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69
 | 
[ABSTRACT] 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化论进行批判,就前资本主义社会而言,他强调历史发展的"延续";就资本主义社会而言,他强调历史发展的"断裂",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就只适合于解释资本主义社会。针对此,笔者对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是...
[KEYWORDS] 进化论; 延续; 断裂; 历史唯物主义; 吉登斯; 马克思
[ABSTRACT] 对德国国民性的反思是马克思一生思考的主要议题之一,其始于马克思早期作品《献给父亲的诗作》。马克思由个人情感上升到对人性的反思,用很大的篇幅展示了德国国民性中多种负面的样态,诸如大言欺世却懦于行动、"在思想的海洋里沉浮"、"与现实联系得过分紧密"、喜好编造...
[KEYWORDS] 马克思; 人性; 德国; 国民性
[ABSTRACT]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出版工作目前业已过半,已出各卷次总体上质量上乘,但其社会影响尤其是"学术资料卷"的利用情况不能令人满意,自觉把新的考证文献有效地运用到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和解释中的研究者及相应的成果还比较少。而以往的教训则启示我们...
[KEYWORDS] 马克思; “历史考证版”; 文本个案; 解读
期刊文章
聂锦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6
[ABSTRACT] “:博士论文”是马克思登上德国思想论坛的“亮相之作”。奠基于扎实的学术训练和哲学史梳理,马克思质疑和推翻了以往原子论研究中贬抑伊壁鸠鲁贡献的流行见解“,用显微镜去发现”和辨析了他与作为其思想先驱的德谟克利特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差异,借此表明伊壁鸠鲁代表的自我意识哲学“不是幻想,而是真理”,因为这...
[KEYWORDS] 马克思; 原子; 感性; 自由; Karl Marx; Atom; Sensuous Perceptions; Freedom
[ABSTRACT] 亚当,斯密是最早系统阐述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家①,他通过“社会自然秩序”这一线索阐释了分工何以最终促进社会全体的共同繁荣.而斯密作为马克思重要的理论参照系,马克思对他的分工理论的态度也标示着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就分工理论而言,依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对“异化”概念的置换还不...
[KEYWORDS] 斯密; 马克思; 劳动分工; 自然秩序; 资本逻辑
期刊文章
汤姆·洛克莫尔; 孙德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ABSTRACT]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有两次提到了"唯物主义":关于18世纪意大利极为重要的哲学家维科的一个段落和德文第二版后记中关于黑格尔辩证法的著名评论.在讨论维科处,有两个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其引起人们注意到:在马克思的立场和维科建构性的知识路径之间,存在着基本的相似...
[KEYWORDS] 马克思; 维科; 《资本论》; 唯物主义
期刊文章
聂锦芳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
[ABSTRACT] 从总体上看,文本研究目前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格局中仍然处于边缘化的状态,论者言说其重要性的多,但真正介入的少,很多人并没有把这种研究看作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础和理解马克思思想最重要的途径,反而只把它看作少数学者的特殊兴趣和研究路向;更有甚者,当这一方面的研究刚刚取得一定的进展、出现一些...
[KEYWORDS] 马克思; 文本; 版本; 思想; 当代性
[ABSTRACT] 马克思哲学起始点的状况是他最终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的基准线。作为早期作品的《伊壁鸠鲁哲学》不仅仅是摘抄,而是马克思当时一些朦胧而朴素的想法乃至不无矛盾和混乱的思绪的记录,构成一幅复杂的思想图景,涉及诸多重大而永恒的哲学问题,不管他当时的思考是否有明确的答案,或者与后来思想的发展有多么大的差别,但能...
[KEYWORDS] 马克思; 哲学起源; 世界; 主体; 《伊壁鸠鲁哲学》; 天象
期刊文章
聂锦芳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2014
[ABSTRACT]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一个前提条件是进行《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和清理。大而言之,可以把《资本论》第一卷发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分为如下类型:战友和学生的阐释和宣传,政治领袖的理解和推动,《资本论》研究中的"苏联模式",西方马...
[KEYWORDS] 《资本论》; 《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 学术史; 马克思
[ABSTRACT] 马克思在其理论生涯中对历史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留下了丰富的理论遗产,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通常冠之以“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之名.然而,当深入经典作家的文本中进行仔细研读时,我们发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恩格斯在阐述马克思对“唯心史观”和“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变革时提出的两个...
