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64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塞奥弗拉斯特、雷、怀特、林奈、梭罗、缪尔所属的博物学认知传统曾推动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在科学日益专门化的今天,它也能启发植物园改进植物文化传播工作。植物园工作中重启古老的博物学,有助于平衡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科学家视角与公众视角、公共知识与个人知识、外来种与本土种、驯...
[KEYWORDS] 博物学; 植物文化; 个人知识; 本土知识; 步道植物导赏
[ABSTRACT] 博物学(natural history) 是一门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老学问,也是自然科学的四大传统之一,却不见于当下教育部门的学科、课程体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近十多年来一直倡导恢复博物学教育,主张博物学生存,带领研究生从事博物学史研究。其主要著作有《浑沌语义与哲学》《分形艺术》《中国类科...
[KEYWORDS]
[ABSTRACT] 当今世界的生态失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人类没有恰当地约束自己的欲望、不断“开发征服大自然之强力”造成的。现在各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和制度安排依然不反省过时的前提。按《道德经》的思想,唯有大自然和自然过程堪称“神器”。“人类世”概念及由复杂性科学得出的不可预测性思想提示人们,古老的博物学有必要复兴,博...
[KEYWORDS] 人类世; 博物学进路; 生态平衡
[ABSTRACT] 对SSK的相对主义和强纲领,学界存在多种误解.实际上,布鲁尔并非想与自然科学做对.他模仿自然科学的方法,并试图用其研究科学本身.但是这样一种科学主义的动机事后被证明竟然成了一种原罪,因为在当下的文化中科学家并不习惯于被研究,特别是不习惯于被科学地探究.本文提出理解SSK,以及在本体论层面和演化...
[KEYWORDS] SSK的相对主义; 有限论; 分形模型; 科学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ABSTRACT] 人类属于生物,生物多样性内在地就不应排除人类文化。按广义的理解,文化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相互作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拓展视野,要落到实处,就要重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不能脱离传统和实际讲所谓的"科学"。
[KEYWORDS] 生物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 人与自然; 人类文化; 生态保护; 生态系统; 云南旅游业; 分形结构; 生态环境质量; 宗教与科学
[ABSTRACT] 中国的建筑设计者和社会管理者在这个国家正自信地实践着初级工业化,20世纪20年代崛起的机器美学在中国很有市场。不过,这种现象不应当被解释为人们对相关艺术风格背后的西方文化已有全面的理解。中国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是走向生态化,但此前或许要经历精致的机器化。
[KEYWORDS] 艺术批评; 风格转换; 机器美学
[ABSTRACT] 当我们说&quot;某某不是人&quot;,似乎是在骂什么.标题&quot;科学不是人&quot;是在骂科学吗?我可不敢.我的观点恰好相反,我觉得科学与人深深地关联着,任何想剥离这种关联的人,都是别有用心. 2010年6月,张开逊老师在<科普研究>(...
[KEYWORDS]
[ABSTRACT] 对于观鸟我完全是外行,但从研究博物学史的角度,我倒是想着有机会一点一点介入&quot;一阶&quot;的&quot;观鸟&quot;.最近也试着拍鸟,在北大校园拍过虎斑地鸫、灰椋鸟、灰头绿啄木鸟、大斑啄木鸟等.我认识的鸟太少了,对鸟的了解更是肤浅,我的行为只能算...
[KEYWORDS]
[ABSTRACT] 现象学家胡塞尔将"科学危机"追溯到伽利略对大自然的几何化、数学化,这一思想启发我们重新考虑西方自然科学史中博物学传统的当代意义。利用文化史中丰富的博物学资源重写科学通史并重建一种新博物学,有助于化解科学危机并丰富人们的"生活世界"。西方博物学史从怀特、卢...
[KEYWORDS] 博物学; 自然; 科学危机
[ABSTRACT]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之一)。这同时也就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基本社会属性,即当代科学正在成为"人民科学",为民所有、为民所享、为民所治的科学。而要实现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传播。因此科学传播对科学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传播中心刘华杰教授201...
[KEYWORDS] 决定性力量; 哲学系; 当代科学; 华杰; 科技竞争; 学术会议; 传播研究; 传播受众; 对话模型; 模型层次
[ABSTRACT] 问:刘教授,您在大学讲授科学哲学和科学传播学,您是知名的博物学家,近年又十分推崇新博物学的理念,您能否解释下博物学与新博物学的关系?答:新博学是在旧博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博物学是指,对大自然宏观层面的观察、记录、分类等,以及对自然事物、天人关系的系统把握,包括天文、地质、动物、植物、气象、...
[KEYWORDS] 地方性知识; 华杰; 天人关系; 博物学家; 许智宏; 杂志封面; 西方科学; 文据; 上升阶段; 不知道
[ABSTRACT] 中国当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巨大代价的,出现这种现象不能全归结为体制与管理者,唤醒每个公民的生态意识可能是极为重要的。近代以来发达的博物学文化相当程度上形塑了一部分中产阶级的自然观、生活态度。博物学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复兴博物学需要做一阶和二的工作,学界要联通科学史...
[KEYWORDS] 博物学文化; 科学史; 环境史;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