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72
[ABSTRACT] 中国和土耳其均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国在政治与经济间的来往愈加频繁,但遗憾的是,两国在文化方面的交流则相对较少。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日益增多,中土两国也从中得利。本文试图从学术性和民间普及性的角度出发,勾勒出当下土耳其儒家研究的基本现状。
[KEYWORDS] 土耳其; 中国; 儒家研究; “一带一路”; B22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至德之世或建德之国是《庄子》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描述,本质上是对小国寡民的延续,具有很大的幻想成分和精神象征意义。郭象通过"寄言出意"的方法改造了《庄子》的核心概念,将其理想王国的具体特征以及虚幻性加以消隐,甚至扭转部分含义,以符合自己的思想。郭象重构的理想政治秩序是圣人无心,百姓自为,秩序井然,...
[KEYWORDS] 郭象; 庄子; 至德之世; 明王之治; 无为; B235.6;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论六家要旨》与《汉书·艺文志》中的"阴阳家"有所不同:前者中的"阴阳家"不指向邹衍,亦非司马氏家学,而是《管子·四时》、《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一系的四时教令体系。其基本框架仍然是以四时为基础,四时之大顺是其核心,"中央土"一系仍然没有与之相配的时令。邹衍则属于《汉志》的"阴阳家",其旨虽归...
[KEYWORDS] 阴阳家; 四时; 五行; 邹衍; 《吕氏春秋》; 《管子》; Yin-Yang School; four seasons; Five Elements; Zou Yan; Mister Lü's Springs and Autumns Annals; Guan zi; B227;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中,系统阐发了自己的"天命""天道""元"等概念,并由此展示出在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儒家如何借助汉初自然化的天人观念来建构其普遍性的政治原理。在此基础之上,董仲舒进一步借助"元"观念形成了天道对政治秩序、伦理秩序的支撑,完成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转折。
[KEYWORDS] 天道; 天; 天命; 元; B234.5;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儒家思想中有一些重要的观念对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复仇就是其中一个。儒家经典对复仇有明确的表述,但在后世的法律体系中又明令禁止复仇,如此就造成经典与法律的冲突,从而吸引了历代思想家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一方面,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并不会因为得不到现实制度的支持而失去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
[KEYWORDS] 复仇; 春秋公羊传; 韩愈; 王安石; B22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钟吕丹道是以丹道体证天道的生命科学和实践体系。文章应用中国实践哲学"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四方解释架构,剥离丹道的宗教属性,构建了钟吕丹道的"全息宇宙论、太一本体论、逆修工夫论和五重境界论"。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人体宇宙—自然宇宙—多次元宇宙"的全息宇宙体系,其中"天地"为物质介体,...
[KEYWORDS] 丹道; 道; 全息宇宙; 气; 元神; alchemy theory; Dao; holographic universe; Qi; Yuanshen; B2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王夫之庄学思想通论》基于《船山全书》,"通论"王夫之的庄学思想,是一个历史跨度极大、思想牵连极广、需过目材料极多、复杂程度极高的"四极"课题。作者邓联合在清晰描述王夫之庄学思想产生背景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其中的内在矛盾。为此,他把王夫之的庄学话语分疏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庄学专书",即《庄子通》...
[KEYWORDS] 王夫之; 《船山全书》; 解庄原则; 庄学思想; 内在矛盾; B249.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正始玄学中,圣人是否有情问题得到重视。何晏首倡"圣人无情"之说;然而,在《论语集解》中何晏通过注释的形式承认了孔子之喜怒哀乐。两者并不矛盾,原因在于,孔子之喜怒哀乐发乎天理自然,并非应物而动。就以"情"为"应物"的古人思想共识而言,孔子之喜怒哀乐根本不是"情"。何晏之说的缺陷在于割裂体用本末。...
[KEYWORDS] 何晏; “圣人无情”; 王弼; “圣人有情”; “神明”; “复性”; B235.1;B235.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聚焦先秦,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草创与形成阶段,政治制度、价值规范、道德观念都处在大变革的时代,就其思想文化的形态,大致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殷周之际,以占卜祭祀、率民事神的神权政治到敬天保民、郁郁乎文的德礼体系;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背景之下,由天命王权到人的主体性的凸显,诸子百家...
[KEYWORDS] 内圣外王; 儒家; 道家; 伦理政治:圣王之治; B2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从《老子》文本入手分析"善",主要依据三个角度:"善"的语法词性,"善"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善"在《老子》哲学话题中的位置。这三个角度揭示了一个全面的"善",《老子》的"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形而上的本体论意味的概念,而且还是一个具有形而下的实践意义的指南。"善"联系着"道""德""圣人"等多个...
