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0 of 10
 |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ABSTRACT] 
[KEYWORDS] 道德理想主义; 普遍和谐; 自律; 儒家文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ABSTRACT] 
[KEYWORDS] 实学; 修德; 明经; 致用; 中国实学; 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ABSTRACT] 
[KEYWORDS] 格物知性; 由性生知; 心性论; 知识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ABSTRACT] 王夫之将乾所代表的主动性、根源性、健顺一体性与"道"会通起来,旨在建立一个健动、主有的本体,反对佛老的虚空、阴柔。在对"元亨利贞"的发挥中,着力树立"四德可德,而智不可德"的理论,以此反对孤明、巧慧、重智轻德的世风。强调乾的普利万物的...
[KEYWORDS] 王夫之; 《乾》卦; 道; 佛老; 功利主义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ABSTRACT] 本文认为,贺麒吸收黑格尔概念即自由的思想,导出“理学即心学”的命题,复由主体在理念这一主客、心物合一体中的统摄、主导作用,突出心的绝对性、健动性,又发挥“理性的机巧”的思想,在理势合一中突出精神的决定作用。这是他“新心学”的哲学根据。贺麟还吸收康德思想,与陆王心学相融会,发挥出“逻辑意义的心”...
[KEYWORDS] 理念; 心物合一; 理性; 新心学; 精神原则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ABSTRACT] 
[KEYWORDS] 老子; 王夫子; 道家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ABSTRACT] 本文在西方相关理论的映照下,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身心关系理论的不同形态,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哲学家倾向于朴素的身心合一论,较少由理性分析推到极处而有的身心分离为二个实体的学说;大都在身心合一的前提下讨论身与心的互相影响,且在身心二者中更重视心的作用。并且因为气本论的传统, 大多数哲学家将精神活...
[KEYWORDS] 身; 心; 身心合一; 气
期刊文章
Fulltext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ABSTRACT] 儒家文化的精神可以概括为道德理想主义、普遍和谐、自律和内在超越几个方面。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以“三不朽”为集中体现。道德理想主义以道德完美为人生最高追求,建立功业以道德修养为基础。这是贯穿整个儒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它对工具理性发达、人文价值失落的现实文化偏向有匡正作用。普遍和谐包括自然界本身的和谐、...
[KEYWORDS] 道德理想主义; 普遍和谐; 自律; 内在超越; 三不朽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ABSTRACT] 张岱年接受了怀特海“事”的观念 ,也接受了二十世纪前期流行的物质结构论。前者重在刻画事物的过程性、流动性 ,和中国传统哲学“生生之谓易”、“太和即道”的思想吻合 ,是他的形上学的基础。后者重在刻画事物的规律性、确定性 ,是他的新唯物论的基础。两种物质观并存于张岱年前期哲学中 ,表现出他对外来思...
[KEYWORDS] 怀特海; 事; 物质元素; 理
期刊文章
张学智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ABSTRACT] 
[KEYWORDS] 怀特海; 物质元素; 张岱年哲学
Results 1-10 of 10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