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9 of 9
[ABSTRACT] <正>本期刊发两篇与说谎者悖论有关的文章,都选自2016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悖论、逻辑和哲学国际研讨会",该会议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芬兰、南非、日本、菲律宾、中国香港、台湾和大陆等国家或地区的近40位学者正式参会。吉拉·谢尔的论文《真...
[KEYWORDS] 说谎者; 谢尔; 中国香港; 特邀报告; 地位转变; 克里普克; 吉拉; 道性; 有识者; 社会文化价值
[ABSTRACT] <正>[主持人语]本期发表两篇文章。张莉敏的论文探讨当代道义逻辑中一组特殊悖论——反义务悖论,通过系统归纳和分析国外关于此组悖论的研究成果,探讨其优势与不足,据此给出了一个新的尝试性的解悖方案,即结合时态构建语用道义逻辑系统,然后通过此系统对反义务悖论给出解决办法。于辉的论文探讨法...
[KEYWORDS] 道义逻辑; 逻辑学研究; 法律推理; 于辉; 事实性; 研究成果; 法律事实; 归谬; 张莉; 学术水准
[ABSTRACT] <正>[主持人语]本期发表两篇文章。一是邹崇理教授的《从CTL到CCG——逻辑语义学的新模式》,该文介绍和评述了范畴语法CG的两个现代版本——范畴类型逻辑CTL和组合范畴语法CCG,它们各自的基本构想及其内容,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弱势。鉴于这些理论所处理的自然语言现象非常复杂,由此导致...
[KEYWORDS] 逻辑学研究; 范畴语法; 现代版本; 逻辑语义; 传统形式逻辑; 基本构想; 符号学研究; 非形式逻辑; 曾祥云; 中国逻辑史研究
[ABSTRACT] 悖论是一种跨时间、跨地域、跨种族、跨文化的认知现象,在人类认知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普遍性。悖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它们揭示了已有科学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推动着科学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寻求新的突破。悖论研究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们促使我们更好地反思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
[KEYWORDS] 悖论; 悖论研究; 悖论选修课
[ABSTRACT] [主持人语]本期发表的两篇文章涉及中国逻辑学研究的"宏大叙事",很有必要。中国逻辑学研究应该如何发展?我的主张是:全面地与国际逻辑学研究接轨。这是否会导致用单一的研究领域、单一的研究模式、单一的评价标准去规范中国的逻辑学研究?情况恰恰相反!国际逻辑学研究可谓"百花...
[KEYWORDS] 逻辑学研究; 数学方法; 自然语言逻辑; 逻辑导论; 评价标准; 学界同仁; 新修辞学; 非形式逻辑; 逻辑应用; 哲学理论
[ABSTRACT] [主持人语]本期发表两篇逻辑学的技术性论文。熊明的论文对艾尔布朗语义下的真理论进行初步探讨,试图比较艾尔布朗语义下和塔斯基语义下真谓词的异同。王淑庆的论文在已有形式化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ASP(回答集编程)逻辑的偏好多语境系统PMCS,并利用其偏好语义实现PMCS 的偏好桥规则的删除功能...
[KEYWORDS]
[ABSTRACT] 吉拉·谢尔在以色列长大,后来到美国,先后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最终取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哲学系教授教职。对吉拉·谢尔影响最深的哲学家是康德、蒯因和塔斯基。吉拉·谢尔的第一本书《逻辑的界限:一种广义的视角》是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的,在这部著作中,她将同构不变性作为逻辑性的标准,拓展了数理逻辑的范...
[KEYWORDS] 吉拉·谢尔; 康德; 蒯因; 塔斯基; 《逻辑的界限》; 分枝量词
[ABSTRACT] 本期发表两篇文章,它们都是其作者们通过严肃认真的研究而获得的成果。第一篇是满海霞和邹崇理合著的《构建汉语行为语法的金字塔分层结构》。两位作者受汉语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理论、组合逻辑和组合范畴语法CCG启发,提出了关于汉语行为语法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自顶向底,是函项贴合规则结合句法组合子构成能力语...
[KEYWORDS]
[ABSTRACT] <正>从本期所发表的两篇文章可以看出,逻辑学在研究领域、研究题材、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更多地转向了人们的日常思维和论证实践,注重厘清人们实际的思考、推理、论证、论辩、证明、对话和理解等等过程,探讨其中的结构程序性要素和其他指导性要素,以便使研究结果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和...
[KEYWORDS]
Results 1-9 of 9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