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7 of 17
 | 
期刊文章
陈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20
[ABSTRACT] 罗素的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逻辑学和分析哲学领域。在逻辑学方面,他为了避免悖论,提出(禁止)恶性循环原则,发展了简单类型论和分支类型论;以类型论为基础,建立了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等词理论、摹状词理论等;坚持逻辑主义主张,用逻辑去担保数学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在其逻辑系统中推导出很大一部分数学。在...
[KEYWORDS] 罗素; 逻辑主义; 逻辑演算; 逻辑原子主义; 摹状词理论; 逻辑构造论; Bertrand Russell(罗素); logicism; logical calculus; type theory; logical atomism; theory of descriptions; theory of logical constructions; B561.54;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20
[ABSTRACT] 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具有深刻的空间意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性、空间依赖性与空间矛盾性,因而对后来的空间批判理论具有典范性意义。与从历史纵向维度把握帝国主义的列宁范式不同,罗莎·卢森堡范式从空间横向维度批判帝国主义,二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问题。列宁范式继承马克思的信...
[KEYWORDS] 罗莎·卢森堡;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全球化; 空间批判; Rosa Luxemburg(罗莎·卢森堡); capital accumulation; extended reproduction; globalization; spatial criticism; B516.49;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程乐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7-20
[ABSTRACT] 在现代哲学中,概念规范与命题逻辑成为哲学论证的前设,结论和秩序的收束性也是哲学论证的基本要求。当代西方的反形上学突破近代哲学的二元论框架进入话语分析和切身经验,尝试突破秩序严谨且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建构性。正是在这种独特的对照语境中,《齐物论》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没有概念化的创制与抽象的约化,在...
[KEYWORDS] 齐物论; 思想方法; 非抽象性; 非概念化; 开放性; On the Equality of Things(《齐物论》); thinking method; non-abstractiveness; non-conceptualization; openness; B223.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方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20
[ABSTRACT]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所论及的政治解放实际上基于一个理论虚构,即政治国家作为普遍性领域与市民社会的分离,这是黑格尔为了拯救共和主义的普遍政治理想所作出的理论建构。马克思拒绝了黑格尔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作的制度设想,却将这一分离当成一个前提用以论证政治解放。马克思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批判并超越政治...
[KEYWORDS] 政治解放;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普遍政治; political emancipation; civil society; political state; universal politics; A811;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2 政治学;
期刊文章
陈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20
[ABSTRACT] 金岳霖在逻辑和哲学上都深受罗素的影响,在真理观上也是一样。他的真理观接近于罗素在逻辑原子论时期的真理观。他们探讨了有关真的一些类似论题,持有近似的哲学立场,如形而上学上的实在论倾向,认识论上的经验论,真理观上的符合论。但金岳霖的真理观不是罗素真理观的简单模仿、重述甚至抄袭,而有很多自己的特点和...
[KEYWORDS] 罗素; 金岳霖; 命题; 事实; 真; 符合论; 融贯论; 实用主义真理论; Bertrand Russell(罗素); Jin Yuelin(金岳霖); proposition; fact; truth; correspondence theory of truth; coherence theory of truth; pragmatist theory of truth; B023.3;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李四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20
[ABSTRACT] 北朝晚期,在东魏、北齐的邺城,佛教义学兴盛,出现了一批以"义章"或"论"为题的解经文献,尤以净影慧远《大乘义章》最著名。"义章"与"义"是同一文体,属于"义"的汇编,是真正的中国文体,就其内容的组织结构而言,则是对印度佛教论义传统的继承,有两种基本形态:通论形态的"义章",主要是对名相的分类与...
[KEYWORDS] 北朝; 邺城; 慧远; 义章; 佛教释义学; Northern Dynasties(北朝); Yecheng(邺城); Huiyuan(慧远); explanatory notes(义章); Buddhist hermeneutics; B948;K239.2; 010107 宗教学;060106 中国古代史;
期刊文章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20
[ABSTRACT] 利用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传记材料,从罗素的人生体验看他的哲学变化,大致可以划分罗素理性与激情关系的三个阶段,即:早期的理性与激情的融合,中期的理性与激情的貌合神离,晚期的理性服从激情。罗素1920—1921年访华是他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他的理性和激情关系此时完成了从融合到貌合神离的转变。罗素在...
[KEYWORDS] 理论激情; 维特根斯坦; 瑞·蒙克; 数学哲学; 知识论; theoretical passion; Wittgenstein(维特根斯坦); Ray Monk(瑞·蒙克);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epistemology; B561.54;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王中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3-20
[ABSTRACT] 宋钘、尹文"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别宥",一般解释为去除隔蔽或偏见,且几乎成为定说。《尸子》中记载的料子(宋子)"贵别囿"也被如此归结。根据尹文说的"接万物使分,别海内使不杂"这一象征性论断,特别是根据尹文"别形名""辨名分"的名辩学整体,根据郭象和成玄英的中古注疏等,"接万物以别宥为始"的"...
