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3 of 3
[ABSTRACT] 胡瑗的《周易口义》相对于孔颖达《周易注疏》在释卦体例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创新:1、重视对卦序与时义的阐释;2、成卦之义多"以二体言之";3、主张"诸卦四德亦天地四德"。这些体例创新均是北宋士大夫政治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下借易学解释"阐明儒理&q...
[KEYWORDS] 北宋易学; 《周易口义》; 解易体例
[ABSTRACT] 本文通过对苏轼所用概念及命题的详细分析发现,苏轼以《苏氏易传》之注释为载体,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两个层次对世界进行了的精细地分析。在苏轼看来,道与气是形而上的存在,道在万物中之运行亦称之为神,而阴阳二气之相交则打开了万物创生的生生之门。在形而下的世界中,有生有物,物转相生,万物以其存在的多重维度,...
[KEYWORDS] 相因; 生生; 象; 形; 阴阳; 道; 神; 性
[ABSTRACT] 随着出土简帛资料的大量发现和整理,以及传统和域外文献学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过去几十年里关于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单一的文本而言,由于《老子》在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和北大汉简的反复出现,使得有关该文本的研究一直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如何理解不同传本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老子》文本的演...
[KEYWORDS] 文献学研究; 辨伪学; 中国古代文献; 简帛; 汉简; 马王堆帛书; 经说; 整理者; 道隐; 生命关怀
Results 1-3 of 3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