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109
[ABSTRACT]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和“人”可以说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天人关系”问题则是历史上我国哲学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司马迁说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书;董仲舒答汉武帝策问时说,他讲的是“天人相与之际”的学问;杨雄说:“圣人……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何晏说另...
[KEYWORDS] 儒家思想; 天人关系; 中国传统哲学; 天人之际; 魏晋玄学; 中国哲学; 《系辞》; 知天; 哲学讨论; 爱人利物
[ABSTRACT] 熊十力是当代中国对本体论最为关注的哲学家,也是对知识论问题醒觉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他在酝酿《新唯识论》之初,便有撰写量论之构想。自始至终,常系念不忘,在与学生、友朋的通信中, 亦多次提到撰写量论之必要。但终其一生,量论迄未作出。熊十力的知识背景,以唯识学为根荄。所以他造新唯识论,亦拟有境论量
[KEYWORDS] 熊十力; 量论; 新唯识论; 量智; 性智; 知识论; 牟宗三; 唯识学; 体用不二; 中国哲学
[ABSTRACT] 2005年11月5—6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哲学会、南阳市政府、南阳理工学院和冯友兰研究会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
[KEYWORDS]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 民盟中央主席; 南阳理工学院; 逻辑分析方法; 吴志攀; 新世训; 河南省南阳市; 宗璞; 任继愈
[ABSTRACT] 一金岳霖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哲学研究》1985年第9斯发表了他的《中国哲学》一文,也是出于纪念的意思吧。在这篇文章里,金先生提出了中国哲学的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那种可以称为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金先生说:“这个说法的确很常见,常见到被认为是指中国哲学不合逻辑,中国哲学不以认识为
[KEYWORDS] 金岳霖; 中国哲学; 《哲学研究》; 具体共相; 新理学; 不合逻辑; 不发达; 现代逻辑; 中国味; 魏晋玄学
[ABSTRACT] 现在中国人研究的西方哲学,是现代中国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主体是中国人,而不是西方人,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中文,而不是西文。正是因为主体和语言的差异,西方哲学在中国和在西方就有所不同,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人讲的西方哲学属于中
[KEYWORDS]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主要语言; 中国传统哲学; 冯友兰先生; 格义; 中国古代哲学; 西方国家; 中西哲学; 哲学批判
[ABSTRACT] 去年(1984年)10月4目,我和冯友兰先生由李中华同志陪同进城到305医院看望金岳霖先生。那天金先生病势好转,连说“你们来看我,不容易,不容易!”临别时再三握手。过了几天,企先生出院回寓所休养,不料到19日病势突然转剧,遽尔逝世!这是哲学界一大损失,是非常令人悲痛的! 金岳霖先生是现代中国著...
[KEYWORDS] 金岳霖; 李中华; 中国哲学; 现代中国; 熊十力; 逻辑分析方法; 哲学论文; 中国传统哲学; 叶公超; 古代哲学
[ABSTRACT] 老庄的思想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学术界已经注意到,讲老庄的美学不能局限在"美"这个范畴上。如果局限在"美"这个范畴上,老庄的美学思想就会显得异常贫乏。正如叶朗先生在谈到老子美学思想时所指出的那样,老子美学中最重要的范...
[KEYWORDS] 美学意义; 人生境界; 中国美学; 叶朗; 寓言故事; 中国哲学; 哲学方法; 席勒; 不可言; 云将
[ABSTRACT] 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和”的理念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要理解此理念,我们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首先,万事万物源自和谐统一的状态,事物或世界的形成本身就是多样性的统一。 其次,和不仅是事物的源头活水,是形成万事万物的本体,而且也是事物或世界存在、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最佳状态。 ...
[KEYWORDS] 中国哲学; 和理念; 冲突消解; 战争
[ABSTRACT] <正>徐志坚(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欢迎各位再次来到东吴讲堂,东吴讲堂是我们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学术高地,我们已经办了五十六期,今天是五十七期,跟上次讲堂一样,本次讲堂由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本次讲堂的主题是中国哲学,我们本次讲堂请到的嘉宾是来自北京...
