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35
 | 
[ABSTRACT] 斯宾诺莎的实体(substance)概念是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但是,斯宾诺莎同笛卡尔一样,恰恰是用这个亚里士多德的概念批评了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代表的前现代形而上学,甚至比笛卡尔更彻底。如果说实体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首先是指独立存在的个别事物,那么斯宾诺莎则反过来认为,个别事物并不是实体,而是...
[KEYWORDS] 实体; 事物; 理智; 本质; B563.1;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由于受黑格尔主义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界更关注费希特与谢林早期先验哲学方案之间的差异而非联系。本文试图指出,费希特与谢林早期先验哲学方案虽有差异,但仍然具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即他们都是对意识实在性的终极根据的平行探索。两者都将自我意识作为先验哲学的中心问题,并都试图将思维-存在统一体建立为哲学的最高...
[KEYWORDS] 费希特; 谢林; 先验哲学; 自我意识; 绝对内向性; B516.3;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作为当今法国最为著名的现象学家,马里翁依据可能性的方向,在继承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现象学观念的基础上,开辟出一条新的现象学道路,即被给予性的现象学。在马里翁看来,从其任务和方法来说,现象学超越了形而上学的奠基要求和论证方法,而走向通过还原方法让现象自身显现的道路。他指出,现象要想自身显现就必须...
[KEYWORDS] 现象; 可能性; 奠基; 自身显现; 自身给予; B089;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何怀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03
[ABSTRACT] 在启蒙时代,卢梭是罕见的对文明进行批判的一位思想家,而他所依据的批判武器,恰恰又是启蒙的一个主要价值——对平等的追求。梳理和分析在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呈现的平等与文明的紧张关系,对于我们认识今天的社会潮流和文明命运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卢梭的文明批判却建立在一个对原始人认识有误的基...
[KEYWORDS] 卢梭; 平等; 文明; 社会; Russel; equality; civilization; society; B565.26;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明人陈建的《学蔀通辨》传入日本之后,对江户时代的学术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江户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学蔀通辨》的接受程度与接受方式却并不相同,但总体趋势却是认可程度逐渐下降。在这一过程中,江户思想家对《学蔀通辨》的接受还存在着一条从"尊朱"到"辟佛"的重要线索,这条线索在林罗山、安东省庵与东...
[KEYWORDS] 《学蔀通辨》; 林罗山; 安东省庵; 东泽泻; B313.3;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以新的视角融摄了经典诠释学与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张力,并且在公共性的基础上理解了阐释本身的动态性及其内在机制。从诠释学理论的文本中心与主体中心两个层次上,阐释的有效性与文本的意蕴预设本身都围绕着文本性展开,而在有效性与文本性之下,还必须看到公共理性和阐释语境的基础价值。从文本与...
[KEYWORDS] 阐释; 有效性; 公共性; 意蕴预设; 有效性判定; hermeneutics; validity; publicity; meaning assumption; validity justification; B089.2;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夏语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02-25
[ABSTRACT] 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最受争议的概念。卢梭的批评者认为在公意与自由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公意最终会导致人之自由的尽丧。一些批评者甚至给卢梭贴上了"极权主义先驱"的标签。然而,这恰恰是对卢梭最深的误解。批评者不仅没有把握公意的内涵,也混淆了自由对于卢梭的意义。自由于卢梭而言意谓不服从于任何...
[KEYWORDS] 卢梭; 自由; 公意; 个体性; 可普遍化; Rousseau; freedom; general will; individuality; generalizable; B565.26;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傅志伟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10-20
[ABSTRACT] 笛卡尔在对上帝的存在进行证明之后,出于对"上帝的本体论证明"可能会导致人们认为"自我是自身存在的原因"的担心而终止应有的问题讨论,转而插入对这一观点所进行的反驳论证。他从创造这一角度来反驳"自我是自身存在的原因",并出于理论的彻底性而设想这一反驳可能会面临的回应,即将创造的问题隐去来规避这个反...
[KEYWORDS] 笛卡尔; 自我; 时间; 上帝; 托马斯·阿奎那; Descartes; the self; time; God; Thomas Aquinas; B565.21;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陈波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20
[ABSTRACT] 罗素的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逻辑学和分析哲学领域。在逻辑学方面,他为了避免悖论,提出(禁止)恶性循环原则,发展了简单类型论和分支类型论;以类型论为基础,建立了命题逻辑、一阶谓词逻辑、等词理论、摹状词理论等;坚持逻辑主义主张,用逻辑去担保数学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在其逻辑系统中推导出很大一部分数学。在...
[KEYWORDS] 罗素; 逻辑主义; 逻辑演算; 逻辑原子主义; 摹状词理论; 逻辑构造论; Bertrand Russell(罗素); logicism; logical calculus; type theory; logical atomism; theory of descriptions; theory of logical constructions; B561.54;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20
[ABSTRACT] 罗莎·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理论具有深刻的空间意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扩张性、空间依赖性与空间矛盾性,因而对后来的空间批判理论具有典范性意义。与从历史纵向维度把握帝国主义的列宁范式不同,罗莎·卢森堡范式从空间横向维度批判帝国主义,二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如何实现剩余价值的问题。列宁范式继承马克思的信...
