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1-20 of 80
[ABSTRACT] [前言]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出现不过几十年,迅速传遍全世界,几乎为所有人(无论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阶层)所接受和支持,因为它是每个人即全人类获得生存发展和幸福的基本条件和唯一可行的道路,真正具有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然而行动起来,从生态不文明、恶化、危机转变到生态文明困难重重。为什么?我认...
[KEYWORDS] 生态文明; 物质文化; 环境恶化; 需要观; 人类社会; 战略地位; 主体性; 片面发展; 历史过程; 人民群众
[ABSTRACT] 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但不是有关人的一切问题都是人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一切以人为对象的科学都是人学。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
[KEYWORDS] 人类学研究; 人学研究; 人生价值; 文化人类学; 应用人类学; 人类学者; 主体性; 人学理论; 人类的起源; 思想进程
[ABSTRACT] "生态文明"的提出,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升华,又是人的自我认识的飞跃。生态文明的倡导与实施,对于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观念、行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从人学的视角来看待生态文明,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人文内涵。
[KEYWORDS]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主体性; 经济发展; 自然存在物; 环境恶化; 自我认识; 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中心主义; 对象性
[ABSTRACT] 现象学对20世纪法国哲学的历史命运意义深远。也许可以说,现象学在法国的传播、接受和各自不同方向的研究和发挥,促成了20世纪法国哲学丰富多彩的活跃面貌。绝大多数当代法国重要哲学家、思想家都是从现象学起步的,或者说他们所受的现象学影响、对现象学的接受和解释、理解和研究的不同侧重,也就决定了法国当代...
[KEYWORDS] 现象学运动; 当代哲学; 谢尔; 基督教思想; 迥然相异; 物质现象; 现象学研究; 约翰福音; 历史命运; 主体性
[ABSTRACT] 一、当代美学之转型Aesthetica的准确翻译应该是"审美学",由此,美学研究的对象便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这里不存在什么同语反复,因为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存活动中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一种事实。从这一事实中能否提升出抽象的"美"是值得怀疑的,但我们无法怀疑事...
[KEYWORDS] 当代美学; 美学问题; 审美活动; 人类生存活动; 审美学; 李泽厚; 叶秀山; 美的本质; 主体性; 叶朗
[ABSTRACT] 党的十五大报告郑重地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并把文化建设同提高国民素质内在地联系起来,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
[KEYWORDS] 十五大报告; 国民素质; 思想道德; 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学研究; 当代中国实践; 中国人学; 主体性; 人才资源; “和平演变”
[ABSTRACT] 在现实生活中,美处处存在。生活当中的人们,也都爱美,欣赏美,乐于创造美。美的现象,从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时就出现了。历史上,2500年前就有思想家谈论美的问题。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除了艺
[KEYWORDS] 审美活动; 论美; 现实生活; 使用工具; 美学理论; 人学研究; 审美观念; 阶级关系; 主体性; 当代美学
[ABSTRACT] 近年来许多企业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哲学上有过关于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讨论,那么,以人为本思想与人本主义有什么关系呢?怎样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以人为本思想呢?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KEYWORDS] 以人为本思想; 人类社会; 地球温室效应; 中国人学; 道德原则; 物质待遇; 人类中心主义; 主体性; 风险降低; 本固邦宁
[ABSTRACT]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拯救人文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我们要拯救和弘扬的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在目前的一些讨论中,我们常常捕捉到诸如理想、正义、崇高、良知、终极关怀一类的代名词,但要深究起这些术语后面的具体含义,却又不得要领。要塑造与市场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人文精神当然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KEYWORDS] 人文精神; 市场经济时代; 人的现代化; 主体性; 价值理性; 中国文化传统; 人文传统; 少私寡欲; 旨归; 修己安人
[ABSTRACT]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势不可挡。而且,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将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并存,如果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趋同于一元,那么既无法交流,也无须交流。
[KEYWORDS] 文化交流; 文化主体; 多元文化; 信息技术; 经济全球化; 传统文化教育; 主体性; 全盘西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传统
[ABSTRACT]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学理论热潮是由人道主义讨论引发的。我国过去没有人把人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过,但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学派就提出了人学的概念,并进行了研究,上世纪50年代由于赫鲁晓夫提倡人道主义,人学研究在苏联也兴盛起来,苏联科学院中设立了人学研究所。中国理论界已经...
