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 of 5
[ABSTRACT] 张岱年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有一篇重要的文章《论现在中国所需要的哲学》,发表于1935年4月8日的《国闻周报》。该文对当时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系列问题,如应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应有什么样的应对社会危机的态度、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理想等,都作出了深入分析。这篇文章连同这一
[KEYWORDS] 张岱年; 国闻周报; 中国人精神; 慧观; 生活理想; 贺麟; 人生问题; 现代哲学家; 《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ABSTRACT] 朱子自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完成《太极图说解》后,一直都在捍卫此书的基本立场。淳熙十三年与林栗、淳熙十五年和十六年与陆九渊、庆元三年与吕祖俭、庆元四年与袁枢之间的辩论,皆与《太极图说解》有关。(参见陈来,2007年)朱子在《太极图说解》中确立的本体论架构,可以说是他的中岁定法,自四十四岁撰...
[KEYWORDS] 太极图说解; 朱子; 林栗; 吕祖; 体用; 袁枢; 淳熙; 陈来; 通书解; 理一分殊
[ABSTRACT]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最为重视的马克思历史理论之一,甚至被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部分,但同时也是引起最多争议和质疑的部分。然而,无论是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之"五形态"与"三形态"的争论,还是关于社会形态的依次演进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争论,抑或关于
[KEYWORDS] 形态理论; 资产阶级社会; 历史理论; 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形式; 市民社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五形态说; 物质变换; 政治经济学批判
[ABSTRACT] "天人合一"是当今汉语中最常用的短语之一,十分流行、时尚;它被看作是关于中华文明、中国思想的关键词,表达了中国独有的思想和智慧。①然而,"天人合一"的意思究竟是什么?颇为流行的解释,是把"天人合一"的"天"解释为&...
[KEYWORDS] 天命观; 世界万物; 李泽厚先生; 逻辑推演; 人副天数; 张岱年全集; 《易传》; 本然; 天人关系; 中国哲学史
[ABSTRACT] 引言:讨论马克思主义与人本主义关系的文本学视角厘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是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复杂内涵及其思想演变的重要维度。由于过去的研究多从原理的角度进行抽象的论证和推导,以致于关于这一维度的讨论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试图回到具体文本的特定语境和思路中进行分析,看是...
[KEYWORDS]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克利盖; 经典马克思主义; 文本学; 重要维度; 经济学手稿; 哲学手稿; 格律恩; 思想演变; 现存世界
Results 1-5 of 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