[KEYWORDS] 罗莎·卢森堡;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全球化; 空间批判; Rosa Luxemburg(罗莎·卢森堡); capital accumulation; extended reproduction; globalization; spatial criticism; B516.49;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先刚
江苏社会科学
2020-07-22
[ABSTRACT] 虽然"后期谢林的黑格尔批评"已经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但学界仍然存在着要么对这些批评充耳不闻,要么过于倚重谢林自己的观点,对黑格尔哲学做出片面裁决的情况。有鉴于此,本文围绕"哲学的开端问题""概念与思想的混淆问题""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的关系问题""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的问题"这四个...
[KEYWORDS] 谢林; 黑格尔; 逻辑学; 否定哲学; B516.35;B516.34;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在古希腊形成之时,曾经直接受到古希腊语语法屈折的影响和制约。为了克服这一制约,亚里士多德在把握事物之本质的时候,为了准确展示他面对的事物之结构,故意使用希腊语"是—动词"所具有的过去未完成时与现在时不定式之间的时态张力,创造了我们经常翻译为"本质"概念的表达式(■)。海...
[KEYWORDS] “達在”(Dasein); 本质; 存在; “是—动词”; 亚里士多德; 海德格尔; B516.54;B502.233;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作为当代法国最为著名的现象学家之一,米歇尔·亨利对马克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通过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本身,尤其是通过回到其哲学文本,他以实在性问题为核心,揭示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真正具有实在性的东西是个体生命,而不是社会、历史、阶级等普遍之物。他指出,在马克思看来,普遍之物只能奠基于个体生命之上,而...
[KEYWORDS] 实在; 个人; 生命; 实践; 主体性; reality; individual; life; praxis; subjectivity; B089.1;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汉斯·弗里德里希·富尔达; 熊至立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
2020-09-30
[ABSTRACT] <正>很多人在今天的哲学讨论中把"存在论"(Ontologie)和"存在论的"(ontologisch)这两个表述轻易地挂在嘴边,就好像它们的含义是世界上最不言自明的事情一样。为了深入思考,有必要对存在论这一哲学学科的简短历史作一个回顾,特别是对这个学科的方案在康德和黑格尔那里所经历的动摇作一...
[KEYWORDS] B516.35;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曾浩年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20
[ABSTRACT] 皮平与齐泽克对黑格尔诠释的争议对康德唯心论的本体论诠释有重要的影响。齐泽克认为,黑格尔的洞见是把康德所设立的知识限制提升到本体论层面,提出"现实的不完备性",从而重建关于"存在"之本来性质的本体论;皮平则认为黑格尔哲学并无任何传统的形而上学意味,而是康德批判哲学的深化,对他而言,唯一有意义的本...
[KEYWORDS] 黑格尔; 康德; 齐泽克; 皮平; 自我意识; 物自身; B516.35;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姚卫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7-15
[ABSTRACT] 古印度和古希腊都是世界文明古国,且两地的哲学也是东西方文化中的瑰宝。其中,印度的句义论和希腊的范畴论则是两地古代哲学形态中引人瞩目的理论。这两种理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较明显的相似点是二者都对事物本身及其属性和状态等作了明确的区分,并将实体作为句义或范畴的基础;较明显的差别点是胜论派所说句义...
[KEYWORDS] 印度哲学; 希腊哲学; 东西方哲学比较; 句义; 范畴; Indian philosophy; Greek philosophy; comparis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hilosophy; padqrtha; category; B12;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毕祖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15
[ABSTRACT]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德性学说自提出以来,在古今学者中引起了多方位解读和热烈争论,但他关于德性和数学知识的关系的论述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论述确实大量存在于不同的对话之中,尽管表面上会与我们通常的认识相冲突。柏拉图在不止一篇对话中强调,研究数学知识,尤其是数的比例、几何学以及宇...
[KEYWORDS] 古希腊哲学; 柏拉图; 德性; 知识; 数学; 辩证法;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Plato; virtues; knowledge; mathematics; dialectics; B502.232;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韩林合
学术月刊
2020-08-20
[ABSTRACT] 康德认为,人的行动一方面是特定的自然原因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独特的理知原因的结果。在此,自然原因与理知原因分别对应着作为显象的人与作为物本身的人(主体本身或我本身)。一些解释者认为,康德的这种观点会让其陷入"过度决定"困境。这种批评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康德这里,理知原因、自然原因和人的行动...
[KEYWORDS] 自然原因; 理知原因;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过度决定; natural cause; intelligible cause; transcendental freedom; practical freedom; overdetermination; B516.31; 010103 外国哲学;
期刊文章
冯子龙
理论界
2021-03-20
[ABSTRACT] 清楚分明是《第一哲学沉思集》中判断何物为真的标准。清楚分明是理智能力正常使用的结果,通过这一标准可以达到认知对象的确定性,并确定其为真。但从文本来看,理智清楚分明地知觉到的东西即是真的这一标准的得出十分可疑。甚至在清楚分明这一标准上,第三沉思和第四沉思构成了一个"笛卡尔循环"。本文认为,假如不...
[KEYWORDS] 清楚分明; 真; 笛卡尔循环; clear and distinct; true; Cartesian Circle; B565.21;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现象学在西方传统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之外开辟了一种原发的思想方式,即回到主客未分前具有时间性构造的生命经验,这种活体经验是一切存在理解与价值的源头。此一回到基源性活体经验的思路对我们重新阐发儒家哲理具有根本性的启发,儒家的仁爱思想源于时间性的、非客体化的亲亲经验,从这一基源经验出发生长出仁民爱物...
[KEYWORDS] 现象学方法; 儒学; 亲亲; 活体经验; B089; 010103 外国哲学;
Results 1-20 of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