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356
[ABSTRACT] 蔡元培作为北京大学校长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反复阐明和特别强调大学研究学问的基本性质;明确提出和坚决贯彻"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学术方针;提出"健全人格"的培养宗旨;认真吸取和大力积聚优质人才;加强文理二科,并注重沟通文理,避免学生"专...
[KEYWORDS] 蔡元培; 北京大学; 贡献
[ABSTRACT] 真正属于语义学的语境敏感性应该是由语句成分中意义要素决定的性质,且由语义学的语境敏感性概念表达这种性质.只有包含卡普兰涵义的索引性表达式才会具有这个性质,因为此类表达式在其涵义中规定了语义解释与语境的强制性关联.在此基础上可知:(1)索引词主义者所假设的隐藏变元不具有卡普兰索引词的那种涵义,即...
[KEYWORDS] 涵义; 语境; 语境敏感性; 语义不完全性; 不可表达性
[ABSTRACT] 基于文献与标本的研究,本文重新梳理和考证了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先生的采集历史.钟观光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大规模植物标本采集的学者,已知其最早的标本采自1912年(采集于北京),最晚的是1933年(采集于浙江).目前能够确定的钟观光采集的馆藏标本计10,228份,其中大部分保存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
[KEYWORDS] 植物采集; 钟观光; 植物标本; 标本馆; collection; Kuan-Kuang Tsoong; plant specimen; herbarium
[ABSTRACT] <正>《庄子》美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至今不到百年。今日见到关于《庄子》美学研究较早的文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其次是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但是,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先生关于《庄子》美学的论述只是画龙点睛或惊鸿一瞥。徐复观先生...
[KEYWORDS] 《庄子》; 中国艺术精神; 知北游
[ABSTRACT] 姬志真是蒙元时期全真教重要教史家之一,也是道教史上最后一位有影响的重玄学家。他为金元时期全真教史的书写与编纂做出重要贡献。他又传承郝大通、王志谨宗系,并于元世祖中统二年王志谨逝后,接任该宗宗主之位。《道藏》本《云山集》分为八卷,收入太平部。实际上这是一个残缺本,国家图书馆收藏并影印元仁宗延祐六...
[KEYWORDS] 元刻《云山集》; 姬志真; 全真教史家; 重玄学家
[ABSTRACT] 利己主义是一种经常遭受谴责的行为准则和社会现象。然而从黑格尔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利己主义的核心环节(自为存在)恰恰是每一个存在者成为独立个体的关键,因此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与此同时,自为存在本身所包含的辩证法使得利己的个体超出自身,走向利他和普遍的利益。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更容易推动个体走向片面的自...
[KEYWORDS] 利己主义; 他者; 自为存在; 辩证法; 国家
[ABSTRACT] 霍耐特断定,在我们这个时代自由已趋于贫乏并形成了病态,为除此弊,他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获取思想资源和方案构想,构建了"社会自由"理论。但是,《法哲学原理》本身包含了一个历史倒错:它以普遍的自由为整个体系的出发点,令所有权、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从中发展出来,而现实历史的发...
[KEYWORDS] 个人自由; 客观伦理; 法哲学; 社会契约论; 历史倒错
[ABSTRACT] 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一语,到孟子的“性善”论,其间蕴含着怎样的端绪和脉络,过去由于资料有限,很难进行论证.郭店竹简《性自命出》等儒家文献的问世,为学界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儒学传统持续与变迁的文献依据.事实上,《性自命出》篇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经蕴含着先验性善论的端绪,孟子承此端绪进一步展开,...
[KEYWORDS] 郭店竹简; 孔子; 孟子; 性善论
[ABSTRACT]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社会发展应该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三个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不能直接过渡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即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进到...
[KEYWORDS]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渺茫论
[ABSTRACT] 一种使"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人文理性传统在殷周之际产生,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周文"。它在春秋战国孔子及儒家那里发扬光大,在汉代落实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干。但它也一直伴随着困厄,常常是在种种困难中前行与发展,近代以来则更遇到极大的挑战。而其精神和文...
[KEYWORDS] 人文; 大学; 传统
[ABSTRACT] <正>一、六经的知识类型中国最有权威的典籍是六经,中国古代的知识大量地保存在六经中。但六部经典各自性质不同,它们包含、承载的知识类型也不同。《庄子》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庄子·天下》...
