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10
[ABSTRACT] 全球化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全球化的发展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矛盾,不仅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而且对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也是一个重大冲击。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一方面唯物史观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和矛盾仍保持着有效的解释力和穿透力,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全球...
[KEYWORDS] 全球化研究; 经济全球化; 中青年学者; 西方国家; 国际经济体系; 经济分析; 资本全球化; 世界体系; 资本扩张; 理论研究
[ABSTRACT]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系创新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重点之一,作者认为重温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构建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思想对于推动这个问题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作者看来,他们构建科学的哲学体系的主要原则是逻辑与历史一致,其具体表现是哲学范畴、原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KEYWORDS] 科学的哲学体系; 世界观; 逻辑与历史; 抽象与具体
[ABSTRACT]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哲学思想; 综合创新; 中国化
[ABSTRACT]
[KEYWORDS] 北京大学; 北大校史; 北大精神; 北大传统
[ABSTRACT]
[KEYWORDS] 梭罗; 自然思想; 超验主义; 瓦尔登湖; 生态伦理
[ABSTRACT] 本文在"轴心时代"的背景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如何对人类的共同目标和首先精神所做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可比性表现在三个:德性的统一性,首先的知识性和德性的普遍性。
[KEYWORDS] 孔子; 苏格拉底; 德性; 道德普遍性
[ABSTRACT] “符合论”本质上属于一种用经验知觉的观点来看待真理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共相论”的反驳 ,在哲学上确立了真理符合论最初的经验基础 ;近代经验论对主体的强调 ,把“符合论”的基础从客体的方面转向主体的方面 ,从而使之具有了浓重的不可知论意味 ;现代语言哲学继承了经验论哲学重视主体经验的传统...
[KEYWORDS] 真理符合论; 经验论; 语言哲学; 康德先验论
[ABSTRACT] 本论题关注的是道德实现问题。通过考察我国道德实现中的困境 ,提出道德实现的内在依据和根本归宿是人性。文章着重探究人的基本属性在道德实现过程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并对其在道德生活中发挥作用的深层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阐析。
[KEYWORDS] 道德实现; 人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精神属性
[ABSTRACT] 在分析哲学思潮的影响下 ,美学被极端地狭隘化为对艺术的定义 ,造成美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当代西方美学家在摆脱这种狭义美学时不约而同地回到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原初定义 ,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广大的感性生活领域 ,甚至将美学扩大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这种广义美学的发展倾向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
[KEYWORDS] 广义美学; 狭义美学; 蔡元培
[ABSTRACT]
[KEYWORDS] 北京大学; 北大传统; 北大精神
[ABSTRACT]
[KEYWORDS] 中国哲学; 时代思潮; 学术转型; 文化承担
[ABSTRACT]
[KEYWORDS] 证明与证实; 伦理学; 道德价值判断; 伦理学事实判断
[ABSTRACT] 长期以来哲学原理教材存在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著作可分为早期著作、部分读书笔记札记手稿、论战性著作、成熟而比较完整的论著等四类。应从《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入手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进行哲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KEYWORDS] 方法; 思路; 启发性
[ABSTRACT]
[KEYWORDS] 北大校长; 蒋梦麟; 京师大学堂; 百年校庆; 文化保守主义; 大学文科; 西洋文化; 小休; 刘师培; 学术机构
[ABSTRACT] "本质"最早在亚里士多德的用语中就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普通的东西"("共相"),一是指"个体的东西"("这个")。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片面地认为,"本质"就是...
[KEYWORDS] 本质; 普遍性; 个体性;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文化
[ABSTRACT]
[KEYWORDS] 儒藏; 儒家典籍; 儒家思想
[ABSTRACT]
[KEYWORDS] 基督教哲学; 神哲学; 哲学批评; 汉语神学
[ABSTRACT] 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日益激烈,一批有志之士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袁世凯称帝及康有为的《致总统总理书》激起了以西方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分子的强烈抨击。陈独秀连续发表批孔文章,反对假借孔教以实施复辟,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批判的直接对象不...
[KEYWORDS] 陈独秀; 儒家思想; 西方思想; 新文化运动
[ABSTRACT] 近百年来 ,中国美学在方法论上经历了三次转变。哲学的方法尚未立定脚跟 ,便被心理学方法所取代了 ;心理学方法尚未得到总结 ,又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学所摈弃了。 80年代之后出现了方法的多元化倾向 ,一方面推进了美学多层面的研究 ,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使美学面临无所适从的境地。美学是跨越...
[KEYWORDS] 体验; 反思; 思辨
[ABSTRACT] 文章以被学界称为“谜团”的《石涛画语录》中的“资任”说为研究对象 ,从中国哲学、画学以及汉语语义阐释的广阔背景 ,对这一概念作了细致的辨析 ,认为这一概念包含着受任、取任、胜任、保任和自任五个层面的内容 ,这几个层面具有内在理论联系 ,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石涛画学思想的个性特点。文章在此基础上得出...
[KEYWORDS] 石涛; 画学; 资任; 自性; 任持; 保任; 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