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 of 5
 | 
期刊文章
姚卫群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ABSTRACT] 佛教理论特色的形成与古印度的种姓制有着重要的关系。佛教在产生时的主要创立者及最初的信众通常对于古印度社会中影响极大的种姓制具有抵触态度,对于种姓制下形成的社会不平等明确表示反对。这对于佛教在理论上提出缘起观、五蕴说、无我说与无常观等具多元倾向的思想有直接的影响。甚至在传入印度外的许多国家后,佛...
[KEYWORDS] 古印度; 佛教; 种姓; 平等; Ancient India; Buddhism; caste; equality
期刊文章
李四龙
思想与文化
2015
[ABSTRACT] 文化多样性与教化单一性,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难题.中国对"文化"的传统理解,主要是指一种社会教化,而在现代社会,"文化"主要是指一种意义模式.如何在多元的文化里确立统一的社会教化,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合流,是可资借鉴的历史经...
[KEYWORDS] 文化; 教化; 佛教; 三教合流
期刊文章
姚卫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
[ABSTRACT] 如何对待人的欲望和享乐是古印度哲人讨论的重要问题。多数思想流派由于持轮回与解脱的理论,因而为了消除人的业力,并达到解脱,都主张控制人的欲望。印度历史上主张人应无所顾忌地在世上尽情享乐的派别是少数,只有顺世论一派持此主张。在耆那教、佛教和婆罗门教的哲学派别中,禁欲或限制人的享乐的主张主要是一种手...
[KEYWORDS] 禁欲; 享乐; 婆罗门教; 佛教; 耆那教
期刊文章
姚卫群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
[ABSTRACT] 古印度三大宗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教哲学思想极为丰富,在事物或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事物的本质、事物的主要形态类别划分等问题上均有细致和深邃的思想.它们在内容上有差别也有关联,是古印度宗教哲学的核心理念,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鲜明特色.
[KEYWORDS] 东方哲学; 印度宗教; 婆罗门教; 耆那教; 佛教
[ABSTRACT] "极微"观念在印度古代哲学中有重要影响,印度历史上流行的多数哲学派别都对其给予了关注。较早在文献中论及极微的是耆那教。而婆罗门教哲学派别中最为关注极微问题的是胜论派,其它一些派别虽然也有提及,但相对来说论述不多。佛教文献中也论及了极微,但不同佛教分支对此又见解不一。造成这些...
[KEYWORDS] 极微; 耆那教; 胜论派; 佛教; 印度哲学
Results 1-5 of 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