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9 of 9
 | 
期刊文章
张学智
社会科学文摘
2021-03-31
[ABSTRACT] <正>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作鸟瞰式勾勒,可以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对周文疲敝的不同应对之道。儒家主张对周文进行损益,奠定了温和政治和士大夫精神修养的基础,并确定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系统。墨家用俭约、功用来反对靡费、虚文,用大众趣味反对精英文化。
[KEYWORD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哲学研究
2021-11-25
[ABSTRACT] 哲学可大别为纵、横两个系统。纵的系统以精神的创发为内涵,以概念的逻辑演进为特征,表达对人类文化成果的历史性反思。横的系统以对认知活动的分析为主,探求主客体的性质,知识之所以发生的要素及其确定性的根据。中国哲学家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牟宗三、张世英对哲学定义的探寻,是不同时期中国哲学世界化的表现...
[KEYWORDS] 哲学; 中国哲学; 纵的形态; 横的形态; 反思; B0;B2; 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7-20
[ABSTRACT] 六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源头,它是价值和知识的共同体。中国哲学与文学都源于六经,两者有天然的关联。中国哲学重视"文以载道",认为文章的灵魂在宣示价值理想,同时通过对"文德"的强调,彰显人格修养对作品内容、形式的基础作用,为文学创作导正价值方向。中国哲学注重现象,重视体验,在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
[KEYWORDS] 中国哲学; 文学艺术; 文德; 哲学解释学; Chinese philosophy; art and literature; literary virtue;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B2;I0; 0101 哲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
[ABSTRACT] 中国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最集中地表现在:历史著作的撰写中必然有哲学思想贯彻其中,历史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机械摹写,而是通过史学家的重新构思,使史书彰显某种道理,传达某种价值观念。价值与知识并重,史料的采撷、记录、评断与价值的彰显结合,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哲学对历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为史家提...
[KEYWORDS] 中国哲学; 历史学; 刘知幾; 王夫之; K01; 0602 中国史;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2-17
[ABSTRACT] 有为与无为之争,是汉晋政治哲学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王充以黄老为先导,以"疾虚妄"为宗旨,以天道自然无为为思想武器,对汉代谶纬之学的种种神秘附加施以总攻击,以期返回到"恬淡无欲,无为无事"的本来面目。二,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斗争。郭象在贵无与崇有基础上实现了两者的调和:身...
[KEYWORDS] 谶纬之学; 王充; 魏晋玄学; 郭象; 无君论; 葛洪; the study of Chenwei; Wang Chong; Metaphysic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Guo Xiang; no monarch theory; Ge Hong; D691;B235;K23; 0302 政治学;0101 哲学;0602 中国史;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1-12-15
[ABSTRACT] 北宋是理学的开创和奠基期。天道作为理学的基本视点,在各思想体系中有不同体现。周敦颐以"无极而太极"的本体宇宙论为基础,将天地人三才通而为一,并把《周易》和《中庸》结合起来,从天人视角解释"诚"。张载以气的太虚和聚散性质为依据,将儒学的基本问题"性与天道"立于实在论基础之上,并以之批评佛道二教。...
[KEYWORDS] 天道; 北宋理学; 诚; 太虚; 先天法则; 识仁; 格物; sincerity; ultimate vacuity; a priori laws; recognizing humanenes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ngs; B244;K244; 0101 哲学;0602 中国史;
期刊文章
张学智
现代哲学
2021-11-25
[ABSTRACT] 中国政治哲学的特点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讨论、规定得比较充分,而关于国家的政体形式讨论得较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实行得时间长,个人在中国政治中从未走向前台,政治是利益集团间的制衡器,平衡了集团的利益,也就间接地施益于个人,缺少由上下力量博弈而出现的契约意识,重视德治,重视礼乐,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KEYWORDS] 治道; 政道; 集权; 治乱; D0; 0302 政治学;0101 哲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1-09-09
[ABSTRACT] 宋代的王霸之论与不同时期的政治需要密切相关。北宋初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尊周室、贬诸侯,目的在维护中央集权。司马光对孟子以德抗位的批评,意亦在此。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关于王霸、义利的辩论,涉及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正义与功利、王道与霸道、历史与当今等,表面上是功利与心性之争,实际上是当时不同...
[KEYWORDS] 孙复; 王霸之辩; 叶适; 新国本论; K244;D691; 0602 中国史;0302 政治学;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周易研究
2021-12-20
[ABSTRACT] 老子对用名言概念把握"道"持否定态度,堵塞了用经验方法认知非经验者的道路。庄子运用寓言、重言、卮言,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引发听者的联想、类比,获得关于对象的意谓;再对意谓加以延展、引伸,呈现它的影像;通过对影像的解读、诠释,接近关于道的预设。《墨经》对认知的种类、名的内涵与分类作了深入思考。...
[KEYWORDS] 名; 意谓; 道家; 墨经; 公孙龙; name; meanings; Daoism; Mohist Canon; Gongsun Long; B22;K22; 0101 哲学;0602 中国史;
Results 1-9 of 9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