[KEYWORDS] 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学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 苏联科学院; 唯物主义历史观; 主体性; 中国人学; 人与自然; 学术活动; 转变时期
[ABSTRACT]
[KEYWORDS] 实践唯物主义; 生命政治; 西方思想史; 主体性; 中国现代性; 奥古斯丁; 后现代转向; 中国思想史; 奥尼尔; 斯宾诺莎
[ABSTRACT] 党的十六大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生活最重大的事件。这次大会根据十三年来的实践,并联系以往的实践,总结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明确了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的“三步走”奋斗目标,作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战略部署,修改了党的章程,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顺利完成了领导核...
[KEYWORDS] 人学研究; 政治生活; 战略部署; 中国人学; 素质问题; 人的发展; 主体性; 三大文明; 阶级对立; 领导核心
[ABSTRACT] 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形成了近30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建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来看,马克思思想中存在着双重逻辑:即生产逻辑与资本逻辑,资本逻辑对生产逻辑具有统摄作用.实践唯物主义建立在生产逻辑的基础上,以劳动本体论与主体性为其基本特...
[KEYWORDS] 实践唯物主义; 生产逻辑; 资本逻辑; 主体性
[ABSTRACT]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化的人。"乡贤"就是中国文化滋养出来的人,是本土本乡因德行而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达之人,而"乡贤文化"就是这一地域历...
[KEYWORDS] 文化主体; 乡贤; 儒家文化; 思想信仰; 文化滋养; 主体性; 知耻; 知者; 克己复礼为仁; 《荀子》
[ABSTRACT] <正>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互联网+",我总觉得这话似乎有点颠倒,应该是"什么什么+互联网"。所以我今天看到我们会议的这个标题,是"中国文化+网络传播",也就是"中国文化+互联网",突出的是互联网的内容。...
[KEYWORDS] 中国文化; 文化主体; 中国传统文化; 主体性; 礼乐教化; 人文精神; 资源财富; 上帝创造; 化成天下; 人文化成
[ABSTRAC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理论自觉.其中,特别要处理好价值观建设与文化相对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在文化价值问题上不能走向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由来已久,它是伴随文化进化论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自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的文化研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文化进化论.这一理论试...
[KEYWORDS] 价值观建设; 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进化论; 文化价值观念; 价值观研究; 思想观念; 主体性; 法制观念; 民族精神; 人文精神
[ABSTRACT] 如果说,百年中国现代美学史的每一步都与西方美学的"介入"息息相关,那么,当把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到后现代理论都学习一遍之后,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这个中国语境下的"后现代之后"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如何走出"美学在中国"的尴尬,创立真正的&qu...
[KEYWORDS] 审美活动; 消费经济; 中国经验; 主体性; 间性; 审美客体; 后现代; 审美关系; 鲍姆加登; 审美对象
[ABSTRACT] <正>我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1960年毕业,是北大第一届五年制学生。毕业至今57年,一直在北大当教师。我始终觉得中国文化对教育是最为重视的。教育的目的可从两个角度来讲,一个对个体,一个对群体和社会。对个人来讲,通过教育让他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目的在《礼记》里讲得非常清楚,&...
[KEYWORDS] 文化特征; 生命观; 五年制学生; 大学之道; 止于至善; 《学记》; 传统文化教育; 为己之学; 主体性; 这个世界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胡塞尔在《第一哲学》中对于笛卡尔哲学的解释和批评。胡塞尔高度肯定了笛卡尔哲学在哲学史中的转折性意义,认为正是笛卡尔使得哲学告别朴素的客观主义,转向一种先验的现代主体性哲学。同时胡塞尔也指出,笛卡尔虽然发现了"我思"或自我意识的绝对领域,却忽视了"我...
[KEYWORDS] 我思; 主体性; 笛卡尔主义; 意向性
Data Facts
Publisher
- 1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 中国文化研究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1 中州学刊
- 1 人文杂志
- 1 人民教育
- 1 伦理学术
- 1 党校科研信息
- 1 党校论坛
- < previous next >
Date issued
- 7 2020 - 2023
- 20 2010 - 2019
- 24 2000 - 2009
- 22 1990 - 1999
- 7 1985 - 1989
Indexed Database
ISSN
Content Type
- 66 Journal
- 14 Conference