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 of 5
[ABSTRACT] 康德认为,人的行动一方面是特定的自然原因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独特的理知原因的结果。在此,自然原因与理知原因分别对应着作为显象的人与作为物本身的人(主体本身或我本身)。一些解释者认为,康德的这种观点会让其陷入"过度决定"困境。这种批评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在康德这里,理知原因、自然原因和人的行动...
[KEYWORDS] 自然原因; 理知原因; 先验自由; 实践自由; 过度决定; natural cause; intelligible cause; transcendental freedom; practical freedom; overdetermination; B516.31;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红楼梦》以大观园为核心场景,以贾宝玉为主人公,以宝黛之恋为贯穿全书的红线。本文从大观园、贾宝玉和宝黛之恋三个意象层面探讨《红楼梦》的美学意蕴。《红楼梦》在虚实交融的叙事中,以极切实又极奇幻的笔法,展示了一出以贾宝玉为中心意象的凄美而炽烈的人生戏剧。在熔铸多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对庄子哲学的生命...
[KEYWORDS] 《红楼梦》; 庄子; 美学意蕴;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Zhuang Zi; aesthetic meanings; I207.411;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ABSTRACT] 谢林开创了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哲学,并首次在这个领域提出了系统的阐发。在谢林艺术哲学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及其与哲学(尤其是谢林自己的哲学)的关系中,包含着双重的架构,即永恒架构(艺术门类的排序)和时间性架构(即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对立)。谢林一方面洞察了艺术的永恒本质,另一方面也把握了艺术中的时代张...
[KEYWORDS] 谢林; 艺术哲学; 同一性哲学; 建构; 艺术终结论; Schelling; philosophy of art; identity-philosophy; construction; end of art; J0-02; 050401 艺术学;
[ABSTRACT] <正>○先教授,您好!您是我国谢林与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您当年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完成的博士论文就以谢林哲学为主题,这十几年来的研究也集中在谢林与德国古典哲学的领域。可否从这点开始谈谈您的治学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我的治学兴趣完全是自发形成的。刚上北大的时候,我读到叔本华的《作为...
[KEYWORDS] B1;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康德在不同文本中多次论述了公共性原则,这些看似零散的论述分别表达了同一原则的不同维度,并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离开了任何一个维度,康德的公共性原则都不可能得到确切的理解。公共性不仅是政治的原则和启蒙的原则,在根本上还是理性自身的原则。理性在它的自主运用之中任何时候都需要公共性作为这一运...
[KEYWORDS] 政治; 权利; 启蒙; 公共理性; Kant; politics; right; enlightenment; public reason; B516.31; 010103 外国哲学;
Results 1-5 of 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