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 of 5
[ABSTRACT] 《博物自在》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继《看得见的风景》、《博物人生》、《天涯芳草》之后又一部以博物学为主题的文章结集.虽然体例上近似杂文集,全书的主题则是一以贯之:通过各种具体实例说明何谓博物学.收入本书的文章的体裁不拘一格,包括散文、诗歌、访谈、对话录等,多角度展现了一位博物学践行者的探索...
[KEYWORDS] 杂文集; 践行者; 对话录; 华杰; 哲学系; 诗歌形式; 书缘; 现代文明; 尽信书; 钢筋水泥
[ABSTRACT] 最近,北大哲学系与美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全国范围的庆贺张世英教授九五寿诞的学术研讨和祝寿会.北大哲学系现离退休教师 40 多人中,80 岁以上者 20 多人,90 岁以上者 2 人:张世英,95 岁,西方哲学著名专家兼美学家;杨辛,94岁,美学家兼著名书法家.目前,他们的身体强健,精、气、神更佳.
[KEYWORDS] 张世英; 哲学系; 杨辛; 老一辈学者; 米寿; 西方哲学; 黑格尔哲学; 离退休教师; 研究中心; 相期
[ABSTRACT] 2016年5月7日,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承办、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召集的总第十五期“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成功召开.清华大学哲学系王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韩水法教授、韩林合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林远泽教授、海德堡大学哲学系蒋运鹏助教...
[KEYWORDS] 哲学系; 韩林; 汉语研究; 清华大学法学院; 江怡; 主讲专家; 韩水; 许章润; 王路; 林远
[ABSTRACT]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即使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算起,迄今也不过一百余年.如何确立中国大学的精神,如何理解中国大学的价值和文化根基,是现在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大学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学习和追随之后,是否可以逐步走向成熟.成熟意味着在自我和他者以及世界的关系中确立自身.具体到哲...
[KEYWORDS] 哲学教育; 京师大学堂; 哲学系; 西方哲学; 冯友兰; 哲学门; 《中国哲学史》; 熊十力; 金岳霖; 哲学学科
[ABSTRACT]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成立"现代中国哲学"课题组,课题设计中包括"中国哲学史"项目,主要是对中国现代哲学产生重大影响,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访谈。这一篇干春松教授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原所长陈筠泉先生的访谈即是其中一部分。由于...
[KEYWORDS] 陈筠; 莫斯科大学; 中国现代哲学; 《哲学研究》; 春松; 哲学教科书; 中国哲学史; 真理标准讨论; 价值观问题; 哲学系
Results 1-5 of 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