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25
[ABSTRACT] 老庄的思想对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是学术界公认的事实。学术界已经注意到,讲老庄的美学不能局限在"美"这个范畴上。如果局限在"美"这个范畴上,老庄的美学思想就会显得异常贫乏。正如叶朗先生在谈到老子美学思想时所指出的那样,老子美学中最重要的范...
[KEYWORDS] 美学意义; 人生境界; 中国美学; 叶朗; 寓言故事; 中国哲学; 哲学方法; 席勒; 不可言; 云将
[ABSTRACT]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被誉为"特立独行、一代直声"的梁漱溟先生,对哲学与文化有诸多贡献;与此同时,他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有深刻的体认。他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本在理性,而理性之最重要的表现是注重于
[KEYWORDS] 梁漱溟; 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人物研究
[ABSTRACT]
[KEYWORDS] 文化科学; 西方哲学; 哲学文化; 中国哲学; 高尔吉亚篇; 不等于; 希腊哲学; 奎因; 英国谚语; 不可比性
[ABSTRACT] 汤用彤(字锡予)先生生於一八九三年,今年是他诞生的一百周年,为了纪念他在学术和教育上的成就,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版《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生百周年纪念文集》。季羡林先生为此纪念文集写了一篇序,在序中他论到近现代学术大师和前此的学术大师的不同,他说:
[KEYWORDS] 汤用彤先生; 中国佛教史; 印度哲学史; 魏晋玄学; 佛教宗派; 印度佛教; 素位而行; 哀江南; 中国哲学; 隋唐佛教史稿
[ABSTRACT] 把思维方式、现实世界与后现代哲学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但细细推敲就会发现,这 三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内在的关系。新近出版的王治河同志所著《扑朔迷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一书正是从思维方式与现实世界的矛盾关系入手,分析考察了后现代哲学思潮的产生、特征、实质在其价值,读来颇受启发。 本...
[KEYWORDS] 后现代哲学; 内在的关系; 当代西方哲学; 哲学文本; 现代解释学; 治河; 思潮研究; 后人道主义; 中国哲学; 思想运动
[ABSTRACT] 读钱穆先生《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汤一介《中国文华对人类未来可有之贡献》是钱穆先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在该文的“前言”中钱先生说:“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归宿处。”又说:“我深信中国...
[KEYWORDS] 钱穆先生; 人类未来; 钱先生; 汤一介; 天人关系; 西洋人; 王阳明; 中说; 中国哲学; 花树
[ABSTRACT] 应重视对老子的研究──关于深入研究老子思想的几点意见朱伯崑从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领域看,孔子、老子乃中国哲学的创始人。老子重天道,孔子重人道,分别开创了中国哲学的传派,后来各自形成和发展为两大流派,即儒家和道家。汉朝以后,伴随印度佛教的传入,又形成了中国...
[KEYWORDS] 老子思想; 朱伯崑; 中国哲学; 孔子学说; 道家学说; 印度佛教; 老学; 《易传》; 解老; 无为而无不为
[ABSTRACT]
[KEYWORDS] 王阳明; 知行合一; 阳明学; 传习录;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三松堂全集; 汤一介; 儒家哲学
[ABSTRACT]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哲学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一时代应有每一时代的哲学思潮。20世纪是中国社会大转变的世纪。
[KEYWORDS] 中国哲学; 理在事中; 哲学思潮; 《易传》; 冯友兰先生; 时代精神; 熊十力; 新唯识论; 金岳霖; 中国传统哲学
[ABSTRACT] 老儒家思想是春秋大相径期思庭。他提家、哲出以“道”家,他为核心的为道家哲学体派的创系,并用人,其“道”来说创立的明宇宙万想体系物的本质、变化和本原,使中国哲学突破了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范围,为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人学思想亦突破了殷周以来的天鬼人神之辨,提出了诸如“人法地,地法天...
[KEYWORDS] 道法自然; 道家哲学;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人学思想; 常善; 十八章; 以道; 小国寡民; 天下无道
[ABSTRACT] 随着纪元转换的临近,在两个世纪的交汇点上审视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文化选择的哲学阶段。中西文化论战及其哲学意蕴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哲学的主题,文化选择从总体上看,形成了陈独秀、李大钊激进主义文化观、梁漱溟保守主义文化观与胡适自由主义文化观三足鼎立的局面...
