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5 of 5
[ABSTRACT] "中和"是中国哲学、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本文试图从先秦儒家孔子、孟子以及《礼记.乐记》所论及的音乐美学的角度,通过对他们的"中和"观念在哲学与美学、道德与艺术之间关系上的交互阐释与辨析,将孔孟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传统下的"中和"基本含义归结为"生命中定常之体的即体即用,道德与艺术的融通为一"。
[KEYWORDS] 中和; 道德; 艺术; 即体呈现; 主体性; chung-ho; morality; art; express itself in itself; subjectivity
[ABSTRACT] 作为当代法国最为著名的现象学家之一,米歇尔·亨利对马克思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通过回到马克思的文本本身,尤其是通过回到其哲学文本,他以实在性问题为核心,揭示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真正具有实在性的东西是个体生命,而不是社会、历史、阶级等普遍之物。他指出,在马克思看来,普遍之物只能奠基于个体生命之上,而...
[KEYWORDS] 实在; 个人; 生命; 实践; 主体性; reality; individual; life; praxis; subjectivity; B089.1; 010103 外国哲学;
[ABSTRACT] 本文探讨克尔凯郭尔作为心理学家的自识对其诠释的影响,阐述其独特的心理学概念与现代性问题之间的关联,并且在克氏语境中把现代性问题还原为关于主体性之有效性及其限度的反思。勃兰兑斯最早把克氏的哲学价值从基督教传统拓展到更一般的现代性问题,开拓了现代主义和存在主义诠释路径。克氏本人也经常把他的工作界定...
[KEYWORDS] 克尔凯郭尔的心理学; 哲学人类学; 选择的生存论分析; 现代性问题; 主体性; Kierkegaard's psychology;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existential analysis of choice; problem of modernity; subjectivity; B84-0; 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101 哲学;
[ABSTRACT] 章太炎对主体的有无和真妄问题的反思,经历了从"我所"到"我"、从"分别我执"到"俱生我执"、再从"幻我"到"真我"的复杂转变,他的最终回应不是"自依"而是...
[KEYWORDS] 章太炎; 主体性; 本体论; 普遍性; 佛教; Zhang Taiyan; subjectivity; ontology; universalism; Buddhism
[ABSTRACT] 在近代以来围绕自由问题的论争中,无论标准版相容论还是不相容论都把否定含义的自由概念视为不言自明的理论出发点。自由始终被视为主体内在的固有状态。通过放弃因果概念框架,梅洛-庞蒂尝试发展一种非标准版相容论,把自由理解为规范性成就。他的规范性自由概念奠基在具身化主体的实践自我意识之上。主体要在行动中...
[KEYWORDS] 主体性; 自我意识; 自由; 规范性; 风格; subjectivity; self-consciousness; freedom; normativity; style; B565.59; 0101 哲学;
Results 1-5 of 5
- <<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