的自我认识的飞跃。生态文明的倡导与实施,对于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观念、行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从人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态文明,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人文内涵。
[KEYWORDS]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主体性; 经济发展; 自然存在物; 环境恶化; 自我认识; 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中心主义; 对象性
会议论文
Fulltext
叶朗
2012
[ABSTRACT]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决议》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
[KEYWORDS] 文化经典; 国家文化; 《决议》; 中国传统文化; 创意时代; 国际社会; 中国文化; 文化形象; 民族精神; 人才培养
[ABSTRACT] 20世纪70至80年代,西方学者探讨工业文明因面临多重全球问题,必将发生转型,前苏联学者首先提出生态文明概念,中国学者则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张。对于生态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性来看,生态文明萌生于工业文明的母体中,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将是工业文明之后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从人...
[KEYWORDS] 人类文明; 生态文明; 压缩式发展; 以人为本
会议论文
Fulltext
张祥龙
2012
[ABSTRACT] 这个题目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只是尽力把有关问题理出一个可供大家讨论和批评的轮廓。以下计划讲这么几个部分:第一是一个概论,说明自觉的中西比较的必要。第二是谈中西哲学关系、尤其是差异的原因,主要通过各自语言的不同结构来讲。这两部分都涉及哲学与文化的关系。第三部分讨论中西哲学各自的特点,也就是...
[KEYWORDS] 中西哲学; 语言结构; 西方语言; 《易传》; 卦象; 冯先生; 易象; 冯友兰先生; 思想成就; 新理学
Results 1-20 of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