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84
 |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我们探索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着眼于国际学界有关"道德金规则"(the Golden Rule of Morality)、"全球伦理"(Global Ethic)、"跨文化伦理比较与对话"等前沿课题的研讨现状,致...
[KEYWORDS] 儒家传统; 伦理底线; 道德境界; 跨文化比较与对话研究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1938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约至该校为学生讲论"国学",后集为《泰和会语》。在《楷定国学名义(国学者六艺之学)》中说:"六艺者,即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KEYWORDS] 经典诠释; 《系辞》; 宇宙生成论; 马一浮; 天地万物; “六经”; 儒家思想;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两仪; 周易略例
期刊文章
Fulltext
汤一介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KEYWORDS] 礼法; 儒家; 社会生活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一、自我蒙眬觉醒的哲学基础——玄学儒学之变种——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和谶纬之术,先后统治两汉人的思想达四百余年之久,至魏晋而处于极度衰微的境地,老庄哲学以崭新的形式而复活,是即魏晋玄学。玄学派别不一,其主流是崇"无为",尚"自然",轻"名教&qu...
[KEYWORDS] 精神现象学; 思想文化史; 老庄哲学; 魏晋人; 儒家思想; 南北朝时期; 越名任心; 天地万物; 家尊; 主体性哲学
期刊文章
Fulltext
宁晓萌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表达论题是梅洛庞蒂哲学在中期阶段真正发展起来的一个关键论题。梅洛庞蒂的表达论题,不是仅仅将"表达"作为人类特殊的行为活动或心理历程而加以分析,而是以对艺术创作中的"表达难题"的发现为范例,以一种发生现象学的方式揭示出"表达"的实存论意...
[KEYWORDS] 梅洛庞蒂; 表达; 风格; 建构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溪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本文以南宋陆信忠《十六罗汉图》中的芭蕉湖石与芭蕉为纸的两个图像为引,分三个侧面论述芭蕉在中国文化史和艺术史上的意义传递,以及这种传递过程中所展现的佛教寓意与文人情怀、文字与图像的互动关系。芭蕉湖石和芭蕉为纸书的典故,经由佛典的隐喻转入文人书写,最终回归到佛教题材的《十六罗汉图》的图像中,在这一...
[KEYWORDS] 芭蕉湖石; 芭蕉书写; 佛教隐喻; 文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凯作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以往学者在探讨朱子理学与古典儒家礼教的关系时,往往侧重强调二者的差异性,而较少关注二者的承继关系。本文认为,朱子理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对于古代礼教在当时已丧失之状况的回应,朱子的宗旨是重建古代礼教,而不是另创一种新异的哲学,只不过,当时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他的诠释与重建也必然在传统礼教...
[KEYWORDS] 礼教; 朱子理学; 礼理之辨
[ABSTRACT] 一、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次吸收了西方"主体性"思想的新鲜血液从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经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的中日战争,1898年的戊戌变法,1900—1901年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1911年的辛亥革...
[KEYWORDS] 船坚炮利; 精神现象学; 反帝爱国运动; 封建专制主义; 中日战争; 革命运动; 主体性思想; 黑格尔哲学; 上清帝第六书; 原道觉世训
期刊文章
Fulltext
程苏东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本文在经学史论域内首次提出"经目"这一概念。所谓"经目",主要是指西汉以下各朝对官学中所尊儒家"经书"的范围做出的限定,以及在官方影响下学者照此模式提出的对于儒家经典范围的个人或群体性看法。由于"经目"这一概念此前...
[KEYWORDS] 经目; 经学史; 四书五经; 十三经
期刊文章
Fulltext
刘华杰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现象学家胡塞尔将"科学危机"追溯到伽利略对大自然的几何化、数学化,这一思想启发我们重新考虑西方自然科学史中博物学传统的当代意义。利用文化史中丰富的博物学资源重写科学通史并重建一种新博物学,有助于化解科学危机并丰富人们的"生活世界"。西方博物学史从怀特、卢...