[KEYWORDS] 熊十力; 祖师禅;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 《涅槃无名论》; 《般若无知论》
[ABSTRACT] 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思考并深入阐释中国哲学的思想特质、当代价值和未来趋向是中国哲学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主讲者和评议人就此深入探讨了中国哲学何以是一种扎根于儒家传统的"精神人文主义",梳理了其思想渊源、经典文本、核心命题和发展逻辑,阐明了中国哲学在人类遭遇文明困境时不可忽视的...
[KEYWORDS] 中国哲学创新; 世界视野; 精神人文主义; 方法论
[ABSTRACT] 顺世论是古印度的一个思想派别,与耆那教、佛教合称为印度哲学的三大非正统流派。顺世论以地、火、水、风四元素为根本,不承认永恒不变的灵魂的存在,不承认一切业报轮回、天堂地狱、苦行解脱、吠陀祭祀等宗教性的神圣事物的存在。顺世论的认识论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使得它在哲学与宗教普遍结合的古印度哲学...
[KEYWORDS] 顺世论; 认识论; 四元素; 量论
[ABSTRACT] 在当代哲学中,对于叙事区别于其他再现形式的独特之处,有三种不同的看法:1.叙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再现的内容,例如各种具体事件及其关系;2.叙事的独特之处也在于其再现的独特方式,因而"叙事"不是一个范畴,而是有程度的或等级性的;3.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对于叙事是不必要的,进而,叙...
[KEYWORDS] 诺埃尔·卡罗尔; 叙事联系理论; 叙事; 因果关系
[ABSTRACT] <正>讨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古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
[KEYWORDS] 中华文明; 生道合一; 《太平经》; 中国化
[ABSTRACT] 自唐代孟棨《本事诗》提出杜甫安史之乱及流离陇蜀时期的诗歌为"诗史"以来,"诗史"就成为了杜诗乃至整个中国诗歌研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根据孟棨对杜诗"诗史"说的叙述,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即作为时间限定的"逢禄山之难,流离...
[KEYWORDS] 杜诗; 诗史; 孟棨; 本事诗; 安史之乱
[ABSTRACT] 11世纪,北宋、辽与西夏的佛教进入繁荣时代,其共同的特点是华严信仰的流行。本文在笔者一些先行研究,如对本嵩《法界观通玄记》和《法界观三十门颂》、白云释子《三观九门》等著作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在上述地区流行的华严信仰以结合华严与禅的华严禅为主流。为了说明这一点,本文通过文献考察,列举了上述地区流行...
[KEYWORDS] 华严禅; 华严典籍; 北宋; 辽; 西夏
[ABSTRACT] "独化"说是郭象哲学体系的基础。通过借鉴维特根斯坦的对象理论及其区分原因和理由的学说,可以澄清和解决围绕着该学说的众多疑难问题,特别是独化与相因和有待逍遥之间的复杂关系问题。与维特根斯坦相似,郭象似乎也区分了原因和理由,认为事物之生成和变化无原因,但有理由。一个事物之生成和...
[KEYWORDS] 独化; 相因; 因果关系; 协变关系; 理由
[ABSTRACT] 自南还以来,石涛就基本脱离了丛林,过着行脚僧的生活.年龄渐大,身体状况不好,那个满腔鸿愿的石涛,此时格调明显趋于消极.未来如何打算,是离开佛门,还是继续做一个僧人,是四处飘荡,还是寻找一个固定的处所,这些都困扰着他.1695年,他有一次重要的旅行,就是去远方的合肥,多少反映出他这方面的踌躇.
[KEYWORDS] 巢湖图; 苦瓜和尚; 清湘老人
[ABSTRACT] 蔡元培先生的大学理念,是围绕繁荣学术和培养高质量人才这个核心而展开的,其中充满着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待.首先,要"以研究学问为第一责任",他要求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因为"大学...
[KEYWORDS] 蔡元培; 青年学生; 大学; 研究学问; 个性; 美育
Data Facts
Publisher
Indexed Database
- 45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
- 28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
- 8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 5 其他
- 2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ISSN
Content Type
- 341 Journal
- 11 Conference
- 3 Book Chapter
- 1 Compil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