[KEYWORDS] 别宥; 尹文; 别形名; 检证; Bie You(别宥); Yin Wen(尹文); identification of names with their referents; verification; B225.2;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章启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1-20
[ABSTRACT] 现代学术范畴中的佛教哲学不能全等于佛学。《成唯识论》是中、印佛教哲学的代表性文本。由此表明《成唯识论》哲学一是普遍意义上的佛教哲学,另一则是中国哲学史范畴下的中国佛教哲学。这两个领域之间也有交叉。迄今为止的汉语佛教研究还缺乏真正的佛教哲学研究,而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缺失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层危机。
[KEYWORDS] 成唯识论; 佛教哲学; 佛学; 中国哲学史; Vij1āna-mātra-siddhi(成唯识论); Buddhist philosophy; Buddhist study; Chinese philosophical history; B948;B2; 010107 宗教学;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1-20
[ABSTRACT] 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作鸟瞰式勾勒,可以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对周文疲敝的不同应对之道。儒家主张对周文进行损益,奠定了温和政治和士大夫精神修养的基础,并确定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系统。墨家用俭约、功用来反对靡费、虚文,用大众趣味反对精英文化。道家摒弃了周文的礼乐教化,建立了以道法自然为最高原理,...
[KEYWORDS] 中国哲学; 周文; 地域特点; 南北差异; Chinese philosophy; institution of the Zhou Dynasty(周文);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1-20
[ABSTRACT]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诸宗教的相互联系空前密切,它们之间的互动作用,如对立、冲突、交流、对话、合作等,对整个国际局势的影响也愈益增强,这就客观地要求研究者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放眼于"全球宗教格局"来认识世界宗教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全面探析"全球宗教格局",既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
[KEYWORDS] 全球宗教格局; 错综复杂性; 信仰群体地缘分布; 多元化与两极性; global religious structure; complexity;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belief groups; pluralization and bipolarity; B928; 010107 宗教学;
期刊文章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9-20
[ABSTRACT] 中国传统艺术哲学存在着一种"无量"的艺术观念。这里从以物为量、大制不割、小中现大和一即一切四个方面来讨论这一观念。这四个问题都是由传统哲学引入、在艺术观念中深深扎根的重要理论命题:以物为量,重在放下以人为量的位置,会万物为一体;大制不割,突出传统艺术的浑一无分别观念;小中现大,超越有限与无限的...
[KEYWORDS] 艺术哲学; 以物为量; 一即一切; 小中现大; artistic philosophy; taking things as the measurement(以物为量); One is all(一即一切); showing the macro in the micro(小中现大); J0-02; 050401 艺术学;
期刊文章
聂锦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9-20
[ABSTRACT] 人类的发展愈益复杂而艰难。前些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还未得到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又蔓延起来,把整个世界推向了更为莫测的境地。每当世界上出现普遍性的危机的时候,人们总会想起马克思。这位毕生致力于资本批判和对现代社会进行探索的思想家总能给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深刻的启迪。马克思生前出版和修订过...
[KEYWORDS] 《资本论》; 古典经济学; 辩证法; 超越; Das Kapital; classical economics; dialectics; transcendence; F091.91; 0201 理论经济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吴飞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9-20
[ABSTRACT] 但丁《神曲》中有奥古斯丁两城说的痕迹,但又有所修正,这是但丁研究界长期以来的共识。但丁思想中其实有两组二元,因而其政治哲学中有并行的四座城。善恶二元论与心物二元论,是西方思想传统中既有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两种二元论。《神曲》中天堂(含炼狱)与地狱的二元区分,是善恶二元论的体现,代表着心灵秩序中的...
[KEYWORDS] 但丁; 心物二元论; 善恶二元论; Dante Alighieri; dualism between mind and matter; dualism between good and evil; I546.072; 0501 中国语言文学;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朱良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1-20
[ABSTRACT] 中国艺术以"古意"为崇高审美理想,这"古意"难道就是回望过去、重视传统吗?从时间角度看,中国古代有两种不同的"古意":一是时间性的,古是与今相对的概念,过去的历史,历史中显现的权威话语,由权威话语所形成的古法,成为当下创造的范式;一是非时间性的,古不是与今相对的过去,而是超越古今所彰显的人的真...
[KEYWORDS] 古意; 怀古; 时间性; spirit of antiquity; nostalgia for the antiquity; temporality; J120.9; 1301 艺术学理论;0101 哲学;1304 美术学;
期刊文章
杨立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11-20
[ABSTRACT] 《墨辩》是先秦哲学中最具逻辑性反思性格的哲学文献。在现代学术形成和奠基的阶段,关于《墨辩》的研究一时蔚为显学。《墨辩》中"纯客观"的物观的出现,是春秋末年礼序崩坏的结果。墨家以激进的"理性主义"态度,消解了礼序赋予物的价值属性。而更为抽象的几何意义的物观,则源自墨家对辩论的庄重态度,以及随名辩...
[KEYWORDS] 逻辑性反思; 物观; 辩者之学; logical rethinking; view on things; study of debaters; B224;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7-20
[ABSTRACT] 六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源头,它是价值和知识的共同体。中国哲学与文学都源于六经,两者有天然的关联。中国哲学重视"文以载道",认为文章的灵魂在宣示价值理想,同时通过对"文德"的强调,彰显人格修养对作品内容、形式的基础作用,为文学创作导正价值方向。中国哲学注重现象,重视体验,在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
[KEYWORDS] 中国哲学; 文学艺术; 文德; 哲学解释学; Chinese philosophy; art and literature; literary virtue;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B2;I0; 0101 哲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
Results 1-17 of 1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