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4 of 4
 | 
期刊文章
Fulltext
文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爱"之内涵作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对于告别古典世界的生活方式具有典型和中心的意义。"爱"不再是被"知"所笼罩的某种动力,它重新组织了人性结构,比"知"更为可靠和永恒,能成为真正的生活...
[KEYWORDS] 奥古斯丁; 忏悔录; 情欲; 爱; 理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吴飞
宗教与哲学
2012
[ABSTRACT] 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死亡的产生是原罪的一个重要后果,甚至可以说,人因为堕落而带来了死亡,这是原罪最基本的含义。考察死亡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奥古斯丁的原罪观,以及相关的很多问题。但死亡也给奥古斯丁带来了很大的理论困难,特别是放在他的时间学说之下。本文即
[KEYWORDS] 奥古斯丁; 堕落之后; 活着; 心灵史; 创造物; 《忏悔录》; 感受力; 人能; 我不知道; 人从
期刊文章
Fulltext
吴飞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了著名的两城说,即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上帝之城与魔鬼之城斗争的历史。但奥古斯丁研究界的学者一直在争论,是否还会有第三座城?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尘世政治有没有德性的含义?笔者认为,奥古斯丁并不承认有第三座城。在他看来,尘世政治只能是罪恶的产物,其功能永远是有限的。这成为中世...
[KEYWORDS] 奥古斯丁; 两城说; 正义; 共和
期刊文章
Fulltext
吴天岳
宗教与哲学
2012
[ABSTRACT] 一恐惧、愤怒、快乐往往不期而至,人们因此习惯于将被动性作为情感的典型特征。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用(?)aθο(?),passio,affectus这样的字眼,将情感刻画为我们在生活中经受,甚至不得不忍受的东西。即使是认定我们可以完全控制情感的斯多亚派,也承认某些感受性的反应或躁动在
[KEYWORDS] 阿奎那; 奥古斯丁; 斯多亚派; 神学大全; 古斯; 念想; 感性活动; 道德神学; 被动性; 道德责任
Results 1-4 of 4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