[KEYWORDS] 中国哲学; 新唯识论; 新理学; 熊十力; 新心学; 冯友兰; 梁漱溟; 金岳霖; 贺麟; 世界哲学
[ABSTRACT]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随着时代的前进,哲学思维应有新的发展。这是合乎规律的。回忆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中国的哲学园地中曾经出现新
[KEYWORDS] 中国哲学; 生生不已; 四十年代; 市场经济体制; 周易大传; 中西哲学; 冯友兰; 中国历史; 原始儒学; 贺麟
[ABSTRACT]
[KEYWORDS] 汤用彤; 文化理想; 新人文主义; 白壁德; 同情原则; 中国哲学; 哲学底蕴; 学术论文集; 文化守成主义; 印度佛教
[ABSTRACT] 学点哲学少受蒙蔽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于民中西思维两条路,“内通”、“外通”各不同;学点中哲基本理,易悟道来少受蒙。怎样看待气功这种神秘现象?或者说,沿着什么思路才能想得通。比如“隔墙发气”、“远距离发气”、“千里遥视”,以及更奇妙的“搬运”、“钻墙”、...
[KEYWORDS] 哲学系教授; 遥视; 中国古代哲学; 人体科学; 两条路; 古代养生; 养生学; 人体大脑; 中国哲学; 内视
[ABSTRACT] 欣闻张允熠同志的新作《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一书即将出版,可喜可贺。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但研究起来难度很大,因此,长期以来,国内还没有系统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又不能...
[KEYWORDS] 21世纪; 中国哲学; 儒学; 马克思主义
[ABSTRACT]
[KEYWORDS] 冯契; 哲学教科书; 中国哲学; 本体论问题; 实践唯物主义; 中西哲学; 时代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 金岳霖; 冯友兰
[ABSTRACT] 汤用彤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魏晋玄学研究的专家。汤用彤先生在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颠沛流离"之中,坚持研究学问。从三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中,先后撰写了有关魏晋玄学的研究论文十余篇,汤先生原在抗日战争初
[KEYWORDS] 魏晋玄学论稿; 汤用彤先生; 魏晋玄学研究; 玄学家; 抗日战争时期; 宇宙本体论; 言意之辨; 中国哲学; 贵无派; 僧肇
[ABSTRACT] 去年(1994年)冯契同志80岁生日时,我曾给他写过一封信。在信中除了祝贺他的生日外,我特别提到他早年的那篇论文《智慧》(刊于《哲学评论》第10卷第5期,1947年6月),因为我认为他的那篇文章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论文,并且希望能读到他有关这一哲学论题的新作。后来收到他的新作《智慧的探索》,由于各...
[KEYWORDS] 冯契; 哲学论文; 哲学评论; 中国哲学; 哲学系; 一封信; 卷第; 德性之知; 实践唯物主义; 转识成智
[ABSTRACT] 柏拉图的理念论首开主客二分之先河,而真正确立主客二分基本原则的当是笛卡尔。西方近代哲学史上的主体性原则越来越趋于抽象化,主体甚至被神化为一种无所不能的东西。而西方现代哲学的主要趋向则是反对自我的抽象化和永恒化,把人还原为现实的,具体的人。中国哲学史基本上缺乏主客二分的思想,缺乏主体性原则。所以...
[KEYWORDS] 主体性原则; 西方近代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现代哲学; 费尔; 学史; 认识者; 希腊哲学; 古典哲学家; 王船山
[ABSTRACT] 细读贺先生自美、德留学回国(1931年)至四十年代末的著作,可感到这些文字受着某种方法的引导。此种方法并非只是一外在的工具或建构法,也难于像“科学实验法”、“数理演绎法”、“归纳法”等类方法那样从形式上被抽取出来。但用心的读者随处可体会到它(或它们)舒卷开合的张力。因此,本文所谈的“方法”应在...
[KEYWORDS] 贺麟; 黑格尔哲学; 治学之道; 实验法; 四十年代; 哲学史论文集; 艺术天才; 中国哲学; 本体论意义; 哲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