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3
 | 
[ABSTRACT] 理性与激情(情感)各自在道德起源中起多大作用是道德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霍布斯与休谟都承认激情是道德的基础,否定古代道德哲学所主张的以理性克服激情,追求至善的道德理论。但是霍布斯与休谟对情感与理性关系的实质理解和达成结论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在自爱与仁爱、意图与效用、契约与习俗等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
[KEYWORDS] 理性; 激情; 道德起源
[ABSTRACT] 人的“媒体化意识”,形成了人的媒体化.网络社交媒体对理性的建构、对知识的形成,都存在着两极化的双重影响.人的媒体化,呈现为人与文化的新关系、人与他者的新关系、人与世界的新关系.社交媒体下的文化在今天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文化状态.这种新的文化状态,催生了一种以感情为基础的网络非理性.社交媒体下的...
[KEYWORDS] 网络社交媒体; 媒体化意识; 人的媒体化; 理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文雅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从西方传统的理性概念出发,分析“理性”及其衍生的理由、合理性等相关概念,通过聚焦当代道德哲学以理性和理由建构证成原则的两大代表——斯坎伦和帕菲特——在这几个概念阐释上的同异,特别是他们在“不合理性”上的分歧,指出在多元的世界里,个人的道德处境是我们需要廓清的主题。
[KEYWORDS] 理性; 理由; 合理性; 不合理性; 不偏不倚的理由; rationality; reason; rationality; irrationality ~ impartial reasons
期刊文章
Fulltext
田园
探索
2010
[ABSTRACT] 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是终其一生的.他从现实和历史出发对整个近代理性主义的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根源进行了全面批判,这也是对哲学与世界、理论与现实之关系的根本反思,彰显了马克思与传统哲学所不同的观照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既批利了理性观念成为现实之统治的抽象逻辑,也批判了启蒙时代...
[KEYWORDS] 理性; 抽象性; 意识形态; 资本
期刊文章
Fulltext
文雅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ABSTRACT] 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对于"爱"之内涵作了一种全新的诠释,这种诠释对于告别古典世界的生活方式具有典型和中心的意义。"爱"不再是被"知"所笼罩的某种动力,它重新组织了人性结构,比"知"更为可靠和永恒,能成为真正的生活...
[KEYWORDS] 奥古斯丁; 忏悔录; 情欲; 爱; 理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胡军
哲学分析
2014
[ABSTRACT] 现代化进程本质上是理性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人的行动结构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经验成为现代人行动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行业分工也同样取决于知识的分类;伴随着人口快速迅猛地集中在大城市之内,公共空间也在快速而持续地吞噬着私人空间,于是现代人的一切行动不得不遵守公共生活准则。
[KEYWORDS] 经验; 理性; 行动; 公共空间
期刊文章
Fulltext
崔晓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
[ABSTRACT]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社会软件通过构造和检验社会程序的研究,给出社会程序的系统分析。社会软件与计算机软件在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程序的执行者是人而不是计算机,这使得社会软件的研究更为复杂。而相对于其他学科对社会程序的分析,社会软件是通过把博弈论与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工具和技术结合起来用...
[KEYWORDS] 社会软件; 社会程序; 理性; 认知逻辑; 历史基础结构
期刊文章
Fulltext
胡军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
2011
[ABSTRACT] 不同于西方文化充分理性化的道路,中国文化则更注重直觉方法。中国现代直觉论包括以下主体内容。第一,直觉是向内处理和研究人的精神生活或生命的取向或态度或途经。第二,对生命的把握不能采取将其看作外在对象的认知进路。第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概念,任何个体生命都是一整体。第四,此种把握不是静态的、死...
[KEYWORDS] 直觉; 理性; 生命哲学; 境界
期刊文章
Fulltext
崔微
保定学院学报
2010
[ABSTRACT] 启蒙运动使人们开始质疑道德本身的合理性问题,康德之前的哲学家主要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来论证道德的合理性.康德认为这两派各有弊端,主张道德合理性的论证要植根于人的理性本质之中,采用一种完全形而上学式的方式论证.同时,康德的观点也面临着挑战.
[KEYWORDS] 理性; 道德合理性; 善良意志; 绝对命令; 自由
期刊文章
Fulltext
韩水法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ABSTRACT] 构成主义体现了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及西方人社会政治活动的基本特征。构成主义分为狭义、广义两种类型,前者即罗尔斯的政治构成主义,后者指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一般方法。现代西方政治哲学以理性为基础,通过广义构成主义方法建立其基本观念和观点,各种程序、义例或模型,以及有关社会—国家的基本规范、基本原...
