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19 of 19
 | 
[ABSTRACT] <正>徐志坚(常熟理工学院副教授):各位同学各位老师,欢迎各位再次来到东吴讲堂,东吴讲堂是我们常熟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学术高地,我们已经办了五十六期,今天是五十七期,跟上次讲堂一样,本次讲堂由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本次讲堂的主题是中国哲学,我们本次讲堂请到的嘉宾是来自北京...
[KEYWORDS] 现代新儒家; 常熟理工学院; 新儒学; 哲学系教授;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梁漱溟; 儒学思想; 春松; 浙江绍兴人
期刊文章
Fulltext
干春松; 潘宇
博览群书
2016
[ABSTRACT] <正>尘封十年之久,汤一介先生的家族传记式作品《我们三代人》终于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这部作品记述了汤氏三代在100多年的历史大变革的背景下生活和学术活动的经历,在我们看来,这部作品为我们了解百年学术史、文化史和政治史提供了一个窗口。汤氏三代人,时历三世,汤一介先生
[KEYWORDS] 事不避难; 汤一介; 三代人; 学术活动; 政治史; 学术生涯; 素位而行; 熊十力; 中国哲学; 中学时代
期刊文章
胡军
探索与争鸣
2015
[ABSTRACT] 由于在治学方法和叙述模式方面我们至今没有自己的系统东西,所以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历来重视的,只是史料的编辑整理和鉴别考证.显然,这样的研究模式是有重大缺陷的,因为该模式本身并不具有真正深层的学术研究性质.这一模式的不足从胡适之后一直延续至今,且日趋极端.我们如果想真正推进中国现代哲学的进步,就必...
[KEYWORDS] 中国哲学; 现代转型; 治学方法; 叙述模式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中江
博览群书
2014
[ABSTRACT] 对于抱有天职和强烈使命的人来说,他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和事业,汤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些日子,他是在坚定地同疾病的抗争中走的,他是在十分操心《儒藏》编纂的宏业中走的,他是在不懈地思考哲学问题中走的。我印记中的汤先生的音容笑貌,主要体现在他的温文尔雅上。我说的温文尔雅比一般说的意思要广,...
[KEYWORDS] 汤一介; 儒藏; 哲学问题; 中江藤树; 中国哲学; 核心论题; 事不避难; “文明冲突论”; 诠释学; 访问记
期刊文章
Fulltext
王中江
中国哲学史
2011
[ABSTRACT] 在现代中国的体系化哲学中,金岳霖的哲学最具体系性。在这一方面,他是能够让西方哲学的体系化特征在中国哲学中充分表现出来的真正代表性人物。①金岳霖通过现代逻辑分析方法层层抽绎哲学概念和问题,使得他的哲学体系很严密。他的三部书——《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分别代表了他在
[KEYWORDS] 金岳霖; 逻辑分析方法; 无极而太极;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体系性; 知识论; 现代中国; 生物进化; 共相
期刊文章
Fulltext
楼宇烈; 黄匡时; 冯佳; 鲁子奇; 杨惠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
[ABSTRACT] 采访者:楼老,请问您是怎样走上中国文化的研究道路的?楼老:应该说这与中学老师的影响有关。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历史老师,他们的授课对我有很大的感染,从此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产生了兴趣。当然,我也很喜欢数学、
[KEYWORDS] 历史老师; 中学老师; 楼宇烈; 采访者; 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佛教思想; 大乘佛教; 中国传统文化
期刊文章
Fulltext
干春松
博览群书
2014
[ABSTRACT] 汤一介先生始终认为文献整理必须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作为一个自1980年代一直引领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的学者,他对当下中国和世界所面对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比如1980年代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其核心的诉求是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反思当时流行的将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立起来的倾向。并整理出...
[KEYWORDS] 汤一介; 儒学研究; 中国文化书院; 中国哲学; 学术研究; 儒家思想; 儒学思想; 梁漱溟; 儒藏; 哲学系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敦华
工会信息
2014
[ABSTRACT] 今年9月9日,国学泰斗汤一介因病逝世。今年5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北大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大人文学苑,87岁的著名哲学家汤一介从研究室走出来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快步迎上去同汤教授亲切握手。在汤教授研究室里,总书记同他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
[KEYWORDS] 汤一介;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华优秀传统; 儒藏; 《工人日报》; 中国文化; 文化继承; 哲学系; 中国哲学; 儒学研究
[ABSTRACT] 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佛教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新生代佛教学者的研究领域更趋多样化,普遍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问题意识与方法论有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本文结合北京大学近期举办的系列佛教学术活动,借以分析当前我国佛教研究的新趋势。佛教研究在中国大陆,主要依附中国哲学或中国历史专业。相关的研究成果...