[KEYWORDS] 现代新儒家; 常熟理工学院; 新儒学; 哲学系教授;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梁漱溟; 儒学思想; 春松; 浙江绍兴人
[ABSTRACT] <正>尘封十年之久,汤一介先生的家族传记式作品《我们三代人》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记述了汤氏三代在100多年的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生活和学术活动的经历,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为我们了解百年学术史、文化史和政治史提供了一个窗口。汤氏三代人,时历三世,汤一介先生
[KEYWORDS] 事不避难; 汤一介; 三代人; 学术活动; 政治史; 学术生涯; 素位而行; 熊十力; 中国哲学; 中学时代
[ABSTRACT] 由于在治学方法和叙述模式方面我们至今没有自己的系统东西,所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历来重视的,只是史料的编辑整理和鉴别考证.显然,这样的研究模式是有重大缺陷的,因为该模式本身并不具有真正深层的学术研究性质.这一模式的不足从胡适之后一直延续至今,且日趋极端.我们如果想真正推进中国现代哲学的进步,就必...
[KEYWORDS] 中国哲学; 现代转型; 治学方法; 叙述模式
[ABSTRACT]
[KEYWORDS] 中国哲学; 解释学; 理论建构; 比较哲学
[ABSTRACT] 人类进入 2 1世纪 ,学者们对 2 1世纪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给予了最大关注 ,特别是对如何构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如何处理“中、西、马”三大哲学流的关系 ,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生长点的问题 ,阐发了众多很有新意的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些重点问题的综述 ,对 2 1世纪马克...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全球化
[ABSTRACT]
[KEYWORDS] 中国哲学; 时代思潮; 学术转型; 文化承担
[ABSTRACT]
[KEYWORDS] 中国哲学; 古代哲学; 理气问题; 事理关系
[ABSTRACT] 赵敦华认为,中国哲学现代形态是近百年来哲学在中国造就的事实,其内容主要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而以中西"双向格义"为特征的现代汉语的哲学话语则是中国哲学现代形态的共同语言。贺来指出.要在中、西、马哲学的良性互动中寻求重构民族"哲学自我&qu...
[KEYWORDS]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话; 建构
[ABSTRACT]
[KEYWORDS] 存在; 形而上学; BEING;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ABSTRACT]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被誉为"特立独行、一代直声"的梁漱溟先生,对哲学与文化有诸多贡献;与此同时,他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有深刻的体认。他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本在理性,而理性之最重要的表现是注重于
[KEYWORDS] 梁漱溟;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人物研究
[ABSTRACT] 《中国哲学小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phy)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后经整理,于1948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出版后,曾有法文、意大利文和南斯拉夫文的译本出版。但此书过去无中文译本,现由涂又光...
[KEYWORDS] 中国哲学; 冯友兰先生; 小史; 英文本; 中国传统哲学; 新儒家; 中文译本; 意大利文; 麦克米伦; 中西哲学
[ABSTRACT] 对于抱有天职和强烈使命的人来说,他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和事业,汤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些日子,他是在坚定地同疾病的抗争中走的,他是在十分操心《儒藏》编纂的宏业中走的,他是在不懈地思考哲学问题中走的。我印记中的汤先生的音容笑貌,主要体现在他的温文尔雅上。我说的温文尔雅比一般说的意思要广,...
[KEYWORDS] 汤一介; 儒藏; 哲学问题; 中江藤树; 中国哲学; 核心论题; 事不避难; “文明冲突论”; 诠释学; 访问记
Data Facts
Keyword
Publisher
Date issued
- 17 2020 - 2023
- 19 2010 - 2019
- 37 2000 - 2009
- 25 1990 - 1999
- 9 1980 - 1989
- 2 1958 - 1959
Indexed Database
ISSN
Content Type
- 100 Journal
- 9 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