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0 of 10
[ABSTRACT] <正>一赵汀阳先生的《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以下简称《疑案》)一文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哲学要研究本源问题,本源问题必须具有直接性、自明性和普遍性。基于以上思路,赵先生认为,中国思想虽然本来具有理论性,但"经学传统和心学传统对学术的轮流统治导致了理论性的退化"。《疑案》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其中的观点...
[KEYWORD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北京大学哲学系1957年主办的中国哲学史座谈会是实现学术争鸣的一次成功的尝试,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学术盛会。座谈会讨论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怎样确定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对象、范围;二是怎样看待唯心主义;三是怎样继承中国的哲学遗产。座谈会的召开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会议内外许多体现学术平等...
[KEYWORDS] 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 中国哲学史座谈会; 学术文化; letting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Double-hundred Guiding Principle; symposium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cademic culture; B2; 0101 哲学;
[ABSTRACT] <正>如果对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作鸟瞰式勾勒,可以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对周文疲敝的不同应对之道。儒家主张对周文进行损益,奠定了温和政治和士大夫精神修养的基础,并确定了中华文化的经典系统。墨家用俭约、功用来反对靡费、虚文,用大众趣味反对精英文化。
[KEYWORD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正>杨立华教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活动的主题是围绕赵汀阳教授的《历史·山水·渔樵》一书来展开对话,当然对话的内容不限于这本书。长时间以来,汀阳兄都是中国当代哲学界的一面旗帜,他一直在关心"可能的生活",我觉得他是在似乎没有可能的方向上创造出了一个精神世...
[KEYWORDS]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黄老学对于人性的讨论主要围绕"人情"概念而展开。黄老学所说的"人情",既是指人先天具有的自然情感、好恶,"趋利避害"和"自为"的本能,也是指百姓各自不同的智慧、能力,以及人与生俱来的正当的欲望。黄老学相信这些情感、利害、欲望、能力等是人性中最为真实的内容,它正视人性的幽微、复杂,承认人情并没有...
[KEYWORDS] 黄老学; 人情; 人性; Huang-Lao philosophy; Qing(human feelings); Xing(human nature);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由于文学和历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王国维在哲学上的努力经常被忽略,但从解释学的角度,王国维所提倡的非"功利""纯学术"的路径,则是他想要使中国现代学术进入主动创造的基础。因此,他通过借鉴自己所吸收的康德、叔本华的哲学范式,对中国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性""理""命"作了截断众流式的新理解。虽...
[KEYWORDS] 性; 理; 命; 决定论; 道德; 王国维; B2; 010102 中国哲学;
[ABSTRACT] 本文概述20世纪中西马哲学"三化"的四个历史阶段,重点阐述"三化"当前遭遇的难题,说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融合的焦点在启蒙,而中西哲学共同之处在人的尊严。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 西方哲学境遇化; B2; 0101 哲学;
[ABSTRACT]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开展,表现为彼此关联的六大方面:其一是恢复了学术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重新积累,其二是中国文化认同促使人们对中国哲学进行同情之理解,其三是大量新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对早期中国哲学世界的认知,其四是追求中国哲学内在性的方法论的反思,其五是"经""子"的结合以及"经学转向",其六...
[KEYWORDS] 中国哲学; 叙事方式; 文化认同; 出土文献; 方法论; B2; 0101 哲学;
[ABSTRACT]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开创了一些新局面,建立了"中国哲学"的新知识体系,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检讨和反思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主要表现为几个彼此关联又层层递进的方面。对于这些方面的系统性总结,既是为了回顾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进展,同时也...
[KEYWORDS] B2; 0101 哲学;0303 社会学;
[ABSTRACT] <正>馬一浮先生一個重要論斷,是以國學爲六藝之學,以六藝該攝一切學術,包括諸子、西學等在內。在現代學術中,這個說法顯然不是主流。但當代學術的確越來越重視六藝之學。馮友蘭先生晚年反思自己的中國哲學史硏究,特別提出忽視了經學傳統,尤其是易學。其弟子、我的老師朱伯崑先生著《易學哲學史》,系統梳理易學...
[KEYWORDS] B2; 0101 哲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
Results 1-10 of 10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