[KEYWORDS] 佛教史; 佛教文献; 佛教学者; 佛教哲学; 历史专业; 中国哲学; 研究成果; 如来藏; 历史研究; 学术活动
期刊文章
Fulltext
胡士颍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3
[ABSTRACT] (李景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哲学乃是一种以个性化的方式表出其普遍性理念的学问。该书是《教化的哲学》的承继之作,也是对以"教化"作为核心观念揭示儒学哲学个性的深入思考之结果,分别讨论了以儒家教化为核心的形上学与心性论、德性论与价值观、儒学与中国文化、儒学与哲...
[KEYWORDS] 价值方向; 先秦儒家; 景林; 理论深化; 德性论; 心性论; 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 表出; 宗教性
期刊文章
Fulltext
陈启伟
学习与探索
2010
[ABSTRACT] 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哲学观是"为道","为道"既是求真,也是求善;而西方人在历史上形成了一种以求真、求知为目的的主知论的或智理主义的哲学观.事实上,在主知论的或理智主义的哲学传统形成之前,在希腊人那里原本还有一个非主知论的理...
[KEYWORDS]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理智主义化; 希腊
期刊文章
Fulltext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ABSTRACT] 黑格尔承认东方有哲学,但给予很低评价,他把中国哲学归于东方宗教的一个分支,评价更低。按照他的历史哲学,"凡属于‘精神’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绝对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
[KEYWORDS] 中国哲学; 《精神现象学》; 道德律; 伦理实体; 希腊城邦; 古代中国; 历史哲学; 和谐之道; 自在自为; 新儒家
期刊文章
Fulltext
胡仲平
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ABSTRACT] 汤一介先生亲自编定的《汤一介集》,收录其60多年学术生涯的主要专著、论文、随笔、访谈等,2014年4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共约310余万字,分为十卷:第一卷《哲学家与哲学工作者》,为作者1947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所作已刊及未刊论文汇编;第二卷《郭象与魏晋玄学...
[KEYWORDS] 汤一介; 论文汇编; 道教史; 儒家思想; 哲学工作者; 魏晋玄学; 中国哲学; 内圣外王; 令狐绹; 李商隐
期刊文章
Fulltext
牟钟鉴; 干春松
哲学分析
2016
[ABSTRACT] 一、冯友兰先生和任继愈先生<br>  干春松(以下简称“干”):我记得您就是冯友兰先生的学生吧?您在中国哲学和中国宗教研究领域均有很大的建树,与你长期跟随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等前辈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吧?
[KEYWORDS] 牟钟鉴; 中国哲学; 儒家思想; 任继愈; 宗教研究; 中国宗教; 春松; 《中国哲学史》; 宗教家; 宗教史
[ABSTRACT] 2016年9月7日,叶秀山先生突然离世。哲人其萎,作为哲学研究界的标志性人物,叶先生的离世,整个哲学界为之震动。9月10日中国哲学研究室和《中国哲学史》编辑部同人前往叶先生家中吊唁,看到叶先生最后的工作状态而情不能已。叶先生是在工作中离世的,这是一个哲人最好地告别世界的方式。在叶先生的书桌上摊...
[KEYWORDS] 叶先生; 叶秀山; 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史》; 西方哲学; 标志性人物; 黄裕; 最后时刻; 黑格尔哲学; 哲人其萎
[ABSTRACT] 汉语哲学是一个层次丰富、主题众多的论域,而非一个或几个零散的议题,汉语与哲学以学术论域的方式联结在一起,意味着以汉语为基本语言的学术共同体的主动自觉,这样的自觉既是学术性的,更是文化性的。对此的研究尝试从历史和规范性的维度入手理解两种不同的自觉模式。汉语哲学的发展既可以做历史性的梳理,也可以从...
[KEYWORDS] 汉语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 自觉; 哲学赋权
期刊文章
汤一介; 乐黛云; 胡娟; 沈健; 刘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2
[ABSTRACT] ○两位都有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历,请问你们如何看待中国人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呢?◎乐黛云:国外比较关注的是中国的古代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宋明理学等。西方人研究中国的文化,希望了解中国学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的,所以对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历
[KEYWORDS] 中国哲学; 中国古代文化; 中国人文学科
[ABSTRACT] 对于当代中国哲学这种以白话文为书写语言的学术写作而言,从一开始就不得不面对一种文化差异的挑战——作为哲学讨论前提和语境的西方哲学概念体系。这个挑战可以成为考察理性概念的哲学价值的试验田,并由此探讨中西文化的本质区别。而浑然生活世界中的道与理不仅是理性论域中的概念与论证,更是一种融入灵性与体验的...
[KEYWORDS] 中国哲学; 言说; 理性; 边界
期刊文章
王中江; 姚裕瑞
社会科学战线
2019
[ABSTRACT]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哲学研究经历了从"转向和缺失"到"转变和重建"的过程。从1949年到1978年,因其独特的国内外环境充满着特有的曲折与探索,是中国哲学研究困顿和曲折演进的30年,中国哲学研究经历"转向和缺失",走过了曲...
[KEYWORDS] 中国哲学; 叙事方式; 文化认同; 出土文献; 方法论; 创造性转化
Results 1-19 of 19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