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2 of 12
 | 
[ABSTRACT] 由于受黑格尔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界更关注费希特与谢林早期先验哲学方案之间的差异而非联系。本文试图指出,费希特与谢林早期先验哲学方案虽有差异,但仍然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即他们都是对意识实在性的终极根据的平行探索。两者都将自我意识作为先验哲学的中心问题,并都试图将思维-存在统一体建立为哲学的最高...
[KEYWORDS] 费希特; 谢林; 先验哲学; 自我意识; 绝对内向性; B516.3;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传统注家对"彼是相因"的理解,未能恰切地呈现《齐物论》的根本哲学形态。从《齐物论》的文本逻辑来看,"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从日常经验出发,将某物及其反面纳入到同一个关系序列中,且"是""彼"双方借由这一相互关系获得各自的规定性。但这一关系的本质是自身之"是"的外化,所实现的万物"为一"仅是一种...
[KEYWORDS] 彼是; 通为一; 指马之喻; 寓诸庸; B223.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仰海峰
哲学研究
2020-05-25
[ABSTRACT] 在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思想转变中,历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哲学的贫困》与《致安年柯夫的信》则是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节点。与蒲鲁东等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自然社会不同,马克思强调这一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历史性思想使马克思意识到...
[KEYWORDS] 生产逻辑; 分工; 人类学; 历史性; F091.91; 020102 经济思想史;
期刊文章
王东
哲学研究
2020-03-25
[ABSTRACT] 《论我国革命(评尼·苏汉诺夫札记)》是列宁晚年最后论著、"政治遗嘱"中的重要一篇,蕴涵着他一生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总结和思想精髓,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对立统一;(二)带有小农国家特点的俄国社会主义特殊道路;(三)东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与特殊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
[KEYWORDS] 列宁哲学; 社会主义; 民族特色; 东方道路; B512.59;A821; 010103 外国哲学;0305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期刊文章
贾红雨
哲学研究
2020-02-25
[ABSTRACT] 概念与其展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体系叙述的内在理路,它规定了在黑格尔艺术哲学中成为核心概念的Ideal及其与一般理念的区别。从这个内在理路和Ideal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回应20世纪30年代以来德国学界基于新文本而对刊印本的忠实可靠性提出的质疑,也得以在比较新、旧文本的基础上,对过去我们在...
[KEYWORDS] Ideal(形理); 展现/表达(Darstellung); 实在性(Realit?t); 显现(Scheinen); J0-02; 050401 艺术学;
期刊文章
张梧
哲学研究
2020-05-25
[ABSTRACT] 洛克财产权理论为后世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辩护奠定了劳动原则与个人所有原则。从表面上看,洛克财产权理论的两大原则与马克思劳动理论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事实上,马克思通过以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和以占有他人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区分,证明了洛克的劳动原则无法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正当性依据;并根据商品所有...
[KEYWORDS] 马克思; 洛克; 财产权; 劳动; 自我所有权; F091.91; 020102 经济思想史;
[ABSTRACT]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遭遇的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缺少政治经济学知识,因为这些难事即使借助当时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也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答。以"林木盗窃法问题"为例,在不触动现代社会所建立于其上的私人所有权的前提下,马克思事实上不可能为自己当时主要基于道德直觉的立场辩护。只...
[KEYWORDS] 物质利益; 普遍贫困; 私人所有权; 结构不正义; A811;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期刊文章
聂锦芳
哲学研究
2020-12-25
[ABSTRACT] 马克思主义是与资本批判和对人的解放之路的探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在75年的生命历程中,亲身感受资本时代的"疾苦和病症",悉心清理资本形成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运动,并通过整理《资本论》手稿完成了对资本逻辑和结构的体系化建构,更借助工人运动有效地探索了超越资本的实践方式。恩...
[KEYWORDS] 恩格斯; 资本批判; 人的解放; 无产阶级; A81;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期刊文章
吴飞
哲学研究
2020-11-25
[ABSTRACT] 本文是讨论经学与哲学关系之作,并尝试对赵汀阳先生《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一文中的说法作出回应。赵先生文中主张哲学应该讨论本源问题,中国传统思想不乏对本源问题的讨论,但由于经学传统与心学传统的相继兴起而丧失。笔者非常同意,哲学应该讨论本源问题,但并不认为本源问题指的就是逻辑-语言的本源问题,而应该...
[KEYWORDS] 经学; 本源问题; 生活经验; 原始经典; 创作经典; B2;B5; 010102 中国哲学;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哲学研究
2021-11-25
[ABSTRACT] 哲学可大别为纵、横两个系统。纵的系统以精神的创发为内涵,以概念的逻辑演进为特征,表达对人类文化成果的历史性反思。横的系统以对认知活动的分析为主,探求主客体的性质,知识之所以发生的要素及其确定性的根据。中国哲学家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牟宗三、张世英对哲学定义的探寻,是不同时期中国哲学世界化的表现...
[KEYWORDS] 哲学; 中国哲学; 纵的形态; 横的形态; 反思; B0;B2;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丰子义
哲学研究
2021-05-25
[ABSTRACT]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哲学必须面对时代、关注现实。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时代既有大时代又有小时代,哲学应自觉作出理论回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哲学对于时代现实应重点加强规律性研究、战略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哲学对于时代现实的关注,在其方法上应当抓好哲学通向现实...
[KEYWORDS] 时代; 文明; 哲学智慧; 中国道路; B27; 0101 哲学;
[ABSTRACT]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中尝试的现代形而上学"新计划",突破了早年的方法路径,通过"一次性"的形而上学怀疑及其取消,在一个不可经验的认识原点上,为新科学及其认识原理提供了新的基础。
[KEYWORDS] 一生一次; 形而上学; 科学; B081.1; 0101 哲学;
Results 1-12 of 12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