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6 of 6
[ABSTRACT] 在中西政治伦理思想史上,霍布斯与荀子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构建整个政治伦理秩序时,都以人类未进入社会前的“自然状态”为基础。如何理解其思想内涵及异同,并进而思考中西政治伦理思想之异同是笔者关注的重点。阐述霍布斯和荀子的“自然状态”思想内涵,比较两者之异同,揭示其思想特质;探讨由这种差异所引发的中西...
[KEYWORDS] 霍布斯; 荀子; 自然状态; 道德; 政治
[ABSTRACT] 中国古代思想诠释往往在一字一句的改动之中别有天地。通行本《老子》第5章中的"多言数穷",在马王堆帛书本《老子》中作"多闻数穷"。以往研究多着眼于版本研究,聚讼于两个版本孰优孰劣,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立足于文本变迁背后更广阔的思想对话与观念变迁,多...
[KEYWORDS] 《老子》; 第五章; 多闻数穷; 多言数穷
[ABSTRACT] 初唐著名道士成玄英的《道德经义疏》,有超过1/3的章节引用《庄子》,且涵盖了《庄子》33篇的大部分篇章. 成玄英"引《庄》解《老》",不仅有形式上的考量,而且亦有义理上的发挥.他一方面运用《庄子》论证"道"的深远性和普遍性...
[KEYWORDS] 成玄英; 《道德经义疏》; 引《庄》解《老》; 归根返本; 限定佛理
[ABSTRACT] 《黄帝四经》中的“理”与“道”联系紧密,二者之间有着顺畅的沟通渠道,将“理”与“道”对勘,方显“道、理”之同异以及理之内涵、理之层次及理之意义。“理”有“天理”之意,这与作为“本原、本始”的终极之道相当。“道、理”有别,疏密不同,道若“为一、为总”,则理“为多、为分”。道生法,法者,由道而出,...
[KEYWORDS] 《皇帝四经》; 道; 理; 法; 名; 度
[ABSTRACT] 导论:剧情背景如果一个嗜血的统治者置他人生命于危险之中,并无视法律而完全遵从自己的欲望,那么,还有任何人能够影响到他吗?单纯运用语言的力量就能够得到他的信赖吗?还有人会运用劝服、诱导或是伪装去影响他吗?这残酷的统治者对他的朝臣之言充耳不闻,调动并挑战所有由辩者和朝臣所支配的狡诈与巧思的资源。这...
[KEYWORDS] 劝服; 战国时期; 战争游戏; 道德秩序; 《人间世》; 赵王; 道德败坏; 动态形式; 辩者; 蘧伯玉
[ABSTRACT] 基提翁的斯多葛学派的芝诺和中国道家的庄子都生活在约公元前四世纪。除了碰巧生活在同一时代之外,他们似乎也分享了许多特点,这些特点主要集中在他们"自然是人类生命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概念"这个作为一般性分析的基础的命题上,或者集中在由最初(因而颇有影响力)的认知所生发出来的精神或道德...
[KEYWORDS] 基提; 芝诺; 质素; 斯多葛学派; 道德行为; 逻各斯; 自我实现; 莫若以明; 中国道家; 齐物
Results 1-6 of 6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