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7 of 7
 | 
[ABSTRACT]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中,系统阐发了自己的"天命""天道""元"等概念,并由此展示出在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下,儒家如何借助汉初自然化的天人观念来建构其普遍性的政治原理。在此基础之上,董仲舒进一步借助"元"观念形成了天道对政治秩序、伦理秩序的支撑,完成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转折。
[KEYWORDS] 天道; 天; 天命; 元; B234.5;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干春松; Wang Keyou
孔学堂
2021-06-15
[ABSTRACT] 儒家强调审美活动的教化指向,在制礼作乐的过程中,乐要服从于礼仪秩序建构的需要,从孔子的"尽善尽美"到《荀子·乐论》与《礼记·乐记》,都体现出道德目标对审美体验的优先性。但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会突破美学偏向,在教化的目标下,吸收道家和佛教的超越性、非功利性思想,从而呈现出儒释道...
[KEYWORDS] 尽善尽美; 审美; 道德价值; 教化; 《乐记》; 《乐论》; perfection in goodness and beauty; aesthetic; moral values; moral education; "Record of Music"; "Discourse on Music"; B222;B83-092;J01; 010102 中国哲学;010106 美学;050401 艺术学;
[ABSTRACT] 杨度一生的政治思想复杂多变,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受福泽谕吉等人的文明观的影响,认识到西方文明论所具有的对内和对外的不同面貌,从而认为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新的民族和国家观念,他所提倡的开国会的策略和多民族融合的民族观念,深刻影响了当时及以后的中国思想界,也是革命派与改良派在辛亥前论争的重要主题。
[KEYWORDS] 文明; 家族; 民族; 国家; D092; 030201 政治学理论;
期刊文章
干春松
船山学刊
2021-01-15
[ABSTRACT] 戴震对程朱理欲论的批评建立在他对经典的重新解释基础上。他反对理欲对立,认为欲望和情感这些人类生养的基本需要,是理解人和人性的关键,他由此来阐发他关切民生和百姓疾苦的理论志向。戴震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批判和启蒙色彩,对戴震思想的理解可以丰富我们对清代考据学之义理特性的认识。
[KEYWORDS] 戴震; 理欲; 人性; 实践解释学; B249.6;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干春松
文史哲
2021-01-05
[ABSTRACT] 由于文学和历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王国维在哲学上的努力经常被忽略,但从解释学的角度,王国维所提倡的非"功利""纯学术"的路径,则是他想要使中国现代学术进入主动创造的基础。因此,他通过借鉴自己所吸收的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范式,对中国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性""理""命"作了截断众流式的新理解。虽...
[KEYWORDS] 性; 理; 命; 决定论; 道德; 王国维;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对于未来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杨度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民族、国家体制以及文明观念等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他们展现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进入中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多民族国家建立的不同畅想,这些讨论也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现代国家的不同理解。
[KEYWORDS] 民族; 文明; 章太炎; 杨度; 梁启超; B25; 0101 哲学;
[ABSTRACT] 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章太炎针对如何建立现代国家的问题,产生了一番交锋:首先,在民族问题上,康有为采用"文化民族"观,主张满汉融合,为新国家提供坚实的民族力量;章太炎坚持"历史民族"观,强调满汉在历史中的差异性,汉族应当是新国家的主体。其次,在革命问题上,康有为从公羊学的三世说出发,认为革命...
[KEYWORDS] 康有为; 章太炎; 大同; 五无论; Kang Youwei; Zhang Taiyan; Great unity theory; Wuwu Lun; D092;B259.2;B258; 0302 政治学;0101 哲学;
Results 1-7 of 7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