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 of 7
[ABSTRACT] 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实践展开太虚关于人间佛教的理论构建及其一系列革新旧佛教的主张,既契合佛理,又因应时代,体现出鲜明的前瞻性,在中国佛教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时节因缘不具足,他的构想在当时大多未能实现。到现代,才由赵朴初、星云等人真正付诸社会实践。在大陆,赵朴初居士等继承太虚大师的未竟事...
[KEYWORDS] 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 现代佛学; 赵朴初; 太虚大师; 佛理; 佛光山; 佛教界; 北传佛教; 佛教协会
[ABSTRACT] 近年来,许抗生教授一直致力于阐述构建当代新道家的理念。他认为,构建当代新道家是时代的需求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对礼乐文明危机的反思有益于今人克服工业文明的危机,而克治现代文明危机则是构建当代新道家思想的目的。如何构建当代新道家思想?他指出,应当站在当代社会的立场,从时代的...
[KEYWORDS] 道家学说; 个人自由; 现代文明; 修养论; 国家管理; 民族复兴; 境界论; 抗生; 礼乐文明; 道德修养
[ABSTRACT] 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出现在网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这是部分宗教尝试利用网络传播的酝酿期;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较具规模的宗教团体不仅设宗教网站,而且挖掘、利用网络功能经营教团、对外开展传教活动。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
[KEYWORDS] 教团; 酝酿期; 传教活动; 教职人员; 信息发布者; 一次信息; 个人电脑; 单向传递; 社会影响; 信息技术
[ABSTRACT] "文化回馈"蕴含两方面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有助于继承与弘扬中华文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优良文化传统,有助于推进并深化全球化时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多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实践。如果我们...
[KEYWORDS] 佛教中国化; 天下大同; 中国佛教史; 优良文化传统; 有容乃大; 译经; 盛唐气象; 外来宗教; 瑜伽师地论; 中观学派
[ABSTRACT] 一、谁走出去?"走出去"是时代的召唤,是历史的必然,刻不容缓,但"走出去"的主体应该是谁?有的人认为是佛教文化,有的人认为是作为宗教的佛教。可以说,这二者都具有历史的现实性,理应结合,不可偏废。佛教文化走出去,可以与孔子学院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战略相结合,...
[KEYWORDS] 中国传统文化; 现实操作; 中国佛教; 孔子学院; 固有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欠发达地区; 僧团; 历史机遇; 中国经济
[ABSTRACT] 从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政府处理国法与教规的关系问题,一要坚持教权从属于国家行政权力的原则,二要尊重宗教团体的自治权。僧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不同于世俗生活,在个体层面上有戒律的要求(佛陀临终前要求僧众"以戒为师"),而在群体层面上,又有寺院自成一体的组织制度,在中国佛教史上...
[KEYWORDS] 中国佛教史; 国家行政权力; 宗教团体; 世俗生活; 个体层面; 价值取向; 僧团; 教权; 佛教界; 庐山慧远
[ABSTRACT]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这在世界文明史中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一历史奇迹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独特的儒、释、道三家互补互融的三元一体的稳定文化结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历过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由春秋战国以前的华夏民族,到秦汉时期形成的汉民族,以及今天多元一...
[KEYWORDS] 中国传统文化; 儒释道; 多元一体; 主体民族; 世界文明史; 发展阶段; 历史进程; 中国文化; 慧远; 文化结构
Results 1-7 of 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