[KEYWORDS] 博物学; 自然; 科学危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鉴于宗教对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内外学术界近十几年来越来越注重反思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以发掘有助于促进宗教对话、化解文明冲突、共建和谐世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资源。本文所评论的是中国老一代著名学者所做的相关理论探索,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关于中国宗教文化历史特点的重新认识;二是关于中国宗教文化优...
[KEYWORDS] 宗教对话; 和谐世界; 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的思想资源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王夫之将乾所代表的主动性、根源性、健顺一体性与"道"会通起来,旨在建立一个健动、主有的本体,反对佛老的虚空、阴柔。在对"元亨利贞"的发挥中,着力树立"四德可德,而智不可德"的理论,以此反对孤明、巧慧、重智轻德的世风。强调乾的普利万物的...
[KEYWORDS] 王夫之; 《乾》卦; 道; 佛老; 功利主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如何妥善处理宗教关系,不但是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目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是国内外宗教学界的前沿课题。本文基于考察国内外的四种新近理论倾向,即宗教市场论、宗教生态论、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提出了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以期探索一条更契合"宗教关系的中国国情"的理论与政策思路。
[KEYWORDS] 宗教关系研究; 宗教市场论; 宗教生态论; 宗教兼容论; 宗教实践论; 宗教关系积极引导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聂锦芳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需要讨论的一个前提问题是: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的起点何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以下简称MEGA)第4部分第1卷刊出的文献提供了答案。通过对"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的解读,可以知道,无论是就表征伊壁鸠鲁思想文献的选择、理...
[KEYWORDS] 马克思哲学; 起点; 伊壁鸠鲁; 原子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ABSTRACT] 中国文人艺术视"老"境为最高的审美理想,绘画中有"画中老境,最难其俦"的说法,而"人书俱老"成为书法艺术的崇高境界。本文以清初画家吴历为例来讨论这一问题。作为一位文人画家,吴历出入宋元,以中国道禅哲学为基础,并融合他晚年所服膺的天主教...
[KEYWORDS] 吴历; 老格; 文人画; 宋元境界; 天学
期刊文章
Fulltext
黄枬森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一、为什么要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最近读到《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上转载的、今年《吉林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的孙正聿教授的文章《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他是针对对于"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批判而写的,他是赞成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在他
[KEYWORDS] 哲学创新; 《新华文摘》; 吉林大学学报; 孙正聿; 讲坛哲学; 费尔; 哲学原理; 哲学问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 指导思想
期刊文章
Fulltext
黄枬森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KEYWORDS] 异化问题; 异化理论; 劳动异化; 德意志意识形态; 哲学手稿; 靳辉明; 唯物主义观点; 暴力革命; 唯物主义历史观; 人类的解放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家祥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ABSTRACT] 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必然王国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然必然性王国,另一种是历史必然性王国。前者又称为永恒的必然性王国,后者又称为暂时的必然性王国。自由王国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作为谋生手段的物质生产领域即历史必然性王国彼岸的自由王国,另一种是指作为人类历史发展史前时期的必然王国结束以后进入的真正人类...
[KEYWORDS] 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 自然必然性王国; 历史必然性王国; 史前时期; 真正的人类历史时期
期刊文章
Fulltext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中国画的发展存在着一种可称为"视觉典故"的现象,在文人画中表现最为明显。本文以明代吴门画派画家唐寅为例来讨论其中的相关问题。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视觉典故"的概念,二是唐寅关于视觉典故的运用。本文认为,视觉典故的运用,使唐寅绘画富有强烈的智慧...
[KEYWORDS] 文人画; 视觉典故; 唐寅; 生命真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浑然整全的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这不是形式上的浑然不分,它由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浑朴思想转来,以艺术的形式来注释中国哲学中的"无分别境界",是传统文人画追求真性理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反映出文人画重视体验、反对技巧至上的创作倾向。本文以黄公望的浑厚华滋绘画境界为对象,...
[KEYWORDS] 黄公望; 浑; 文人画; 混沌; 浑朴
Results 1-20 of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