[KEYWORDS] 老子; 善; 道; 德; 圣人; 自然; 无为; B223.1;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王弼认为,《老子》首章所说的"可道之道"与"可名之名",因为是"指事造形"层面的"有",因此不足以为通贯终始、万古一揆的常道、常名。当万物还未得以形显,"道"为始物之由;当万物有形有名之时,"道"仍然培育之。因此,以"无欲""有欲"来并观世界的方式是对"道"以及"有"与"无"关系的正确落实。王...
[KEYWORDS] 《老子注》; 王弼; 道; 无; 有; B235.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思想史的考证方法需要资取传统学术的资源,更应该推陈出新,自觉确立适宜于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考证方法。其方法论旨趣在于:切入哲学思想语境以及制度语境之中,深入开掘思想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哲学语词与概念之间的思想逻辑等方面。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诉诸"德音""神明"和"卮言"三个范例予以深入阐释和论证。
[KEYWORDS] 新考证方法; 德音; 神明; 卮言; a new methodology of textual criticism; Deyin; Shenming; Zhiyan;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良知对是非的判断根源于良知活动固有的本然朝向,对与此朝向相同的意识活动和行为,良知好之、是之,反之则恶之、非之,这是良知的本然朝向与良知之"知是知非"的关系。良知的本然朝向即良知以其根源上具有的指向他者、与他者贯通为一的活动能力为动力,走向实现自身本有的对万物一体的醒觉和成全,这是良知对自身的...
[KEYWORDS] 良知; 真诚恻怛; 知是知非; 万物一体; B248.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格物之学作为宋明儒者所注目的核心论域,始终存在着道德与知识不断抵牾的张力。王阳明认为儒学的最终指向是道德人格的圆成,作为至善的天理根植于道德主体,知识只有时时处于道德的观照之下方能表征其意义,朱子格物说的弊端在于方向不明,易陷溺于具体事物的考索而游骑无归,王阳明针对这一流弊对朱子格物说进行了内...
[KEYWORDS] 王阳明; 朱子; 格物; 道德; 内在化; B248.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青春哲学是李大钊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探索。通过对道家宇宙观、齐物观、人生观的吸收、批判与创造性转化,李大钊完成了对"青春"的体系化阐释,构建了其独具特色的青春哲学。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多元化特征,广采博纳中西文化资源,故而在借鉴道家思想的同时能...
[KEYWORDS] 李大钊; 青春哲学; 道家思想; Li Dazhao; philosophy on youth; Taoism; B261;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正>一、儒家哲学研究有待范式突破21世纪初的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看起来已经"无疾而终"。这场讨论看准了旧模式的病症,但"药方"其实没有准备好。它给中国哲学界带来的遗泽或启示在于:要有自己的哲学——中国的问题以及独特的进入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要有自己的哲学,这一点很明白,中国的哲学家们要对人类的...
[KEYWORDS] B22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是在传统的思想文本中发现和汲取面对当代学术问题的思想资源,重新诠释当代学术问题的内涵与思考进路,从而实现从传统到当下的连接,说明不同世代的思想体系的共同基础。因此,哲学史就是不断向传统思想文本的回归,而具体哲学研究工作则是围绕着对思想文本的解说和分析展开的。思想文本的诠释者是以...
[KEYWORDS] 真义; 大义; 古义; 意义生成; 文本诠释; authentic meaning; essential meaning; original meaning; the formation of significance; textual interpretation;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陈淳《北溪字义》与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二书分别代表了宋代程朱理学与清代反程朱理学的思想。就"心"与"理"两个核心概念的关系而言,《北溪字义》延续了方寸之心的说法,以方寸之心的物理虚空性"类推"出心灵的包容性、虚灵性、广大性;《孟子字义疏证》则从"觉知"的功能性上理解心。由此出发,《北溪字义》以...
[KEYWORDS] 《北溪字义》; 《孟子字义疏证》; 心理之辨; B244;B249.6;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康子内外篇》成书时间晚于《教学通议》与《民功篇》,是康有为脱离章学诚影响后,思想真正形成体系、走向成熟而具有独立性的标志。而《内外篇》集中体现了以戴震为代表的清代汉学思想家在人性论及人性论背后的自然—人为之辨向度上对康有为产生的巨大影响,康有为由此接续了荀子以降至西京经学以"血气心知"论性的...
[KEYWORDS] 康有为; 康子内外篇; 人道; 孔教; 戴震; B258;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四时与五行相配在战国中后期成为一个思潮。我们对于这一命题的把握既需要审视阴阳、四时、五行的传统渊源,也需要从西汉时期阴阳五行融合的完成态反向回溯。在《管子》诸篇中,四时五行相配时也呈现不同的思想形态。我们从阴阳二气与"五政苟时"两个角度来理解四时五行相配何以可能的问题。《四时》与《五行》篇中呈...
[KEYWORDS] 阴阳; 四时; 五行; 合流; 政治; B226.1; 010102 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