[KEYWORDS]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理论”; 马克思
[ABSTRACT] “原子论”是古希腊罗马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形态,也是观照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源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早期著述《伊壁鸠鲁哲学》中,马克思通过摘录《物性论》梳理和甄别了卢克莱修关于构成世界的不同物质层次及其各自的特性、原子“偏离直线”的运动及其哲学含义、人的精...
[KEYWORDS] 原子论; 《伊壁鸠鲁哲学》; 《物性论》; 马克思
[ABSTRACT]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是一个无神论者,但他之无神论不是天生或者传承的,而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从有神论转化、发展而来的。对马克思的研究来说,问题的关键或许不在于理解其无神论思想的具体观点和内涵,更重要的是需要梳理和思考他是如何由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转而形成另一种类型的宗教观的...
[KEYWORDS] 马克思; 思想起源; 爱; 精灵; 人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杜松石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在谈论费尔巴哈和马克思的关系时,我们往往忽略了施蒂纳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常常根据《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来给施蒂纳定性,认为施蒂纳的思想完全是荒谬的和可笑的。然而实际上,正是通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马克思才最终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思想的提出和施蒂纳的...
[KEYWORDS] 施蒂纳;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唯一者; 现实的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孟凡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在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转变的历史境遇中,后现代主义颠覆了西方近代以来确立的历史进步观,并对历史客观性、历史总体性、历史决定论、历史目的论和历史意义的形而上建构进行了彻底的解构.马克思的历史进步理论,作为现代历史进步观念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后现代主义批评的对象.面对后现代主义历史...
[KEYWORDS] 历史进步; 马克思; 后现代主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聂锦芳
岭南学刊
2010
[ABSTRACT] 奠基于全面而系统的文本基础之上的研究,最终呈现出一个与以往很不相同的马克思形象,形成对马克思哲学新的理解,把其关乎理解世界的哲学方式的超越、新的世界观的阐释、社会历史的全新把握、社会认识论和历史阐释学的探究和鲜明的哲学归旨与思想特征等方面充分揭示出来.文本研究的最大启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
[KEYWORDS] 文本; 马克思; 哲学现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时佳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与一般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不同,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具有独特的视域和维度.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历史性否定,没有像黑格尔理论和众多后现代理论那样停留在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感性的物质层面,对现代性展开了现实的超越.而从资本维度对现代性内在逻辑的深刻剖析,使马克思把握了现代性的根本,为...
[KEYWORDS] 马克思; 现代性; 批判; 资本; 历史唯物主义; 当代意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海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五种社会形态是连续两次划分的结果,不但每一次划分都使用同一标准,而且穷尽了母项"社会"的全部外延,因而完全符合概念划分规则。退一步说,也许会有一天,人们发现了新的私有制或公有制社会,因而五种社会形态便没有穷尽母项"社会"的全部外延,也不会否定马克思以所有...
[KEYWORDS] 五种社会形态; 马克思; 大同社会; 封建社会; 亚细亚生产方式
期刊文章
Fulltext
徐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
[ABSTRACT]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异化问题的争论,今天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学术上的反思.异化只是一个哲学术语,用它来解释由于主体自身变化而产生对立面并转而同主体对抗的矛盾是成立的,没有必要赋予异化概念过多的政治含义.用异化说明某些社会矛盾现象不等于用异化这一抽象哲学概念去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
[KEYWORDS] 异化; 反思; 黑格尔; 马克思
期刊文章
Fulltext
刘乃勇
教学与研究
2011
[ABSTRACT] 马克思特别重视劳动二重性学说,认为这一学说是“对事实的全部理解的基础”,而这一学说能够产生,在思想史上有两个作为前提的关键的环节,一个是劳动产生价值的思想,一个是对劳动进行一般和特殊的区分.这两个关键环节也就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来源.这两个关键的思想基础分别由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提出的,...
[KEYWORDS] 马克思; 劳动二重性学说; 理论来源
期刊文章
Fulltext
孟凡杰
岭南学刊
2010
[ABSTRACT]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步观是对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历史进步观的根本性变革,其变革的标志便在于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从抽象的人或直观的人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历程和揭示进步的规律时,以现实的人当作他思考、探究社会历史之谜的前提和出发点.现实的人概念是马克思历史...
[KEYWORDS] 历史进步观; 现实的人; 马克思
Results 1-20 of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