[KEYWORDS] 理性; 构成主义; 基本规范; 自主性; 境域
期刊文章
Fulltext
崔晓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社会软件通过构造和检验社会程序的研究,给出社会程序的系统分析.社会软件与计算机软件在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程序的执行者是人而不是计算机,这使得社会软件的研究更为复杂.而相对于其他学科对社会程序的分析,社会软件是通过把博弈论与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工具和技术结合起来用...
[KEYWORDS] 社会软件; 社会程序; 理性; 认知逻辑; 历史基础结构
期刊文章
Fulltext
丰子义
学习与探索
2012
[ABSTRACT] 科学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性发展.有什么样的理性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观;不同的发展观自然又会带来不同的发展结果.要顺利推进社会发展,有必要对理性问题加以重新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理性.社会发展各种扭曲现象的出现或社会的非正常发展,与理性的迷失和误用、形而上学的理性观直接...
[KEYWORDS] 社会发展; 理性; 现代理性构建; 科学发展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永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梁漱溟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经历了直觉、理性、人心三个阶段,他的直觉说有两层含义,一为认识的直观,二为本能的良知良能,随着认识的深入他逐渐意识到用"直觉"理解中国文化的不妥,遂而提出了"理性"与"人心"的概念,而且梁漱溟对"理性&...
[KEYWORDS] 梁漱溟; 中国文化; 理性; 人心
[ABSTRACT]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克尔凯郭尔主张基督教信仰只关系到主观而与客观无关,其"真理是主体性"、"信仰是荒谬的"等命题是对理性之摒弃的看法是偏狭的.克氏在信仰上对主观真理的强调和对客观真理的质疑建立在承认人的罪性以及因...
[KEYWORDS] 理性; 信仰; 荒谬; 悖论; 主观; 客观; 激情
期刊文章
Fulltext
马新颖
科学社会主义
2013
[ABSTRACT] 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现代性、维护现代性和消解现代性这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出发,勾勒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整个逻辑演进过程。通过这条逻辑线索,既可以透视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且还可以使我们认识到现代性自身的复杂性。现代性作为当下社会一个重要的发展背景,需要我们对其更加全面、...
[KEYWORDS]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启蒙; 理性; 交往行为理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吴国盛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11
[ABSTRACT] 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科学精神源于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希腊理性科学开始于自然的发明.
[KEYWORDS] 科学精神; 理性; 自由; 自然; 希腊
期刊文章
Fulltext
吴国盛
科学与社会
2011
[ABSTRACT] 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科学精神就是理性精神,理性的原则是内在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科学精神源于希腊自由的人性理想。希腊理性科学开始于自然的发明。
[KEYWORDS] 科学精神; 理性; 自由; 自然; 希腊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李渝昆; 黄建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
[ABSTRACT]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站在理性、人民性的立场上对黑格尔关于主权在君的思想展开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阐明并论证了有关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人民主权意味着人民作为普遍理性的化身而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的主权构成了未来民主制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对黑格尔君主主权的批判折射出他对理性的独...
[KEYWORDS] 马克思; 黑格尔; 君主主权; 人民主权; 理性; 人民性; Marx; Hegel; monarchical sovereignty; popular sovereignty; reason; nature of people
期刊文章
干春松
文史哲
2018
[ABSTRACT] 理解梁漱溟的思想,须基于对其哲学的核心观念“理性”的认识.通过对梁漱溟的不同时期的“理性”概念之含义的梳理,可以见出从“直觉”到“理性”再到“人心”的不断发展的思想线索.梁漱溟从“乡村建设”到后期对儒家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都建立在他所理解的“理性”基础之上.
[KEYWORDS] 理性; 伦理本位; 阶级; 乡村建设; 儒家; 社会主义
期刊文章
潘斌
道德与文明
2015
[ABSTRACT] 重叠共识被认为是理解罗尔斯思想"政治的转向"的枢纽性概念。人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他的正义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公众的意见或者常识之上。然而,重叠共识虽然把公众的信念当作正义理论的基石,但并不是对公众观念的简单收集,相反,它试图找出那些蕴含在政治文化中的更一般观念。因为...
[KEYWORDS] 重叠共识; 政治文化; 理性; 自我谦抑
Results 1-20 of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